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揭秘美股"史上最动荡一天"制造者:是人还是机器

(2010-05-24 14:11:11)
标签:

财经

股票

分类: 财经

揭秘美股"史上最动荡一天"制造者:是人还是机器 2010年05月24日 来源:南方都市报

5月6日的美国股市的股灾即便对有经验的投资者而言,也意味着一种不熟悉的全新金融态势的形成。《商业周刊》对于这段动人心魄交易时间的调查显示,当前的市场已经由动作迅速的交易员们所主导,他们对公司或者金融行业的命运已经完全没有本能的兴趣。取而代之的是,这些数理专家和计算机天才们将证券交易看成是抽象的数据流。高频交易员每天的工作就是以不可思议的速度买入和卖出证券。5月6日当日,超过190亿股证券被买入或者卖出,而在1998年,即便是非常繁忙的交易日每天的成交量也不过只有30亿股。

证监会和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到目前为止发布了一份初步调查报告,其中列举了可能导致本次市场崩溃的6大假设。“我们仍然认为5月6日的市场崩溃由于各交易所之间不同的交易规则和交易习惯而变得更加严重。”证监会主席夏皮罗在报告中如是表述。这意味着,全世界刚刚经历过由主要的几家投资银行盲目扩张交易杠杆带来的金融危机,华尔街的金融交易系统也开始给人们带来种种无法预料的系统性灾难。

5月6日:惊心动魄的一天

吞噬市场的“机器”脱缰人手。

1982年的时候,克拉伦斯·伍兹还在巴尔的摩附近的一所社区大学上学。出乎意料的是,有一天他在一个婚礼乐队中客串鼓手的时候,金融业的大门为他打开了。“他们当时非常迫切需要懂计算机的人,”伍兹回忆说:“只要你知道‘计算机’这三个字,你就能在华尔街找到工作。”

到了今年5月6日,已经47岁的伍兹意识到自己从事多年的金融行业已经开始发生改变。当天交易系统出现问题的时候他正在家工作。“我正在做一些小规模的交易,然后一系列问题就跳了出来,系统一下子就变得乱七八糟。”他说

起先,他以为是网络黑客入侵网络股票交易系统。但后来媒体并没有报道任何恐怖袭击,伍兹开始怀疑现在的股票交易系统本身:高速运转、极度分散并且远远超出人类的管理范畴。“我想,你如果经历过那个时刻,你现在一定会怀念纽约股票交易所的交易系统。”

很多人在5月6日之后,都开始怀念纽交所传统的大黑板交易系统。现在由计算机连接而成的证券交易系统虽然让人惊叹,但也让人们感到不安。“华尔街已经不再是以前设计的那样,”达拉斯小牛队的老板,同时也是老资格风险投资商的马克·库班说:“华尔街现在是一盘数字游戏,单个公司只是微不足道的数字而已。”

5月6日的股灾到现在还看不出什么长远的不利影响。一些敏感的股票在反弹开始之前甚至掉到了1美分的价格。标准普尔500指数总共下跌了6.2%,从1136.16掉到1065.79,只是在20分钟左右的时间内大约8620亿美元的市值消失得无影无踪,尽管最终收盘跌幅收窄到3.2%。

吞噬市场的“机器”脱缰人手

尽管如此,当天的股灾即便对有经验的投资者而言,也意味着一种不熟悉的全新金融态势的形成。商业周刊对于这段动人心魄交易时间的调查显示,当前的市场已经由动作迅速的交易员们所主导,他们对公司或者金融行业的命运已经没有本能的兴趣。取而代之的是,这些数理专家和计算机天才们将证券交易看成是抽象的数据流。高频交易员每天的工作就是以不可思议的速度买入和卖出证券。5月6日当日,超过190亿股证券被买入或者卖出,而在据此不远的1998年,即便是非常繁忙的交易日每天的成交量也不过只有30亿股。

这些牛人们为自己辩解,说如此高频率地买入卖出为市场提供了更为充裕的流动性,也会令市场变得更加有效。只要系统持续运转,电子格式的竞买和出售就会一直持续。但是我们在5月6日看到的情况是,当网络数据流碰到有冲突的交易合约,而且一些关键的计算机节点甚至直接宕机时的情况。流动性在这种情况下不是变得更多,而是直接蒸发。恐慌伴随着自动交易,带来的是更为剧烈的恐慌。

整个市场的下跌源于当天早些时候希腊债务危机积聚的紧张情绪。随后芝加哥市场交易所的市场波动指数在下午2点08分的时候达到年内最高位置。波动率指数源自标准普尔500,用于衡量投资者对于市场风险的看法。当波动率指数上涨的时候,一些高频交易系统会自动降低交易频率,用以控制风险。

于是整个系统的出货量开始急剧上升,远远高过单日的买入量,这一不平衡的交易状况在下一个小时内进一步恶化。从下午2点30分开始,纽交所开始暂停部分证券的自动撮合竞价系统,转而启动由交易员控制的计算机竞价系统。这导致电子售出指令被转向其他交易节点,而在其中只有少数买入指令能够完全对冲掉转入的售出指令。在五天后证监会主席夏皮罗在国会作证时明确指出,一些高频交易公司“在价格急剧下跌的情况下撤出了自身的买入指令。”

在接下来几个小时当中,交易所开始删除数百只股票的交易记录。纽约证交所A R CA系统一共取消了295家公司的交易记录。与此同时,位于华盛顿证监会总部的工作人员开始检视各大10T B市场数据,希望从中发现市场崩盘的援引。12天之后,证监会宣布调查仍然没有最终结果。这一结果本身就证明了当今股票市场交易系统的复杂程度。

证监会和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到目前为止发布了一份初步调查报告,其中列举了可能导致本次市场崩溃的6大假设。“我们仍然认为5月6日的市场崩溃由于各交易所之间不同的交易规则和交易习惯而变得更加严重。”证监会主席夏皮罗在报告中如是表述。这意味着,全世界刚刚经历过由主要的几家投资银行盲目扩张交易杠杆带来的金融危机,华尔街的金融交易系统也开始给人们带来种种无法预料的系统性灾难。

从“人治”到“机治”

尽管在1960年代早期计算机已开始介入交易计算,但整个交易过程仍然是由人在控制。从1970年代开始,纳斯达克开始逐渐成为主要交易平台。但这时,人们仍然能够及时介入并调整电子交易程序。今时今日,整个情况已经完全不同,对冲基金和高频交易员们在一瞬间买卖天量证券。

华盛顿的监管指令也鼓励了这种趋势。现在全国共有50家股票交易所以及其他一些电子平台一起在竞争证券交易业务。纽约证交所控制的交易总量从2005年的80%,降至2007年的50%,到今年为止进一步降到只有25%之多。在交易大厅穿着各色马甲走来走去的交易员们早已不仅仅是电视直播的背景了。

来自其他方面的变化也占了其中一部分。高频交易员目前囊括了日交易量的60%左右。一些交易量庞大的系统,像芝加哥的G etco、堪萨斯的T radebot系统、奥斯丁的R G M交易系统,他们单个就能提供全美单日证券交易量的5%-10%。

过去15年间世界已经完全改变。这场华尔街后台操作系统的大变革实现了人们此前的梦想:退休基金、共同基金、保险公司以及基金经理等机构投资者可以以更小的佣金实现更大的交易效率。手续费的降低也让全美的教师、公司员工、高管和退休人士能够更好地参与股票交易。

但在系统转变的同时,新的风险也应运而生,其中一些在5月6日的股灾中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到。“那天发生的事情是完全不可接受的。”R G M的首席执行官理查德·戈雷利克说。“事情发生后我竟然接到很多生日祝福电话,这系统究竟在搞什么鬼。”

亨里克孜经历5月6日股灾

曼努埃尔·亨里克孜在高科技公司领域有着超过23年的投资经验,他自己也运作着一家上市公司———“大力神科技创业投资”。5月6日股灾当天,他发现自己公司的股价在半小时之内从9.5美元一路掉到5.22美元。作为一个46岁,有两个女儿的父亲,他总共有600万美元资产在公司股票当中。那天下午他一度认为自己的资产损失超过一半以上。“我几乎已经打电话告诉我太太说:‘给孩子们网球拍吧,她们要开始努力挣奖学金了。’”

“大力神”股票价格当天收盘落在了9.56美元,全天成交量是平常的两倍。如果亨里克孜的女儿开始练网球,就可以不是为了奖学金,而纯粹作为爱好了。不过她们的父亲仍然惊魂未定。“有点像看科幻电影的感觉。你不能依赖电脑为你做出所有决定,我们还是要依靠人类对于逻辑的基本判断来下结论。你应该能够打断系统运作,发现一些从未有过的大额交易指令,并且觉察出其中的不正常状况。”

1980年代中期亨里克孜开始尝试投资的时候,他还只是在波士顿的一个大学生,他坚持每周挤出20-30美元资金用于投资股票。在那个年代,经纪人理查德·罗森布拉特和他的追随者还对传统的大屏幕交易系统有着强大的影响,并对整个证券市场有着深远影响。“我当时还年轻,动作也快。我算是当时的‘高频交易员’吧。”罗森布拉特说。

罗森布拉特证券公司1979年成立,专门为共同基金和其他基金经理提供证券交易服务。当时做交易的时候,罗森布拉特能够看到每一个交易对手。交易员们坐在交易大厅中的指定位置上,即便在公司股票下跌的时候,他们也有责任买入股票。经纪商和交易员之间的信任关系成为防止欺诈的主要防火墙。罗森布拉特成立自己公司的前几年,国会已经表态传统的股票交易市场不会永远持续下去。议员们推动证监会降低纽约证交所在证券交易方面近乎垄断的市场地位,并以一个“全国市场系统”替代纽约证交所的股票交易系统。目标很简单,就是引入竞争并为投资者提供更低的股票交易费用。罗森布拉特选择了电子交易系统并活了下来,其他很多公司则由此而倒闭。

证监会最后禁止了最低固定佣金的做法,并且立法推动了纳斯达克的上线,后者于1971年正式在纽约开始运转。新科技带动了交易量的迅猛攀升。许多新增的交易量都是通过电脑软件来确定价差并入场交易的公司,他们和传统的追求公司价值的长线投资者完全不同。到了1980年代,这些投资者在单笔交易中设计的证券数量急剧增长,并同时开始涉足期货对赌合约的交易。为了对冲风险而设计的交易程序曾经数度导致交易系统的不稳定。1987年10月19日的“黑色星期一”,交易系统的不稳定对最终的市场崩盘也要负一定责任。遗憾的是,23年之后的今天,人们却似乎并没有从中吸取到历史的教训。

文:Nina Mehta,Lynn Thomasson,Paul M . Barrett

编译 南都记者 张晓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