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杂谈祖国军事 |
分类: 其它、综合 |
中国的东亚策略有没有第三条路?
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并未消除,20日下午2点半,韩国军队在延坪岛按计划进行了实弹演习。朝鲜方面对此演习暂时没有异常动向。据朝中社报道,朝鲜军方称不值得对韩国军演作出回应。随着演习的进行且看到朝鲜没有反击,韩元兑美元出现跌后回补,韩国股市挽回了盘中的下滑,最终仅下跌0.3%,反而上证指数下跌了1.41%。
中国扮演着“劝架者”的角色,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王民19日在安理会闭门会议上表示,当前朝鲜半岛局势千钧一发,高度复杂敏感,中方对此深表关切和忧虑,中方敦促朝韩双方保持冷静克制。不过,意外事件却在中韩之间发生。18日,一艘中国渔船在韩国水域与一艘韩国巡逻船相撞后倾覆。韩国海洋警察厅扣留了8名获救渔民,但一人获救后死亡,另有一人失踪,而数名韩国士兵也在冲突中受伤。
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在中韩之间重演,这对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来说,无异于火上浇油。尽管中国官方尚未就此事件做出正式回应,但有渔民死亡的消息在中国互联网上引发了愤怒的评论,一些对韩国表示“敌意”的言论开始出现。而韩国方面表示,将从20日起对中国渔船进行特别监测,以打击非法捕鱼。韩国海洋警察厅表示,将采取“严厉”措施打击非法捕鱼。相信我们的外交部门又会对这一事件感到头疼了。
在我们看来,韩国方面在此次撞船事件后的表态值得注意,这有可能意味着韩国对中国改变策略,开始采取强硬政策了。过去,韩国在外交上无意与中国为敌,也无意与中国对抗,因为韩国在经济上对中国有着较大的依赖,中国已成为韩国最大的外贸伙伴,也是韩国企业最大的海外市场。然而,中国在“天安舰”事件、延坪岛事件后的一系列表态,让韩国方面感到失望,因为韩国人认为,在这些事件(尤其是“天安舰”事件)中,朝鲜方面的责任是再清楚不过了,但中国没有表现出应有的公道,没有给朝鲜以基本的警告和抑制。
今年以来,中美关系不断转冷,在美国“重回亚洲”的策略之下,美国在亚洲的一系列活动,与日本、韩国的联合军演,与印度、越南的亲密外交,与新加坡、印尼等的相互接近,这一切都让中国认为是美国“遏制中国”的举动。在这种背景之下,中朝两国在外交上的亲密互动,都会让世界认为,中国仍然是与朝鲜坚定站在一起的。这种形势,除了把东南亚和南亚的多个国家——越南、新加坡、印尼、印度等继续推向美国,还强化了在东亚的美日韩军事同盟,使之与中国处于对立之中。
面对东亚格局,中国过去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完全与朝鲜站在一起,结成坚定的政治同盟,一旦朝鲜面临战争,中国将出手干预。二是完全放弃朝鲜,完全按现实经济利益来决定外交策略。前者是过去走过的路,而后者需要中国有重新选择战略的勇气,在当前都不具有现实性。中国有没有第三条路可以选择?在我们看来,不仅有,而且中国必须选择第三条道路。
中国在经济上与日本、韩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经贸、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的交流,都对双方有着巨大的好处。明眼人都看得到,从未来长期发展看,中国应该发展怎样的东亚关系对中国的发展才最有利——那肯定不是与日本和韩国的剑拔弩张,更不是永远绑定朝鲜这个不断制造麻烦的“小兄弟”。在与美日韩的紧张对立与“投奔”美日韩阵营之间,中国其实有着宽阔的中间道路,这就是维持一种政治、经济均势的第三条道路。
与东亚国家疏远,再与东南亚和南亚国家疏远,这种结果对中国是极为不利的,甚至可以说是最坏的选择。对于中韩之间的麻烦,现在最高兴的应该是日本人了,韩国强硬地参与进来,日本可以乐观其成了。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在我们看来,中国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东亚策略,不论是从经济还是从政治上看,如果中国不能与日本、韩国在东亚维持正常的关系,如果最后只剩下绑定朝鲜这一个小兄弟,永远让中朝鲜血凝成的友谊束缚住中国在东亚的发展,那么中国的东亚策略就是失败的。
(本文内容来自安邦咨询评论,仅用于学习,任何人不得用于商业用途,违者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