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利率市场化路线图浮出水面--安邦咨询评论

(2011-03-10 09:31:15)
标签:

财经

股票

分类: 公司、行业研究

利率市场化路线图浮出水面
    对于中国金融业而言,利率市场化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坎。现在,贷款利率下限和存款利率上限是利率市场化道路上仅存的两个“堡垒”。关于何时放开这最后的限制,目前各方尚存分歧。有关利率市场化的讨论,自然也是正在召开的“两会”热点之一。3月7日,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表示,中国利率市场化程度被低估,而央行之所以未完全放开利率,主要是担心商业银行尚未经过经济周期的考验,同时银行公司治理不够成熟,利率市场化可能引发恶性竞争,影响银行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3月8日,中国银联董事长、央行原副行长苏宁指出,央行会继续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但是该项改革需要一些配套措施,比如存款保险制度。因为利率市场化之后可能会改变商业银行利差收入,加大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使一些经营不太好的商业银行有可能出现破产,如果没有一个存款保险制度作为支撑的话就会出现风险。此外,该项改革还需要加大宏观审慎监管,其中的主要内容就是要对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采取专门的监管措施,防止大而不倒。
    这就是说,利率市场化改革固然已是大势所趋,但在真正放开利差管制之前,尚有一些基础性的准备工作需要完成。从美国以及亚洲的经验看来,利率市场化之后,存贷款利率普遍经历了从上升到回落的过程,期间存贷利差也趋于缩小,这造成了某些中小金融机构经营困难。因此,在利率市场化的冲击下,某些中小银行在竞争中破产是完全有可能的。然而,对中国老百姓而言,银行破产几乎是一件从来未曾想过的事情。一旦真的发生,恐慌情绪可能促使储户涌向同类型的银行提取存款,进而导致局部地区出现挤兑风潮,威胁到经济和社会的稳定。要降低银行破产对储户的冲击,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就十分必要了。另一方面,对于几大国有商业银行而言,如果真的发生破产,存款保险制度恐怕也无力回天。因此,对系统重要性银行加强事前监管就显得尤为重要,否则事后补救的成本可能会过于庞大。
    这两方面的工作,监管层已经陆续展开。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南昌支行行长高小琼透露,实施存款保险制度“已是万事俱备”。他表示,目前存款保险条例已经上报国务院,有望两年左右出台。至于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银监会一直不遗余力。在资本金方面,系统性银行被要求附加1%的资本充足率。而且,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被要求于2013年底达标,非系统性银行则只需在2016年底达标。这意味着,到2013年左右,存款保险制度和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宏观审慎监管基本都能到位了。
    届时,利率市场化几乎是水到渠成的事。在实际执行中,贷款利率的管制可能先于存款利率解除。这是因为,在稳健的货币政策下,信贷资源相对紧俏,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普遍在贷款利率下限的基础上有所上浮,实质上实现了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因此,放开贷款利率对银行和市场的冲击有限。而存款利率方面,目前各地变相加息揽储的现象尚屡禁不绝,可以想见,一旦放开存款利率上限,银行吸储的“价格战”将一触即发。所以,利率市场化最有可能的选择,是在存款保险和监管新规到位后,先贷款、再存款或者存贷款同时放开。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在彻底放开存贷款利率限制之前,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和银行监管新规的落地,将为利率市场化的稳健推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内容来自安邦咨询评论,仅用于学习,任何人不得用于商业用途,违者责任自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