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陶渊明《挽歌》

(2009-09-16 12:40:12)
标签:

人文/历史

岁月

修业

情感

分类: 但斌观点
     与同事聊起这两天的投资,因中国生命集团(8296)在香港上市,我的同事背诵起陶渊明的《挽歌》。
 
     陶渊明《挽歌》: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亲戚们有的余哀未尽,其他人已经唱起歌来了,人死了有什么可说的呢,不过是寄托躯体于山陵,(最后)和山陵同化而已。山阿,山陵。]
 
    上高中的时候,有时一个人到距家十公里以外防洪大堤旁杳无人迹的乱坟岗里跑步,坟茔破损处棺椁腐烂、白骨阴森。当年当时少年的心只是感受到死亡的气息......顺着年龄增长,对死亡慢慢充满了敬意,知道在更广阔的意义上,这是有关永恒的话题。
 
    所有的星星都将离我们远去。宇宙已经存在一百五十亿年,如果把这么长的时间浓缩,人类的全部文明历史至今可能还不足十秒钟。死亡的观念无所不摧:就死、生及其所关连的一切事物都将因此而丧失意义。但就死亡的事实,如果我们认真地探求过有关生的意义,便不会就死产生恐惧......

 

 

                                            但斌  2009年9月16日 随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