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非——“中国长期投资的实践者”

标签:
财经股票 |
分类: 但斌观点 |
图片1
图片2
图片3
“左侧交易与右侧交易”等问题,多数人会质疑在这块土地上能否长期投资。
相比1993年到2007年中国股市15年平均年换手率为484%而言,“大小非”的持有者,应该被理所当然的视为中国证券市场的长期投资者,只是其“长期投资的资格”是被有关政策册封
年度 |
流通市值(万亿元) |
股票成交金额(万亿元) |
年换手率(%) |
1993 |
0.0683 |
0.3562 |
522 |
1994 |
0.0814 |
0.8003 |
983 |
1995 |
|
0.4319 |
546 |
|
|
2.1052 |
837 |
1997 |
0.4856 |
3.0295 |
624 |
1998 |
0.5550 |
2.3418 |
422 |
1999 |
0.7937 |
3.1050 |
391 |
2000 |
1.2801 |
6.4518 |
504 |
2001 |
1.0240 |
4.0141 |
392 |
2002 |
1.3656 |
3.0999 |
227 |
2003 |
1.2881 |
3.2976 |
256 |
2004 |
1.1689 |
4.2334 |
362 |
2005 |
1.0663 |
3.1665 |
297 |
2006 |
4.2992 |
9.0469 |
393 |
2007 |
9.3064 |
46.1157 |
496 |
15年平均 |
|
|
484 |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多数人并不领情,所以一有机会拼命的想跑。其实对其中的很多“逃跑者”而言,他们有今日“丰厚”的回报应该感谢政府,是政府用政策在这些年里屏蔽掉了贪婪和恐惧这些人性中的弱点,而没有让他们靠自身的努力克服。
中国的股票为什么会分国家股、法人股和社会公众股等等,其历史渊源复杂,但如何解决全流通问题至今还捆扰着我们。其实就解决的时机而言,最好的机会是在1996和2005年熊市末期,但遗憾的是没有一步到位,如果2005年按照对价原则,对价补偿后即刻全流通,大小非的持有者可以选择即刻卖出,我相信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会展现出完全不同的路径和脉络。
据说:“当年刘元生为了卖掉万科,到深圳市政府闹死闹活的,政府就是不让他卖(刘元生是香港人,持有的是A股,政策不允许)。”如果这是事实,也算是阴差阳错成就了一段美话。但这也正好说明:在中国进行长期投资是有可能胜出的,但主动坚持更要考验人的选择能力以及意志和灵魂。
但斌 2008年9月10日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