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匯恒:十年股惠理:現價合理

标签:
财经股票 |
分类: 投资经典文章 |
廖匯恒:十年股惠理:現價合理
傳統P/E、P/B不適用 用新方法估值 |
日 |
【明報專訊】上星期筆者推介惠理(0806)為「十年股」,提出三個長的理由:業務專一有彈性、經歷風雨仍屹立不倒、管理層穩定而年輕。沒錯這些是好公司的特徵,但好公司不代表一定是好股票,價值投資是要以合理的價格買入優質股;即使買了好公司,如果代價太高一樣是死罪。惠理的現價是否合理?
問題開始湧現。惠理現時P/E(市盈率)是80倍,P/B(市帳率)是7.5倍,息率只有1.6厘,每一個傳統估值指標都在說:太昂貴。本文分開三部分:一、解釋為什麼P/E和P/B不適用於惠理;二、建議讀者使用一個新指標——P/A比率;三、還原基本步,從惠理的生意模式入手,推斷現價是否合理。
一、P/E和P/B意義不大
我曾撰文《從惠理看基金管理業》,以虛構的廖氏集團為例,解釋純利波動是基金公司的特質。面對盈利波動的公司(如商品股),P/E應該以顛倒常理的方式來理解,投資者應該在行業低谷、P/E被倒退的盈利推高時入市,並在行業高潮、P/E超低時離場。惠理80倍P/E不可怕,正確解讀P/E才最重要。
P/B更加無用。基金管理業是用腦汁而不是資產搵食的行業,有別於用股東資金(book value,淨資產)作為槓桿支點的銀行業,基金公司有再多資產也沒有用。基金公司真正的「資產」是客戶託管的資金——AUM(Asset Under Management,管理資產值);給惠理估值的基礎,應該建基於其AUM而不是E或者B。
二、用P/A作估值參考指標
P/A比率(Price-to-AUM ratio)即是把基金公司的市值除以AUM。惠理市值54億元,除以4月底的AUM 265億港元,得出最新http://www.mingpaonews.com/image/shim.gifP/A比率20%。P/A比率不是我的發明,基金行業的併購就會以此作為出價指標;但上Google搜尋,我找不到有人試過用P/A對上市基金公司進行估值。
P/A的意義,類似其他公司的P/B。普通上市公司的存亡繫於手上的資產,例如領匯(0823)手上必須有物業資產才有收入;同一道理,基金公司的存亡繫於AUM,所有管理費和表現費都來自AUM。任由基金經理技驚四座,惠理手上也要有AUM才有用武之地。20% P/A的意思,就是用20元代價買入100元AUM,以期將來從AUM賺取收入。
我畫了一張惠理自上市以來的P/A走勢圖(見圖)。從2007年底牛市頂峰上市,經歷過熊市的谷低,到今天介乎兩者之間,惠理的P/A值在10%至25%之間徘徊,今天的20%屬於中等區域。運用P/A比率要留意兩點:
.投資者習慣比較同業之間的P/E和P/B。惠理的P/A在香港沒有比較對象,即使有也意義不大,因為每一間基金公司的收費模式和投資策略都不相同。例如香港投資者熟悉的貝萊德(BlackRock)在美國上市,市值是201億美元,卻管理近1.3萬億美元資產(註:中國外匯儲備也只是2萬億美元),P/A只有1.5%。原因是BlackRock旗下基金多數不收表現費,而且很多產品(如貨幣基金)屬於低增值產品,BlackRock手上1元AUM能產生的收入遠遠不如惠理,自然會拖低P/A值。
.P/A適用於比較同一間公司在不同時段的股價,來評估在某一個時間是否被高估。但要留意惠理屬於甚少人留意的二線股,上市不夠2年,過去P/A游走於10%至25%之間,不代表將來也會在這個區域徘徊。用四個字概括P/A的作用(也適用於其他公司的P/E和P/B):僅供參考。
三、直接從生意模式嘗試估值
為惠理估值較理想的方法,是從其生意模式入手,推算其未來盈利。在保守、合理的大原則下,我先作出5項假設。
.過去5年的損益表顯示,惠理每年從AUM淨收0.8%管理費;淨收表現費較難估算,假設為15%;假設收費模式在將來維持不變。
.過去5年來,營運開支平均佔額業額40%(註);假設開支比率維持不變。
.假設旗下基金平均每年有12%回報。對一間以股票長倉為主、專業的基金公司來說,12%年回報是合理要求。
.假設每年有5%客戶增長。從惠理過去吸納新AUM的往績來看,5%算是保守。
.假設未來4年不能收取表現費。由於高水位(high-water mark)機制所限,惠理必須超過2007年的最佳表現,才能重新賺取表現費;現假設需要4年才能完全追回。
以惠理現時AUM 265億元,建基於上述假設,筆者粗略推算未來10年的盈利,結果列在附表。留意「投資回收率」一欄,100%發生在第8至第9年之間,約在8.5年之後惠理的純利將會超過今天的市值;也就是說,買入惠理的投資者用8.5年就能完全回本。
8.5年回本期,等同於用8.5倍市盈率,買入一間差不多完全不會增長的公司(相當於熊市末期的港燈);又或者是用15倍市盈率,買入一隻每年增長15%的的股票(類似幾年前的大家樂),怎樣看也屬合理。
讀者要注意,上述只是粗略假設,目的不是計算一個準確的目標價(我認為這既不可能做到,也沒有意思);而且12%的投資回報是平均數,個別年度的投資回報並不可預測,所以惠理在個別年份的盈利是不可能預知。
以上計算的目的,是用保守方法測試投資者付出的代價會否太昂貴,以減少犯錯的機會。結論很清晰:惠理的股價合理,配合前文的分析,投資者可以安心放進保險箱。
註:營運開支按比例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支付予員工的表現花紅增加,屬於公司賺錢才會出現的開支。
撰文:Brian Liu (廖匯恒)
Email:BrianLWH@gmail.com
Blog:http://investing-of-life.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