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盈亏的“放大器”——融资融券业务即将走入我们的交易生活。
对融资,我们不陌生,90年代初透支交易以及后来导致某些券商厄运的委托理财的保本保息业务,(变相)都属于此类范畴。没有对错之分,导致赚大钱的业务,风险控制不好,也有可能导致厄运降临。在以管制和审批为特征的政府管理经济的模式里面,政府往往倾向于充当上帝的角色,替人思考替人决策,担心多多......其实,只要是自己的真实意愿,愿赌服输,不违过,融资融券等业务早应该展开,没有什么不妥,毕竟这是市场经济与资本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融资我们熟悉,对融券则我们绝大多数投资者非常陌生,但也许就是这陌生的一环会导致中国股票市场交易环境面临颠覆性的变化。如果只是以蓝筹股为融券对象影响会有一些,但如果范围能扩展到小股票,极可能有非常大的影响。试想,早些年那些倒掉的所谓“庄家”,如果能反手做空自己的股票,赢利比做多容易的多。让一个企业变好,缺一不可,需要多方面的综合素养,但让一个企业变坏太容易了,只要放大一处弱点就可能导致崩溃。目前蓝筹股的估值水平应该至少能取得平衡,但A股中绝大多数的小企业被大大高估了,如果能做融券(不仅仅是试点,类似国际惯例的融券),可能会出现很多“向下”做的尝试,由此,我们面对的交易与监管环境至少比过去20年复杂一倍以上。
我相信2010年随着融资融券与指数期货业务的推进和完善,中国A股市场的交易环境一定会产生颠覆性的变化,而且相信这个变化会被“有心人”用来趋利。
但斌 2010年2月11日 随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