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成收入源自土地财政 新特首其命维新
稿源:南方都市报 2012-03-27
作者:张晓华
http://pics.oeeee.com/4/cf/4cf33167c11f3e91/Thumb/290603/pBF.jpg新特首其命维新" TITLE="三成收入源自土地财政 新特首其命维新" />
昨日早上,香港特区候任行政长官梁振英步入特首办公室,与现任行政长官曾荫权会面,商讨选后及交接工作。而就在此前一日,香港行政长官选举经过第一轮投票后结束,作为候选人之一的梁振英获得689票,当选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任行政长官。据香港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该次选举共有1132名选举委员投票,投票率为94.89%.
针对梁振英的平民出身以及政纲中的系列具体主张,部分香港业界人士认为,其当选香港下届特首于香港的未来是一大利好。“第一,香港的最大社会风险是贫富差距不断扩大,而梁振英在几个候选人中最关注中下层收入群体。第二,香港的最大经济风险是房价高企导致的竞争力下降。梁的政纲中有具体措施增加土地和公屋供给来抑制房价泡沫。”德意志银行董事总经理、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表示。
尽管以绝对优势赢得票选,然而未来并非尽是坦途。有学者昨日向南都记者分析认为,香港面临推动产业多元发展及改善收入分配等多重难题。这意味着,自今年7月1日起之后的5年之内,作为香港第四任行政长官,梁振英将与香港一起面临更多挑战。
施政纲领
尽管直到今年7月1日起,其将展开为期五年的任期,但记者翻阅既往资料看到,关于未来将如何施政,梁振英已经有一系列详尽的打算。其主要政纲覆盖人口及人力资源、土地、规划及交通运输、经济、房屋、教育、社会福利、医疗卫生、宗教文化艺术等多个方面。
经济方面,梁振英主张建立跨部门的经济发展和统筹发展策略的机构,从土地、资金、税务、人才培训、官产学研相结合,建立全面的经济发展策略和产业政策。
与此同时,其考虑建立策略性投资机构,对有利于香港长远发展的新兴产业作出前期投资,并引导民间资本参与。
梁振英同时表示,将向国家争取,将现有深圳居民“一年多签”的自由行扩大至珠三角其他城市,同时提升边境通关效率,令珠三角居民来港消费从“旅游消费”逐步变为“日常消费”。
同时,梁振英称,将提升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地位与市场规模。首先是,积极稳妥发展人民币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合资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计划等境外人民币回流机制;其次,将推动和培育人民币境外使用的市场发展,包括推动人民币债券、股票和其他金融工具的挂牌和交易,以及推广和宣传第三方在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进行融资。并将争取更多国内外资产来港管理,扩大香港资产管理中心的规模。
梁振英表示,将巩固和提升香港作为国际融资中心和交易市场的地位。发展债券和各类型投资工具,如创业投资、私募基金、对冲基金等。
利用国家推动人民币贸易结算的机会,推动香港发展以人民币计价的航运定价产品和海事保险产品。并支持香港厂商转型,发展内销市场。而土地、规划及交通运输方面,梁振英主张,结合珠三角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把握好香港的定位,善用新界的新地位,拓展边境经济。
规划和开发新市镇,打造绿色居住环境,创造就业机会,减轻市区的负荷,均衡发展新界地区。同时增加土地供应透明度,精简变更土地用途和发展的审批程序,引入补地价仲裁机制。建立土地储备,迅速回应市场对土地需求的变化。继续透过勾地、招标和拍卖三管齐下,确保土地供应灵活。研究推出“港人港地”政策,如住宅市场过热,选择符合中产阶层住屋需要的政府土地,在卖地条款中规定在建成后的住宅单位,只可出售予香港居民(包括永久及非永久居民),以协助入息高于居屋上限的香港居民置业安居。
加快落实十大基建工程中的各项交通发展项目。高铁香港至广州段以“地铁化”模式运作。尽快研究高铁香港站实施“一地两检”的可行性和具体操作方案。为方便粤港两地交通运输,逐步增加24小时通关口岸,包括深圳湾口岸。
房屋方面,梁振英主张制定长远房屋策略,每五年检讨一次。根据定期进行的住屋需求评估,订下可持续的公私营土地及房屋供应计划。并计划延长中产家庭自置居所贷款利息扣税年期至20年,免税额由每年10万港元增加至15万港元。当私人楼宇供应充足时,政府可考虑推行“低息”或“免息”贷款计划,协助合资格的中产家庭在私人物业市场购买自住居所。增加拨地,兴建中产长者退休居所,以应付人口日益老化衍生的需求。加快完成现届政府已公布未来五年兴建的75,000间公屋,把计划在后期落成的一半单位,约35,000间,提前一年落成。
两大挑战
对于梁振英的当选,香港各界昨日表示欢迎。公开资料显示,梁振英于上世纪80年代踏入政坛,1985年加入基本法咨询委员会,随后担任秘书长,并于1997年出任香港特区政府的行政会议成员,两年后担任行政会议召集人。鉴于梁振英的平民出身,对其当选香港下届特首,部分香港业界人士认为,于香港的未来是一大利好。“第一,香港的最大社会风险是贫富差距不断扩大,而梁振英在几个候选人中最关注中下层收入群体。社会稳定才有经济发展。第二,香港的最大经济风险是房价高企导致的竞争力下降。梁的政纲中有具体措施增加土地和公屋供给来抑制房价泡沫。”德意志银行董事总经理、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即表示。
尽管以绝对优势赢得票选,然而未来并非尽是坦途,自今年7月1日起之后的5年之内,作为香港第四任行政长官,梁振英将与香港一起面临更多挑战。
“香港面临两个重要的挑战,第一个是香港的经济发展要怎样推动产业的多元发展。”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主任陈广汉昨日向南都记者表示,香港目前的经济重心越来越向金融业和地产业集中,而以往的一些主要产业,包括贸易、港口业的地位在逐渐下降。“四大支柱产业,只剩下两个了。香港如何推动经济的多元发展,是一个很重要的挑战。”
记者了解到,作为一个外向型经济体,香港税基相对狭窄,政府收入主要来自于利得税、薪俸税、地价收入和投资收益。根据港府数据显示,自香港回归前夕的1996年到2006年的10年间,政府卖地和投资收益共占政府总收入的39 .6%;而在过去的两年,卖地收入分别超过600亿和800亿港元,约占政府总收入三成。由于这种土地和房地产财政缺乏稳定性,同时也存在结构性问题,为香港公共财政埋下危机。
此外,陈广汉认为,摆在梁振英面前的另一个挑战是如何使得香港经济发展的成果能够惠及社会各个阶层?记者了解到,尽管香港经济发展强劲,但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领域未能与经济同步发展,整体低收入人士无论在住屋及食物开支、就业情况和住屋情况上都有逐年恶化的趋势。贫富差距的加大亦导致近年社会阶层矛盾激化。
南都记者张晓华 发自香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