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互利:经济的逻辑》读书笔记1
(2011-12-08 21:24:54)
标签:
转载 |
分类: 投资经典文章 |
陶博士是我投资的启蒙老师,从他身上学到太多的知识了。同样,这本书也让我学到了更多。
原文地址:《互利:经济的逻辑》读书笔记1作者:zimuv
概论
买了一本陶永谊先生的《互利:经济的逻辑》,花了两三天的时间通读了一遍,感觉这本书非常的实用,对自己帮助很大,推荐之。
我是哲学出身的,后来做期货交易。为此,也读过一些经济学著作,包括曼昆的经济学、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当然也包括亚当斯密的。当时读者写书,自己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能让自己看懂点经济运行的规律,以便为自己的交易提供帮助。这个目的当然比较功利,不过我不是经济系的学生,用不着为考试去为难自己;而自己对数学一向头疼,数学的公式之美自己是欣赏不了的。
不过,这些经济学我读过之后,发现自己并没有得到什么帮助,因为自己在实际的运用中,发现这些经济学的东西用不上。尤其是在交易过程中,自己发现经济学的那一套完全是扯淡!尤其是关于均衡的论述,至少我没有在行情上看到过均衡的产生,看到的全部是大开大合大起大落的价格波动。
后来,我看了索罗斯的《金融炼金术》,这本书里面对均衡以及理性人的驳斥,让我对经济学产生了怀疑。逐渐的,我对经济学也就抛在一边了。
直到我看到了这本书《互利:经济的逻辑》。
不讲这本书里面具体的观点,我之所以喜欢它,是因为它所表达的思想和我是一致的。
《老子》讲:万物负阴而抱阳,孤阳不长,孤阴不生。万物皆有阴阳,有天才有地,有男才有女。“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之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先后相随。”没有恶,也就没有了美;没有不善,也就没有善。没有男也就没有了女,没有天也就没有了地。之所以如此,是万物阴阳相生,或者说,天与地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单讲其中一个,而忽略另外一个,则是不现实的。比如我们单说高,而没有低,则让人一头雾水。多高算高?高是什么?这完全是摸不着头脑的。
经济上也是如此,有需求才有供给,有供给才有需求;两者是不可割裂的。市场的参与者既是生产者同时又是消费者。如果参与者只是生产者,或者只是消费者,那么他就不是市场的参与者。比如太阳,它是阳光的生产者,可是它不是消费者,它不需要我们人类为它做些什么,所以,太阳不是市场的参与者,阳光不是商品。
正统的经济学犯得就是这个错误。当他们讲生产者,供给的时候,他们不讲生产者也是消费者,即生产者的供给也需要生产者的消费。似乎生产者只是单纯的生产,而且其生产完全受价格因素的影响,完全没有考虑到生产者的生产是以其消费为条件的,是受制于他的消费能力的。没有原料的消费如何生产?
正统经济学的个人利益最大化也同样是这个问题。人同样是阴阳而成的,有作为个体的一面,也有作为社会群体的一面。个人利益最大化,意味着只讲人作为个体的存在,而不讲人作为社会的存在。如果一个人与世隔绝,那么他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是可能的,因为他不具备社会性,而不具备社会性的人当然不会与他人交易,不会参与市场。人只要处于市场之中,就意味着人具有社会性,也就意味着个人不可能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而完全不顾自己的社会属性。
陶先生的二元交换结构解决了这个问题,也体现了万物负阴抱阳的哲学思想。在二元结构中,两个生产者,一个生产小麦一个生产布匹,同时他们又是消费者,生产小麦的需求布匹,生产布匹的需求小麦。小麦的生产者不可能因为小麦的价格高涨而无限制的提供小麦,同样,也不可能因为布匹的价格下跌而无限制的需求布匹。小麦的供给除了受到生产者生产能力(枯竭点)的限制以外,还要受到他对布匹需求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