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票 |
分类: 其它、综合 |
转载:
中国基金经理从业 7年以上的仅有7名
基金经理再现离职高潮
据统计,截至 5月16日,30家基金公司离任基金经理已达71人次,相当于现任基金经理总数的1/8。尽管如此,在市场疲软的环境下,公募私募业绩普遍不佳是事实。基金经理若选择留在公募,日子似乎要好过一些。但实际上,选择主动离职的公募基金经理仍在递增,普遍的原因是公募基金经理监管严、决策权少、不自由。“生活太枯燥,太累了。每天不是看报告就是开会搞调研,一点私人生活空间也没有”。几乎每个基金经理都会有这样的抱怨。除了身体上的疲惫之外,精神上的巨大压力才是导致很多基金经理不堪重负的根源。“压力太大了,每天都要经受失眠、排名等等的痛苦。”一位去年8月离职的基金经理这样描述自己的感受。“这是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拼死拼活还不一定有多好的业绩,到了年终考核还得担心自己被炒鱿鱼。”“手机监控,MSN监控,只要投资中出现一点出格的事情,就会被怀疑有‘道德风险’,会被认为是不正确的,这让基金经理有很大的压力。”有基金经理坦言,除了管住自己,基金经理还要向公司交待家庭成员的各种资料信息,以防止“老鼠仓”事件发生,这让他感到非常尴尬和郁闷。“有时候你提出一只黑马股,别人就会怀疑你会不会有什么别的想法。”除了来自公司内部的监管压力,外部环境的舆论压力也是基金经理过得不舒坦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老鼠仓”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引发了基金经理的诚信危机,舆论压力倍增。“舆论环境已经形成了这样一种格局:把你所有出格的行为,都当成是一种不正确的事情”。前述年初离职的基金经理说,这种情况下,一部分基金经理的追求目标慢慢地变成了“不犯错”。“这样其实挺容易的,但你就会觉得没意思,生活没有活力了”。(LX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