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249424622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陶渊明《挽歌》
(2009-09-16 12:40:12)
标签:
人文/历史
岁月
修业
情感
分类:
但斌观点
与同事聊起这两天的投资,
因中国生命集团(8296)在香港上市,我的同事背诵起陶渊明的《挽歌》。
陶渊明《挽歌》: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
托体同山阿。[
亲戚们有的余哀未尽,其他人已经唱起歌来了,
人死了有什么可说的呢,不过是寄托躯体于山陵,(最后)
和山陵同化而已。山阿,山陵。]
上高中的时候,有时一个人到距家十公里以外防洪大堤旁杳无人迹的乱坟岗里跑步,坟茔破损处棺椁腐烂、白骨阴森。当年当时少年的心只是感受到死亡的气息......顺着年龄增长,对死亡慢慢充满了敬意,知道
在更广阔的意义上,这是有关永恒的话题。
所有的星星都将离我们远去。
宇宙已经存在一百五十亿年,如果把这么长的时间浓缩,
人类的全部文明历史至今可能还不足十秒钟。
死亡的观念无所不摧:就死、生及其所关连的一切事物都将因此而丧失意义。但就死亡的事实,如果我们认真地探求过有关生的意义,便不会就死产生恐惧......
但斌
2009年9月16日 随感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沃尔玛在华疯狂扩张见证国际资本做多中国等
后一篇:
一旦战败就集体自杀 日本兵真的不怕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