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一月为何叫正月?
【新华社天津2月13日电】14日,是农历虎年的第一天,民间习惯称这一天为正月初一,是传统节日春节。农历的第一个月不叫一月而叫“正月”,这是为何?
天津社科院教授王来华介绍说,正月,又称端月、孟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据文献资料记载,中国人过新年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最早是从虞舜时期开始的。舜当上部落首领以后,带领属下祭拜天地。人们便把这一天作为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来历。不过,正月初一究竟从哪一天算起,在汉武帝之前并不统一。
据相关文献资料记载说,夏朝的夏历把元月作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夏历的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夏历的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又以夏历的十月为端月,即十月初一为一年之始。这就是史书中通常所说的“夏朝建寅,商朝建丑,周朝建子,秦朝建亥”。直到汉朝的汉武帝,才又恢复夏朝的月份排列法,一直沿用到现在。
正月的“正”字,应该读作“改正”的“正”字音,为什么人们却把它读作“长征”的“征”字音呢?我国著名天文教育专家、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解释说,到了秦代,因秦始皇姓赢名政,他嫌“正”字的读音同他的名字同音,说是犯了忌讳,就下令把“正月”读作“正(征)月”。后来人们习惯了,就一直沿用到现在。
专家们表示,春节最讲究的是全家人口大团圆,在外地工作的人再远也要赶回家过年,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图的就是在新年里合家欢聚,幸福美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