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监控视频折桂奥斯卡

标签:
人文/历史文化杂谈祖国教育 |
分类: 其它、综合 |
http://news.ynxxb.com/Upload/News/2012-1/13/N97086100501/s97086117357.jpg
@东方不亮 未来报道
《天眼》为什么获奖
2016年2月,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开幕。经过几轮角逐,来自中国一位名不见经传的纪录片导演吴新的《天眼》击败了其他几部提名作品,摘取了最佳纪录(短片)金像奖。颁奖典礼上,吴新及纪录片“主角”夏小先并没有露面,主持人洛克解释:“这是一个美好的夜晚,该片主创人员本来该出现在柯达剧院。遗憾的是,因为这部作品触犯了当地法律,片中主角正开始服他一年的刑期,而导演也被禁止出国领奖。”
对于《天眼》这部独特的纪录片,评委分歧很大。反对者认为,这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纪录片,仅仅是利用某个城市的公共视频监控资料剪辑而成的一个视频,艺术手法非常糟糕;其次,影片所传递出的价值趋向信息也是值得商榷的。支持者则认为,纪录片功能更体现为对原生态的记录和人文关怀,与传统的拍摄手法相比,《天眼》的社会观察视野更为开阔。这种突破常规的记录视角,更接近自由与真实。
争议声中,著名影评家申柯有着自己的看法:“《天眼》是一部值得反思的纪录片,具有一定的时代精神。当前的中国正处于激烈的转型当中,社会有强烈的自我表达的需求。视频纪录片便是这样的自我表达的渠道。”
警方为什么抓捕
实际上,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纪录片,更像是一个扰乱社会治安的犯罪档案。夏小先在无意识之中“被主角”了。正像媒体之前对他的报道一样:“他是一个不知疲倦的恶棍,出现在白天的闹市和夜晚的街头,做着一些损人不利己的恶作剧,似乎只是想激怒警察和吸引关注。”
该片以《清明上河图》式的宏大开篇,展现了一座城市的众生百态。在高清、多角度的监控摄像头下,我们可以看到:天桥上,小偷的手正伸进一个路人的包里;天桥下,摆地摊的老太太正在与城管周旋;商场内,一个拎着LV包的贵妇悠闲地坐在椅子上挖鼻孔;公园里,一位排队的老大爷把一块钱交到中年妇女身上,摸了一下胸就走开了,接着又是下一位……在一片安定祥和的气氛中,画面转到游人如织的广场上,镜头里出现了一个戴着“愤怒的小鸟”面罩的人,他突然爬上了广场雕像,朝下面游客撒了一泡尿。在保安赶到之前,那人从容地爬下雕像,乘着滑轮车迅速地离开现场。
接下来,挑衅者开始频繁地出现在各种监控视频里,不分昼夜开始他的恶作剧。在麦当劳,他因为坚持要点一盆酸菜鱼而与店员大吵大闹;在大路边,他把绿化树当成弹弓,一次次从树杈间“发射”出来,把头砸向墙上的柜员机,祈望能砸出钱来;在某高端楼盘里,他拿着一大叠从网上打印的“潘币”,声称要买下最贵的楼层……
没有人知道挑衅者的动机所在,对于警方来说,也认为这只是对社会一些现状不满的发泄。但随着挑衅者行为的升级,公共安全受到威胁,警方开始了全城追捕。
小鸟为什么愤怒
视频里的旁白告诉观众:随着媒体的报道,挑衅者被冠上“愤怒小鸟”的称号。没有人知道小鸟为什么愤怒,有人把他理解为淘气,有人把他理解为英雄主义,当然,更多的人认为,他是精神病人。
各段视频上的作案时间显示,他有时候出现在白天,有时出现在晚上,但是活动频率非常高,地域跨度也比较广,像一个亢奋的精神病人。纪录片最后,是全城追捕的高潮。不断切换的镜头是城市道路的交通监控,在各路警车的包抄下,走投无路的“愤怒小鸟”爬上了电视台100米高的发射塔——上面装着一个可以鸟瞰全城的摄像头。
在镜头前,“愤怒小鸟”脱下面罩,对着塔下云集的围观者发表演说:“我失败了,遍布这个城市的眼睛让我无处遁逃,我忽略了它的力量。现在,哪怕我一拳砸烂这个摄像头,天上还有卫星盯着我。我知道这一天总会到来,只是没想到这么迅速。这一个月的疯狂举动,仅仅出于我个人的原因。我讨厌监控,我看到很多人的隐私被监控拍下上传到网络,导致各种悲剧。更大程度上,我的一生都被监控,那叫档案。我一出生就在医院建立了病历档案,上户口在属地派出所就有了户籍档案,从上学开始一直到死亡就有了人事档案……我叫夏小先,是一个电脑工程师。我的诉求是:取消一切形式的监控!”
发表完演说,夏小先一拳砸向摄像头。短暂的黑屏之后,屏幕上出现了一行字:夏小先因扰乱社会治安等罪名立即被刑拘。一个月后,命名为《天眼》的剪辑视频在网络上发布并迅速流传。
http://news.ynxxb.com/Upload/News/2012-1/13/N97086100501/s97086119011.jpg
预言诗·新世纪
黄色人种首开天眼
举头三尺纤毫毕现
白色人种毁誉参半
始作俑者囹圄深陷
时空连线
监控视频比电视剧真实
获悉《天眼》获奥斯卡奖的消息,记者采访了记录片的剪辑者、已经被辞退的保安吴新。
记者:吴先生你好,知道你剪辑的纪录片刚获得奥斯卡金像奖吗?
吴新:从电视上知道了。
记者:是什么激发你的创作动机的?
吴新:我觉得我跟“愤怒小鸟”的共同点就是无聊!你知道负责监控的保安工作有多无聊吗?每天就守着那些破显示器,五年如一日!无聊时我就用手机玩“愤怒的小鸟”。那天突然从监控里看到那个人在广场搞破坏。我说,这家伙比我还无聊呢,还玩真人版的!于是就把录像剪下来,晚上回家就上传到一个视频网站了。
记者:然后呢?整部片子是怎么产生的?
吴新:视频传上去后,开始点击不多,不过后面那家伙闹的事越来越多,也有很多视频被人发了上去。我就开始收集,并按照时间顺序把它剪到一块了。没想到在网上一下子就传播开了。
记者:为什么给片子取名《天眼》?
吴新: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监控视频就是天眼,谁都逃不过它的追踪。
记者:是你把它送到奥斯卡参赛的吗?
吴新:我吃饱了撑着啊!也不知哪位网友多事,搞得我现在工作也丢了。
记者:成名之后,你的生活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吴新:唯一的变化就是我失业了。视频火了之后,领导也火了,把我开除了。实际上,里面很多段视频都是我们内部人员上传的,但谁叫我是临时工呢!
记者:往好处想,这或者也是一个转型机会呢。前面你似乎暗示了,这种作品的创作非常简单,会考虑拍下一部作品吗?
吴新:视频监控前的故事太多了,各种人生百态各种悲伤离合,比起电视剧真实多了。如果说这也叫作品、也能获奖的话。那我下一个就“拍”一部《窗口》,春运买票的排队窗口。不过现在缺乏岗位的便利,基本不可能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