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科技立国
专访以色列出口与国际合作协会总裁艾维·赫傅兹解读:为何全球顶尖科技企业,几乎一半都有购买以色列创业公司的记录,或者在以色列设立研发中心。
本报记者 周馨怡
特约记者 金 颜 上海报道
站在蓝黄色相间的以色列国家馆面前,你会立刻从眼前的建筑想到以色列独特的地理位置──蓝色玻璃象征着海洋,另一面的黄砖代表着浩渺的沙漠。
而在以色列国家馆设计师渡堂海的描述里,建筑里所使用的黄色原石,厚重、内敛,如同犹太人的根和历史。在“金色的耶路撒冷”,以色列人的房屋外墙从传统到现在都使用相同的石材,在阳光的照射下,仿佛笼罩着一层朦胧的金纱。而建筑的另一般所使用的蓝色玻璃,透明、轻巧,揭示着以色列的创新技术和未来。
在位于上海世博园A片区的国家馆里,以色列人把他们的骄傲带到了上海──这个仅有700万人口的小国却在不断地给世界带来创新。在国家馆里,以色列人不遗余力地把通信技术、医疗、水处理、农业方面的技术和产品介绍给中国游客。因为这是以色列人的荣耀。
“和中国不一样,我们是个人口只有700万的小国。可同时也是让世界瞩目的‘新创之国’。”以色列出口与国际合作协会总裁艾维·赫傅兹(Avi
Hefetz)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赫傅兹并没有夸口,以色列有全世界最活跃、成长最快的新兴企业。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所有的新兴企业里,以色列企业的数字超过了全欧洲新兴企业的总和,也超过了日本、韩国、中国、印度四国的加总。如果我们看一下全球顶尖科技企业,几乎一半都有购买以色列创业公司的记录,或者在以色列设立研发中心。
如此惊人的成就让包括新加坡、阿联酋在内等各国政府羡慕,希望可以复制以色列的创新模式。两名对中东问题深有研究的美国学者曾经展开深入的访问和研究,希望可以揭露以色列的创新秘密,在采访了100名以色列高科技界的领军人物后,他们在2009年,在《新创之国:以色列的经济奇迹》这本书里,递交了自己的答案来解释以色列的创新竞争力──高素质人才和政府对研发的大力投资。而这些也是在采访中,赫傅兹反复向记者表述的观点。
从建国最初开始,以色列就要面对在资源领域的一无所有。以色列三分之二的土地是沙漠、荒山,几乎没有任何自然资源,而和声明息息相关的水资源也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
但也正是这些制约逼迫以色列政府把所有的关注焦点放在他们所拥有的700万人口身上。在以色列国家馆日的活动上,专程造访上海的以色列财政部长对记者表示,“我们没有资源,唯一的资源就是人力资源。”
因此以色列政府实行高度发达的全民教育体系,在以色列所有国民中,高达45%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在这样的一个狭小的土地上,却拥有希伯来大学、以色列理工大学等4所世界一流大学。而犹太民族悠久的重视教育和知识传统更是为以色列全民教育体系添砖加瓦,国外犹太人才,特别是90年代前苏联犹太移民的回归让以色列从建国初期就拥有得天独厚的人才优势。
而且,以色列社会对创新甚至创新所带来的失败都有高度的宽容性和支持力度。以色列总统希蒙·佩雷斯直接把“提出新观点的权利、寻求大胆解决问题的权利”定义为人类自由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都是激励创新的重要措施。
除此之外,以色列军队把高中毕业生中最顶尖的2%招募进来,让他们在Talpiot技术项目中接受培训和锻炼。Talpiot项目是以色列空军和希伯来大学合作实施的影响计划,目标就是旨在培养具有最高学术潜力的年轻人成为未来的技术精英。即便是这些最优秀的学生里,也只有10%能通过艰难的数学和物理学考试,而且还要再接受个性和能力测试的筛选。最终留下来的年轻人将在部队里服役6年,在大学接受3年的学术训练。
除了高素质人才这个重要条件外,艾维·赫傅兹告诉记者,以色列“科技立国”的国策也是打造以色列创新能力的关键基石。无论是经济周期如何起伏,历届以色列政府都不惜在研发领域长期投入巨额资金。
根据以色列《产业研发鼓励法》,以色列工贸部首席科学家办公室(OCS)对符合规定的企业(不论性质规模)研发项目提供30%-66%的所需资金。这使得以色列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在过去的数十年里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这些投入成果丰厚。以色列在IT、新媒体、医药、水处理等领域都拥有世界最领先的科研力量。”
艾维·赫傅兹在采访中说。
以色列企业的创新能力还只是走向商业成功的第一步,精明的以色列政府早就进行了全面的谋划,来帮助本国的企业利用自己的创新技术,敲开各国市场的大门。而上海世博会是他们看到的让中国了解以色列创新品牌的好平台。
“中国和巴西、印度一起被以色列政府列为‘彗星国家’,意思就是这几个市场的战略意义。”
艾维·赫傅兹告诉本报记者,“可是我们进入中国却很晚,所以我们的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时,他们的知名度非常重要。因此我们打算进行一系列有关以色列创新能力的公关推广活动,世博会只是一个开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