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被当成“香饽饽”的大雁屎

(2012-12-12 09:11:54)
标签:

转载

分类: 其它、综合
[转载]被当成“香饽饽”的大雁屎

巩县逃荒80505人,饿死4431人。

  这份数据来自1943年《河南省政府救灾总结报告》。

  而当时的河南赈灾会则统计:巩县饿死19100人。

  这些数字差距的背后,可能都是一个个鲜活生命的结束。

  有些人在饿死的时候,根本无人知晓他姓什么、叫什么,来自哪里……

  60年所罕见的灾荒让大雁屎成了香饽饽

  物价,特别是粮食价格的飞速上涨让灾民们基本断绝了吃粮的希望。(注释①)

  非常时期的社会,酿造的是非常社会形态。

  1942年饥荒中,集贸市场畸形红火,背后则是一个个血泪故事。

  人们饥不择食,甚至连大雁屎,也成了香饽饽。

  巩义的《巩县志》是这样记录灾荒的:

  民国31年(1942年),大旱,几近绝收,加之日军侵略酿成大灾。农民多以树皮、雁屎、观音土充饥(注释②)。据当时河南赈灾会统计,巩县饿死19100人。河南省政府救灾总结报告:巩县逃荒80505人,饿死4431人(插图①)。

  是年,驻巩九十六军官兵,节约粮食,救济灾民。群众在军部驻地康店为其树碑“羊杜高风”纪念。

  是年,陕西省巩县同乡会筹款救济家乡灾民。常香玉在西安、宝鸡等地义演救灾。

  吃雁屎的记录,在偃师市也有。

  据《偃师县志》记载:民国31年(1942)春夏大旱,二麦歉收。7月,蝗灾、风灾,粮食收获仅一至二成,人多以树皮、草根、观音土、雁屎充饥。灾民19万,外逃及死者难以数计。这次灾荒为60年间所罕见。

  

  有人说,大雁吃的是粮食 粪里还有没被消化的粮食

  采访中,河南商报记者从各种书面资料中发现,雁屎在1942年的灾荒年中居然很受欢迎。

  偃师市邙岭乡东蔡庄76岁的韩雷松解开了这个谜团。

  东蔡庄位于邙岭山上,长年缺水,条件恶劣。1942年的大旱,使得这里雪上加霜。韩雷松的童年在饥饿中度过。

  他称,民国31年大旱,全村几乎一半人都逃荒了。他家七口人,却没有逃荒。“我们多少还有点地,也恋家,外面再好也不如自己村,就坚持了下来。”

  活下来的他成年后,成了一名老师。

  那年景,他家只有一亩地,但长年租地主家七八亩地种粮食。

  “平常年间,生活还能过得去,遇到民国31年百年不遇的大旱,算是没法了。”他说,“我五六岁就去挖野菜,没两个月,野菜也没了,就去刮榆树皮,回来煮煮吃,树都刮得光亮亮的。”

  吃完了地上的吃天上的。后来天上飞的、地上爬的都找不到了,就开始吃大雁粪。

  韩雷松说,大人告诉他,大雁吃的是粮食,大雁粪能吃,里面有不少还没有被消化的粮食。于是,不少人都捡大雁粪吃。

  可有些人觉得咽不下去,怎么办?想活命只得换成观音土,结果很多人胀死了,还不如大雁屎。

  巩义人陈华策(注释③)认为那年代吃大雁屎真的很正常。不吃的结果是什么?就是死。

  他说,在古董集他亲眼看到一个年约50岁的乡下人,拿一个烙铁,早上放在迎宾旅社门前地上卖。从他卖的东西来看,家里别的东西早卖光了。

  这个人神志有点不清,一直放到下午四五点钟,始终没有人过问。时间不长,他口吐黄水倒地死了。周边几个好心人,凑了些钱,打听出他家的住址,雇人到他家叫来他老婆,才将他抬走。

  更有人带人到市场,进行交易。

  《太康县志》载:当时一亩良田只能换几十斤小麦,一个十七八岁的大闺女只能换40斤粗粮。

  注释①

  据媒体报道,1942年的夏天,河南各地的物价发生了巨变。

  郑州各种粮价平均涨1倍,每市斗由40元涨至80余元。镇平,一个靠近黄泛区的县城,8月份小麦就涨到140元,大米更高达200元。

  入秋以后,各地的粮价则扶摇直上,洛阳的小麦高达1600元,树叶在霜降之前比较便宜,但也要一元一升。

  到了12月,灾民完全断绝了吃粮的念头。

  注释②

  据媒体报道,当时的食物还包括:

  榆树皮:榆树皮刮下来后,去掉外层,把内层白色的部分晒干、捣碎,与花生皮一起在磨上碾,做成馍吃。刘春发说,榆树皮不苦,但是很黏,吃完身上肿。

  石头面:是把一种质地松酥的石头拍碎,磨成面,加点菜,然后在烙馍的鏊子上炕干吃,“这个不能吃多,吃多了无法解手”。

  树叶:在洛阳,成捆的树叶被卖给饥民当食物,一元一捆。孩子们的肚子因为吃下这种食物而变得膨胀和水肿。有时饥民找来家里所有残存的食物,共同吃上最后一次饭然后集体自杀。

  观音土:也称“高岭土”,这种土可充饥,但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吃了以后腹胀,难以大便,少量吃不致命;尽管不会饿肚子,但由于没有营养,人还是要死。 

  其他:饥饿的灾民们吃干了的柿叶、剥下的柿蒂、蒺藜捣成的粉,吃麦苗、鸟粪,甚至掘食已经掩埋了的尸体。

  注释③

  巩义市东站镇人,新中国成立前任巩县的公安局长,老人目前已逝世,留有《记民国时期三次大灾荒》,发表于1989年会编的《巩县文史资料》第五辑。

  插图①:

  1943年的《河南省政府救灾总结报告》

  此为当时官方数据,未包含沦陷区


《1942 饥饿中国》图书购买地址京东商城(http://t.cn/zj5z9Hu )、当当网(http://t.cn/zjtwo5X )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