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人文/历史岁月文化杂谈 |
分类: 公司、行业研究 |
铅笔芯“兄弟”,未来半导体 2010-10-06 来源: 解放日报(上海)
北京时间昨天下午,瑞典皇家科学院正式宣布,将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科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以表彰他们在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卓越研究。
石墨烯是一种厚度仅相当于一个原子的碳薄片,是目前世界上最薄、最坚硬的材料之一,导电性又胜过所有已知金属。种种物理特性令石墨烯在2004年诞生后,便成为物理学的热门研究领域。连向来喜欢“姗姗来迟”的诺贝尔奖,也难得“慷慨”地将奖项颁给这个问世仅六年的“新发现”。
未来的半导体材料充满魅力
大多数人对石墨烯可能有些陌生,但对铅笔肯定熟悉。事实上,铅笔芯所用的石墨和石墨烯有非常近的关系。石墨是一种层状材料,由一层层的二维平面碳原子网络有序堆叠形成。由于层与层间的作用力较弱,因此很容易互相剥离,形成薄的石墨片,这也正是铅笔能在纸上留下痕迹的原因。所谓的石墨烯,就是厚度只有一个碳原子的单层石墨。
长久以来,科学家们一直认为这种单层的二维材料是无法稳定存在的,直到2004年,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师徒俩首次发现石墨烯,立即在科学界引起轰动。
“石墨烯的轰动之处,不仅在于它打破了二维晶体材料无法真实存在的理论预言,还为未来的半导体材料提供了无限想象力和可能性。”复旦大学物理系主任沈健如此评价。和很多凝聚态物理学家一样,沈健非常看好石墨烯在集成电路元器件方面的应用。众所周知,现在的半导体材料大多采用硅。相比之下,石墨烯非常容易制备,电子传输性能也远远优于硅材料。尽管目前仍有一些技术障碍,但在沈健看来,“大门已经打开,成功只是时间问题”。
平凡元素蕴非凡能量
石墨烯还有诸多“特异功能”:虽然很薄,但碳原子间的强大作用力使其成为目前已知的力学强度最高的材料,可广泛用于高强度复合材料之中;良好的导电性及其对光的高透过性,又让它在液晶显示以及太阳能电池等领域至关重要。可以说,石墨烯的出现不仅给科学家们提供了一个充满魅力与无限可能的研究对象,更有可能改变人类未来生活。
有意思的是,尽管石墨烯有诸多“神奇”之处,但从其元素构成来说,却是自然界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元素——碳。“最‘平凡’的元素,恰恰蕴含着最‘非凡’的能量。”沈健介绍,碳元素以不同结构排列形成的不同物质,几乎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三维结构的金刚石,其坚固程度举世皆知;二维结构的石墨烯和一维结构的碳纳米管,如今双双成为材料学界的两颗新星,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学问做得越深,越是发现自然界的法则有其精妙之处,这或许是物理学‘返璞归真’的乐趣所在。”沈健说。
现代研究依然呼唤“童心”
值得一提的是,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两人因石墨烯获奖,借助的研究手段却非常简单——他们只是用塑料胶带粘住石墨薄片的两端然后撕开,一再重复这一过程便得到了最薄的石墨烯,其简便性令人吃惊。
近年来,不少诺奖得主的成就,均离不开同步辐射装置、高能粒子对撞机等大型科学设施的“辅佐”,以至于给人造成一种错觉,即:在最先进的科学仪器、设施上做研究,更容易获得国际同行认可,获诺奖青睐的可能性也会增加。受此影响,在国内的学术界,也有不少人把精密的设备、高端的仪器,视为获得成功的必要前提。不少专家认为,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此次的获奖,无疑是对这种错误观念的有力反驳,它也再一次证明,创新精神和坚韧不拔的耐心,远远比仪器、设备重要得多。
http://newspaper.jfdaily.com/jfrb/files/20101006/m_251507.jpg
|
||
http://newspaper.jfdaily.com/jfrb/images/pub_29.gif | http://newspaper.jfdaily.com/jfrb/images/pub_31.gif |
新闻人物
一对师生老搭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