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国酒新城” 抓好基地建设 仁怀依托酒镇兴“酒都”
中国酒业新闻网
早在2004年7月,中国食文化研究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将“中国酒都”称号正式授予贵州仁怀。
为了更好地推动“酒都”建设,仁怀积极打造“世界级名酒镇”,建立“国酒基地”。同时,今年初以来,由仁怀市委宣传部牵头,该市已对如何维护和推广“中国酒都”拿出了具体方案。由此可见,仁怀以苦练内功来夯实作为“中国酒都”不可动摇的地位和权威。
品牌战略带动白酒产业升级
汩汩流淌的赤水河,难以解密的微生物群,闻名中外的国酒茅台,世人对这块土地的神奇都有着自己的见解,这就是中国酒都——贵州仁怀。弥漫着浓浓的醇香,这个神秘的原生态河谷,让仁怀众多的白酒品牌冲出大山,走向世界。
茅台镇糊涂酒业有限公司是“中国酒都十强民营企业”之一。该公司自建成投产以来,围绕发挥地方特色、自创品牌的发展路线,积极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把单纯的酒产品与中国独有的“糊塗”文化有机结合,演绎了中国驰名商标——“糊塗牌”。目前,该公司已创建系列产品品牌达50多个,其中,“百年糊塗酒”系列产品更是远销大江南北。
糊涂酒业是仁怀白酒品牌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实施“品牌强市”战略中,仁怀切实做好白酒品牌的扶持和培育工作,加大以茅台为龙头的优势企业、规模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取缔露天堆积发酵酿酒小作坊,编制实施酒业发展规划,不断完善酒业发展措施,建立创新激励机制,积极提供优质服务,支持白酒企业快速发展。
2005年以来,仁怀更是着力整顿和规范白酒生产经营秩序,为仁怀白酒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市场占有率的提高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
目前,仁怀市拥有省级规模白酒企业29家,注册商标1438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2个、省级著名商标53个,贵州省名牌产品6个。2009年仁怀市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白酒产量达到11.1万千升,其中酱香型白酒产量6万千升,实现产值146.8亿元,销售收入达124.6亿元,工业增加值达96亿元,对全市财政总收入的贡献率达90.2%,对市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贡献率达72%,白酒行业直接从业人员近3万人,间接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
依托茅台做大做强产业集群
贵州如果只有茅台,“贵州白酒”也不堪集群之重。“一花独放不是春”,只有国酒茅台,难以支撑起酒都仁怀。因此,仁怀必须依托国酒茅台,将产业集群效应进一步放大。
为了保护国酒茅台的生产环境和空间,仁怀于2009年11月启动了千年酒镇——茅台镇的居民搬迁工作,计划用5至10年的时间,从茅台镇搬迁居民1.5万余人。
在时任贵州省人民政府省长林树森的直接过问下,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及茅台集团上下整体联动,启动实施了这个倍受外界关注的茅台镇环境整治暨城镇建设项目。为此,林树森曾先后两次主持召开省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茅台镇环境整治及城镇规划建设工作,并就相关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前不久,林树森还专程到茅台镇视察了工作进展情况。为缓解项目资金压力,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仁怀贷款8.5亿元进行有关项目的建设,茅台集团也给予了资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在规划定位上,茅台镇被定位为原生态山地小镇、历史文化古镇、世界旅游名镇,同时,整个仁怀市始终按照“中国酒都”这一定位进行建设。
为了更好地开展城市建设工作,仁怀市已经编制了《茅台镇环境整治规划》、《国酒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国酒新城路网规划》,完成国酒新城安置区北区一期工程方案设计和地方白酒工业园区、白酒配套产业安置区规划编制。
目前,茅台环境整治和城镇规划建设工作正在向纵深推进。
今年3月,直接隶属于遵义市政府的仁怀名酒工业园区管委会正式挂牌成立。目前,已有数十家企业申请或已入驻园区。对于因茅台环境整治和城建规划建设而面临搬迁的茅台镇上的一些小酒厂,仁怀市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其进入园区规模化经营。
绿色理念引领酒业健康发展
与国内其它白酒集聚区的做法不同,面对交通、信息等方面的劣势,仁怀独辟蹊径,狠抓酿酒产业链条,在酿酒原料等方面大做文章,引领当地酒业健康快速发展。
高粱作为酿酒的主要原料,在仁怀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特殊作用。十年前,红高粱在仁怀农民手中还是一门传统的种植业,种植规模小,产量低,是“杂粮”。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仁怀酒业的空前繁荣,仁怀红高粱以其独特的品质和巨大的需求量越来越受到关注。特殊的地理位置、土壤、气候等因素,造就了仁怀红高粱皮厚、玻璃质高、支链淀粉多、单宁含量适中、酿酒不易糊化等特点,成为生产茅台酒的优质原料。茅台酒厂工人形象地将红高粱种植称为“茅台酒第一生产车间”。
随着茅台酒生产和销售的不断扩大,建设稳固的原料基地已成为共识。从2000年开始,仁怀市实施了红高粱“北种南扩”工程。将原来只在仁怀北部几个乡镇种植的红高粱扩大到全市21个乡镇。企业全面实行“订单生产,合同收购”,并将每年的市场收购价作为来年的保护价与农民签订单。全市的红高粱种植户由2005年的6万多户增加到目前的10万余户;收购价格由2005年的每公斤2.3元涨至2009年的每公斤6.2元,农民收入始终保持年均增长500元。
2009年,仁怀市政府部门和茅台酒厂各安排400万元建立风险保障基金,专项用于农户受灾损失的补助。全市红高粱种植面积扩大到25万亩,亩产达250公斤左右,生产优质高粱6.7万吨,同时,合同保护价涨至每公斤6.2元。仅此一项,红高粱产值就超过3.72亿元。
然而,今年以来,仁怀有机高粱受到前期多雨,成熟后期长期持续高温和蚜虫等危害,致使各乡镇高粱部分受损。针对高粱受灾情况,为了减少农民损失,日前,茅台集团总经理袁仁国表示,将会研究适当提高红高粱的收购价,并启动高粱种植风险基金。
火红的红高粱,一头联系着国酒茅台产品的质量,一头承载着农民增收的希望。仁怀把巩固和发展本地高粱生产基地作为重点,确保酿制茅台酒生产原料“绿色”健康为基础,不断研制生产新一代高质量的高粱品种,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在全市大规模掀起高粱种植热潮。目前仁怀为茅台酒厂生产的有机原料主要是高粱和小麦,其中两个高粱品种通过了省级专家评审。同时建立了有机原料检测中心,从源头上控制有机原料污染,使茅台酒成为真正的绿色产品、有机食品,达到无公害、无污染目标。
仁怀独特的空气、水、微生物群,为仁怀酒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作为国内白酒行业率先通过A级“绿色食品”认证和第一个受原产地域保护的产品,茅台酒以绿色资源为靠山。“绿色茅台”理念的提出,正是建立于对这些资源优势长期的现实认识和理性升华的基础之上。
此外,为了保护酿酒环境,仁怀对可能危及赤水河谷酒业生产环境的污染进行了严格的治理整顿,鼓励辖区白酒生产企业采取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进行资源整合,在实施整合的同时,完成环保设施建设,确保整合白酒企业污染物实现达标排放。同时,强化环境监测监管,严厉查处环境违法案件,加大污染减排工作力度,为酒业发展创造了一个绿色的空间与平台。
在国酒茅台的强力引领下,通过实施品牌战略,仁怀逐步形成一个规模较大的品牌群;依托茅台,厂市同心,仁怀酒业园区化的步伐正有序推进;高扬绿色旗帜,仁怀酒业集群已经初具雏形,目前正在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关链接
◆酒业政策
2008年,仁怀市下发《关于全力支持国酒茅台做强做大和进一步整顿规范地方酒业生产经营秩序促进酒业健康有序文
章 来 源:cnwinenews.com发展的苦干意见》、《关于促进贵州省茅台酒厂集团公司又好又快发展的决定》、《关于品牌强市的决定》,围绕促进酒业发展的这一主题,较好地处理了茅台集团和地方酒业发展的关系,实现茅台集团和地方酒业共同发展的双赢目标。同时,仁怀市还出台《优秀工业企业评选办法》、《仁怀市政府关于扶优扶强白酒工业企业的实施意见》及《名牌产品著名商标奖励办法》,划拨专款用于对优秀企业及品牌的奖励,积极促进白酒产业向规模化、规范化、集约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数字酒业
2008年,仁怀市规模工业总产值达128.5亿元,白酒产量达10万千升,地方白酒企业创利税达300万元以上的有5家,其中,糊涂酒业、云峰酒业、金士酒业三家上缴利税超过了千万元大关,白酒检测合格率达96%。
截至2009年底,贵州省仁怀市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的白酒生产经营企业208户(其中获取生产许可证的白酒企业141户),注册商标1438个(其中驰名商标2个、著名商标53个,贵州省名牌产品6个);2009年,仁怀市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白酒产量达到11.1万千升(其中,酱香型白酒产量6万千升),实现产值146.8亿元,销售收入达124.6亿元,工业增加值达96
亿元,对仁怀市财政总收入的贡献率达90.2%,对市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贡献率达72%,白酒行业直接从业人员近3万人,间接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仁怀市白酒企业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1个,超亿元的6个,3000万元以上的12个,地方白酒企业年纳税1000万元以上的3户,100万—1000万元的7户。
2009年,仁怀市高粱种植生产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市遍及全部21个乡镇的67519户农户共种植17120公顷高粱,总产量达5.5万吨,产值3.4亿元,比2008年增值1.4亿元,全市农民人均增收264元,种植农户平均每户收入超过5000元。12000公顷有机高粱基地通过认证检查,完成新增4666公顷基地的转换认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