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动物在想什么?

(2010-09-05 16:53:35)
标签:

自然

旅游

教育

杂谈

分类: 其它、综合

动物在想什么? 2010年09月05日  南方网

摘要:人和动物之间有着纠杂关系,动物是我们的同伴也是奴隶,是我们的家庭成员也是劳工,是我们家里的宠物也是害虫,我们爱它们却也把它们关在笼子里,我们崇拜它们却也虐待它们,当然我们还把它们煮熟吃掉。

  

动物在想什么?
照镜子的堪兹,会检查自己的牙齿。

 

  

动物在想什么?
狗是高智商的动物之一,人类介入了狗的社会进化,使它们的聪明符合人类要求。

 

  

动物在想什么?
乌鸦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乌鸦喝水》的寓言是真的。

 

  

动物在想什么?
红毛猩猩会用树叶当勺喝水,会用树枝当筷子收集食物。

 

  

动物在想什么?
大象会用鼻子温柔抚摸死去同伴的头骨和象牙,徘徊许久不肯离去。

   堪兹(Kanzi)是一只倭黑猩猩,经正式确认她识别384个单词,实际上她懂得的单词可能更多。她虽不能用人类语言表述意思,但头脑清晰,声音洪亮。她会邀请人喝咖啡,还会使唤人陪她玩球。她依靠一些印刷着信息和文字的卡片表达自己的想法,可以造句,有时也靠特殊发音,或者用手指来表达自己。她的卡片上不仅有简单的动词和名词,还有很多抽象词汇,例如“以后”、“从何而来”,还有表达现在或者过去时态的语法元素。

  堪兹住在“大型猿类信托基金会”位于美国爱荷华州的研究中心,生下来就被研究人员饲养,有客人来访,她会用手指印着咖啡的纸片,然后将双臂伸开,这是邀请客人喝咖啡的意思。研究中心主管泰勒·罗曼倒了3杯热咖啡,不是很烫,递给堪兹一杯,她就坐在床边的椅子上大口吞着。访客和研究人员的谈话透过麦克风传出,可以观察到堪兹在仔细听别人说话。罗曼说今天早上知道有访客来,堪兹原本很兴奋,但是后来不知为什么,客人来到的时候她又不愿意到庭院里玩,罗曼于是问她要什么,她用手指指着一张绿色的卡片,然后是黄色卡片,然后是一张印着西瓜的卡片,组合起来这是“要哈密瓜”的意思。结果一块香甜的哈密瓜把她引到了外面。类似聪明的联想和组合还有很多,例如“慢”和“生菜”连在一起就是“卷心菜”,堪兹认为卷新菜是要慢慢咀嚼的生菜。

  非营利机构“大型猿类信托基金会”目前饲养着7只倭黑猩猩,堪兹并不是第一只会使用语言的猿类,但是基金会使用了全新的方式教育它们,让它们一出生就接受语言和符号交流方式。就像母亲与婴儿交谈,即使婴儿不理解其中含义。类人猿经过这种方式的长期熏陶后,能与人类沟通得更好、更快,并能表述更复杂的意思。

  人和动物之间有着纠杂关系,动物是我们的同伴也是奴隶,是我们的家庭成员也是劳工,是我们家里的宠物也是害虫,我们爱它们却也把它们关在笼子里,我们崇拜它们却也虐待它们,当然我们还把它们煮熟吃掉。之所以这样是人类认为动物不会像我们那般感受到痛苦,尽管这种臆想没有充足根据,我们认动物不会担心,没有未来的概念同时没有道德感。它们或许能成双成对,但是不懂得爱,更重要的是,它们没有自我意识。

  逐渐地,人类和动物之间的隔离墙正在消失,我们曾经说人类是唯一能使用工具的动物,现在已证实鸟类和猿类都会使用工具,就连海獭都会在岩石上把贝壳磨开吃肉;以前我们认为只有人类具有同情心和慷慨心,现在发现猴子也会在群体中分享,大象会对死去的同伴哀悼。以前我们觉得人类是唯一能期待未来的动物,不久前英国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快乐环境下饲养的猪,对于陌生声音不是逃避而是主动迎合;我们曾说人类是唯一使用语言的动物,现在堪兹可以亲自告诉你这是错的。

  所有这些都迫使我们重新思考动物的智商,但过程中又很多障碍,最大的障碍就是我们固执地认为很多动物没有自我意识。一定程度上我们能接受大猩猩和海豚有认知力,同样还有和我们生活在一起的狗和猫,但是老鼠、蝾螈和苍蝇呢?物种沙文主义使我们盲目否定了很多动物的认知力。蟑螂和蝴蝶的大脑容量几乎是一样的,但是因为我们不喜欢蟑螂,就更容易否定它的认知力。当然所有科学家都认为,自我意识被一种“认知力电阻器”控制,人类自我意识最强烈,高等生物其次(猿猴),在不同等级动物中认知力逐渐下降(鸟类和其他脊椎动物都有一定认知力),在那些最低等生物身上(例如蚝或者蜘蛛),或许完全没有认知力。

  以前我们用大脑容量来判断动物的认知力,曾认为人体脑容量是最高的。尽管人的大脑很大,重约1400克,但是海豚的大脑重1700克,而虎鲸的大脑更重达5600克。当然我们的身体比海豚和虎鲸都小得多,那么照比例来说我们的大脑是最大的吗?不是。有一种小地鼠大脑只有0.1克,但相对它们微小的身体,大脑比例比人类还要大。大脑体积当然和智商有关系,但是更重要的是结构。高级思考都发生在大脑皮层,难道是大脑皮层越多结构越复杂,动物的智商就越高?可如果是这样,如何解释在所有非人类动物中,鸦科鸟类利用工具是最出色的,它们的大脑无论结构还是体积都和哺乳动物没法比。

  乌鸦已经被证明会利用小铁钩吊起塑料管底部的食物,去年剑桥大学的鸟类学家也证明,白嘴乌鸦会像伊索寓言《乌鸦喝水》那样扔石头进瓶子升高水的高度以喝水,最令人吃惊的是,它最先选择大石块,显然知道大石头更有效,这说明乌鸦已经有简单推理能力。这寓言诞生后2500年,人们才能证实并非谣传。没有大脑皮层的鸟类如何能完成这么复杂的推理步骤,是因为它们大脑里拥有基底神经节。这个结构哺乳动物也有,是最原始的进行学习的大脑结构,后来哺乳动物在进化中发展出大脑皮层,鸟类却没有。但是研究证实,鸟类的基底神经节也能进行信息处理,且非常高效。

  催化动物智商的不仅有大脑结构,还有社会性。独居比群居简单许多,如果像北极熊那样孤独地捕食、生活,就不需要考虑如何在群体中分享权力或者联合捕食。正是这些社会行为,尤其是联合捕食,使动物更聪明。百兽之王狮子捕食时,一头狮子在一个地方埋伏,其他狮子会将猎物向埋伏的方向驱赶。一只鬣狗可以捕杀一只角马,但是如果是斑马就需要多只鬣狗合作。因此在捕杀行动之前,鬣狗会根据捕杀对象决定参与“人数”,如果决定捕杀一头斑马,就成群出动,就算在路上经过角马也不会动手。美国杜克大学的克里斯汀·德瑞(ChristineD rea)还在实验室里对鬣狗进行智商测试,有一个装置,必须两只鬣狗同时拉绳子才会有食物掉下来,一对鬣狗进入实验室后仅用了2分钟就搞明白其中机关,德瑞说:“当时我的下巴都要掉下来了。”

  还不清楚是群居使这些动物更聪明还是因为聪明使其更适合群居。我们发现乌鸦作为群居程度最高的鸟,也是鸟类中最聪明的。可是饲养的群居动物却并不是特别聪明,例如奶牛和水牛,这是因为它们虽然生活在一起,但群体的结构性并不强,彼此不在意其他个体在群体中的位置和角色。

  动物还有一些更微妙的认知能力让人吃惊。人类有用手指点的能力,这样大大提高交流效率,如此简单动作却不是其他动物能做的。类人猿虽然有相当高的智商同时也有结构相同的5个手指,但是它们并不会。因为我们在婴幼儿时期被抱着,双手释放自由灵活,而类人猿在出生后的前几年必须牢牢抓着母亲,它们的手没有机会锻炼学习。但是堪兹小时候是被人抱大的,所以她的手指能灵活参与交流。冠蓝鸦喜欢把找到的食物藏起来,如果在藏的时候发现有其他同类在场,它会等到其他鸟飞走后迅速将宝藏转移,说明它们不仅知道其它鸟类也有思想,而且试图在理解、猜测。测试动物是否有自我意识最佳办法是镜子测试:小猫在镜子里看到自己会绕到后面想找同伴玩,大象、类人猿和海豚是少数能通过镜子测试的动物。这些动物的前额被画上红点,然后照镜子,最初反应都是触碰红点或者观察身体其他部位是否还有红点。如果给红毛大猩猩戴上手镯照镜子,最初反应不是触摸镜子里自己的反射,而是把手镯摇晃观察镜子里的自己。

  动物是否会悲伤快乐呢?大象会向死去的同伴哀悼,徘徊在尸体旁边,用鼻子温柔抚摸头骨和象牙,猿猴也会在死去伴侣身边呆好几天。在低等生物中,这种通感也存在。老鼠看到同伴在痛苦扭动,也会跟着扭动。僧帽猴获得食物会主动和同伴分享并因此表现得很快乐。

  这一切都让我们重新思考该如何对待动物,在猪牛被拥挤饲养,鸡在笼子里无法站立的今天,在我们用动物做药物试验,同样也测试化妆品的今天,我们该反思在将生物变成晚餐之前,怎样更人道对待它们,也应反思动物园、海洋公园等动物娱乐设施。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尊重具有自我意识的生物,我们世界里的一只猴子,在它的世界里可能是学者,我们世界里的一头低等野兽,在它的世界里有着无限快乐和满足。在堪兹的词汇表里,多数的有“晚上”、“糖果”、“面条”这样的词汇,但也有“快乐”和“明天”。

  原作:Jeffrey Kluger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