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黔扩产竞赛: 白酒产能过剩之辩--21世纪经济报道 文静
(2012-03-02 11:37:24)
标签:
财经股票 |
分类: 公司、行业研究 |
川黔扩产竞赛: 白酒产能过剩之辩 21世纪经济报道 文静 四川、贵州报道 2012-03-02
本周末,英国金融时报集团并购市场部的研究员正要接受一批从英国过来的投资者咨询,再和当地商会短暂接触后,他们将直奔目的地仁怀。
此前,中粮集团战略部副总时秀辉带领的一干人马已从仁怀考察完酱酒生产回到北京。
面积扩展一倍后达26 平方公里的仁怀名酒工业园,光入场的45家企业总投资就达好几百亿元。若加上排队等候的60家企业,投资将达千亿元。四五年后,仁怀将崛起60万千升的酱香型白酒产能。
越过赤水河的山那边,白酒大省四川更是一番热闹光景。中商情报网显示,去年,四川白酒产量历史性突破300万千升,同比增长37.9%。换句话说,全国人民去年喝掉的白酒,有1/3产自四川。
一个是浓香型白酒生产基地,一个是酱香型白酒生产鼻祖。川黔两地的白酒产能竞赛,连地处仁怀的茅台集团也担心:承载几千年文化的中国白酒,会不会为赚快钱而缩短工艺流程?春节后至今,还堆了半屋子二三线品牌白酒的一重庆经销商更是一筹莫展:五年后,这么多的酒,谁来喝?
以改扩建的名义新增产能
如果要在仁怀投资白酒,要么和当地小酒厂合作,要么不得不从先到仁怀的外来投资企业中分一杯羹,以解决白酒生产许可证的问题。
“白酒生产许可证受国家宏观调控,早在2005年就停办了。”3月1日,仁怀市质监局食品科长兰松在电话里对本报记者说,外来投资者得依靠和当地酒企合作的方式进入酒业。
变相取得白酒生产许可证后,各路大军以改扩建的名义绕开政策限制,大肆酿新酒。
国家发改委2011年修订过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将白酒产业列为限制类产业,禁止新建白酒生产线。
但史上最猛的白酒扩产风正在川黔刮起。
大唐酒业,由房地产企业贵州超一集团和深圳华德石油集团共同出资兴建。去年仅用了8个月,就在仁怀名酒工业园内首家实现了 “当年建设、当年投产”。
尽管其技改工程首期投产仅2000千升,但今年底,大唐酒业酱酒产能将达5000吨,到十二五末,计划实现基酒1万千升。
酱园春、国台酒业、 君丰酒业……无一不是顶着改扩建的名义新增产能。后来者还有广州星河湾、贵州省桥梁公司、来自北京的矿产资源类投资公司等。
“我们最开始提的是10万千升,十二五规划还没审查时,贵州省提出了‘中国白酒看贵州、贵州白酒看仁怀’的战略目标,园区白酒产量要达20万千升以上,整个仁怀要产60万千升白酒。”仁怀名酒工业园区副主任陈亚海在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这还不够,为了扩大产能,仁怀市以工业园区为主,加上茅台集团和赤水河谷聚集区,统一规划,面积增至45平方公里,横跨9个乡镇。
即使这样,无数排队的企业也无法完全容纳。“我们要求企业节约利用土地,厂房上面再修员工休息区,酒库建在地下,上面盖酒厂。这样一来,原来一亩地只能烤10吨酒,现在可以烤17-18吨酒。”陈亚海说,有一个占地才72亩的小厂,如此白酒产量已从1000吨做到了2000吨。
四川白酒的扩长速度更是惊人。
2010年,四川全省规模以上白酒制造企业提前两年实现千亿产值,同比增长33%。
上述金融时报集团研究员手里拿着一份长长的扩产名单:叙府酒业2万吨项目已完成规划和征地,君子酒业1.8万吨项目正在加快实施,盛世华夏酒业扩产,高洲酒业扩产……宜宾市酒类食品产业促进局的数据显示,去年,宜宾市白酒产量为48.75万千升,同比增长42%。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秘书长王琦曾表示,酿酒工业在十二五期间产量原则上控制在10%左右,但扩产风早已刹不住了。
产能和市场过剩论
陈亚海并不认为仁怀产能过剩。仁怀白酒产量仅占全国白酒总产量的2%-3%,就是到2020年仁怀白酒上100万千升,才占到全国产量的1/10。
他分析认为,酱香型白酒的生产周期5年,年份越长,品质越优。就是市场波动三五年的调整期,企业也不会亏损,只是积压而已,资金回笼慢。
他说,仁怀现在做的是十二五的产能,十三五的消费。60万千升产能实际上到十三五末才能投放市场。
据记者所知,酱香型白酒要两斤高粱和两斤半小麦才能烤1斤酒。就白酒产业消耗粮食论,陈亚海认为要分地区对待。仁怀地区多属沙地,不是主粮产地,加之贵州缺水,种高粱比水稻适宜。
他认为,未来白酒的竞争必须靠大品牌,但做品牌也要有量做基础。
四川省食品工业协会秘书长杨俊曾在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认为国家对白酒的产业政策有待商榷。
他认为,最早相关产业政策的出台,是中国老百姓尚在解决温饱阶段。随着生活水平朝着小康迈进,白酒除了物质属性外,还有精神属性。白酒不单是含酒精的食品,而是和法国葡萄酒一样是国粹。中国白酒是世界6大蒸馏白酒之一,完全具备走向世界的条件。中国白酒需要重新认识。
二人均认为这一轮白酒扩张属于理性投资。上世纪90年代的那一场“酒疯”,光古蔺一个县就多达3000多家酒厂,重视量而忽略了质。相比而言,以前白酒企业三五年才出好酒,而现在只需要一年的窖藏。重点原酒企业扩建基地,也是和国内品牌结合较多。
但记者采访时,已明显感受到大多数入园企业,尤其是酱香型白酒企业人才的匮乏。有的企业不得不以挖角甚至减少工艺流程的做法来酿酒。茅台集团有关人士就表现出了担心:过多的企业在仁怀投资酱酒,作为中国独有的酱香名酒资源地,水质、土壤、空气中的微生物环境等是否过度饱和?政府应该在引资前聘请专家进行科学论证。
还有业内人士担心,由于酿酒人才流动性差,加之酱酒工艺复杂,资本的逐利是否会缩短酿造流程,导致酱香型白酒变味?
在仁怀,141家有生产许可证的白酒企业,光全市备案的品牌就多达2000多个。有识之士指出,动辄几十亿元的投资,必将为未来一波洗牌付出惨痛的代价。
备注:中粮集团进军白酒原酒上游
2012年03月02日 01:34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张旭
据四川当地媒体报道,中粮集团与泸州市江阳区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中粮集团生化能源事业部拟以现金出资形式,对泸州老窖[40.90 0.27% 股吧 研报]石梁酿酒基地项目进行必要的技术升级改造,并控股该项目,将石梁酿酒基地打造成江阳区白酒行业的领军企业。
3月1日,中粮集团在给本报书面回复中称,“基酒与食用酒精都是白酒行业的主要原料,此次合作是中粮生化[6.74 1.20% 股吧 研报]能源事业部现有食用酒精业务的自然延伸与有益补充,属于B2B业务”。
不过,中粮集团方面否认是收购泸州老窖石梁酿酒基地项目,中粮是与泸州市江阳区政府合作,没有与泸州老窖合作。
中粮集团进入白酒行业颇为曲折。之前,中粮先后与古井贡、洋河、枝江、沱牌、西凤等白酒企业传出“绯闻”,但是由于在白酒行业缺少经验,中粮集团最终与上述企业失之交臂。
目前,中粮集团旗下拥有龙虎尊、老古坊等2个三四线小品牌。 在2011年中粮集团媒体见面会上,中粮集团总裁于旭波对本报表示,中粮会进入白酒行业,但是会比较谨慎。
通过并购重组,在纳入乳业、葡萄酒、金帝巧克力等业务后,中粮产业链涵盖食品、粮油、地产、酒店、土畜等业务板块,大农业产业链已然成型,唯独缺少白酒这一块存在大的缺口。
2010年2月3日,中粮集团携百亿资金高调入川,计划5年内在蓉投资100亿元,重点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中粮集团总裁于旭波也曾表示,“打造全产业链”是西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总投资的80%,其中整合白酒产业投资会超过10亿,并专门将白酒产业作为一个单行业进行投入。
资料显示,沿泸州、邛崃一线,是国内最大的原酒基地,分布着丰谷、小角楼、叙府酒业、红楼梦、东圣酒业等众多白酒原酒企业,向全国各地的白酒企业提供原酒。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09年底,泸州市江阳区酒类企业总数由2006年的104家发展到155家,净增51家;窖池数量由1500口发展到3046口,净增1546口;白酒产量由4万吨发展到15万吨,增长275%;销售收入由4.25亿元发展到35.49亿元,增长735%;白酒品牌有“天虹”、“一桶天下”、“千年”、“泸皇”、“国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