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票 |
分类: 博友评论 |
风雪连天 2008-05-11
17:34:17在《我始终怀疑A股目前的市场环境是否适合价值投资?——
》后跟贴评论:
市场在短期内是失效的,但在长期它是公平的。
最近股票市场冲高回落,我周围的人有许多又在闹情绪(3700多点买的股票又开始赔了,原本就是割肉出来的钱,中国股市……不正规之类的话,跟美国比我们…..),可能因为我的性格特点,因此大家都比较爱把自己的思想状况告诉我,同时我也在迷惑着,想想他们说的话也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因此我又翻看了一遍投资大师的书(主要是林奇的书)和自己从网上细心整理的股票史,温习过后真是让人茅塞顿开,觉得自己又明白了些道理,想在此与大家分享一下我不太成熟的思想,也请大家不吝赐教(可能有些地方有些激烈,可能有些人接受不了,但是还请诸位看在我是一名还未毕业的大学生的情面上,对我多提宝贵意见,其余题外的话就不要说了,先在此谢过了)。
市场会错吗?
市场是由人组成的,人们极易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发生错误,那么市场也一定是会犯错误的(当然市场犯错的本质是大多数人犯了过于乐观或悲观的错),因此不要认为市场多么高深莫测(谁敢说一个经常在自己专业上犯错的人是一名世外高人,首先在逻辑上就是错的。),因此说市场是“经常失效的”并不过分(前些天看到了一个采访广发基金经理人朱平的视频,他的一句话我很不赞同,他说不要怪罪市场出了什么错误,出问题的永远是你自己,不要与市场对抗。如果这句话成立的话,那安全边际是如何造成的呢?如果不是1973年市场对国际石油危机反应过度和估值过高造成道琼斯狂跌,那么巴菲特是怎么以0.75美分买入华盛顿邮报的呢?而且他买入后又深套了将近30%,这是不是与市场对抗的结果?是股神错了?还是市场错了?如果像朱平说的那样市场不会错,那是不是说股神买华盛顿邮报错了???没有最近市场的短期失效,谁能在最近以12多港币的价格买进万科b这样优质的股票,朱平的话怎么听都像是外行人说的,不知他是不是口是心非。)
最近股票市场冲高回落,我周围的人有许多又在闹情绪(3700多点买的股票又开始赔了,原本就是割肉出来的钱,中国股市……不正规之类的话,跟美国比我们…..),可能因为我的性格特点,因此大家都比较爱把自己的思想状况告诉我,同时我也在迷惑着,想想他们说的话也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因此我又翻看了一遍投资大师的书(主要是林奇的书)和自己从网上细心整理的股票史,温习过后真是让人茅塞顿开,觉得自己又明白了些道理,想在此与大家分享一下我不太成熟的思想,也请大家不吝赐教(可能有些地方有些激烈,可能有些人接受不了,但是还请诸位看在我是一名还未毕业的大学生的情面上,对我多提宝贵意见,其余题外的话就不要说了,先在此谢过了)。
市场会错吗?
市场是由人组成的,人们极易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发生错误,那么市场也一定是会犯错误的(当然市场犯错的本质是大多数人犯了过于乐观或悲观的错),因此不要认为市场多么高深莫测(谁敢说一个经常在自己专业上犯错的人是一名世外高人,首先在逻辑上就是错的。),因此说市场是“经常失效的”并不过分(前些天看到了一个采访广发基金经理人朱平的视频,他的一句话我很不赞同,他说不要怪罪市场出了什么错误,出问题的永远是你自己,不要与市场对抗。如果这句话成立的话,那安全边际是如何造成的呢?如果不是1973年市场对国际石油危机反应过度和估值过高造成道琼斯狂跌,那么巴菲特是怎么以0.75美分买入华盛顿邮报的呢?而且他买入后又深套了将近30%,这是不是与市场对抗的结果?是股神错了?还是市场错了?如果像朱平说的那样市场不会错,那是不是说股神买华盛顿邮报错了???没有最近市场的短期失效,谁能在最近以12多港币的价格买进万科b这样优质的股票,朱平的话怎么听都像是外行人说的,不知他是不是口是心非。)
市场公平吗?
从长期看,我认为市场是公平的,我想提一下彼得林奇先生曾经说过的一支股票(默克制药)。林奇先生曾说“默克”是一家非常好的企业,但是让人不解的是它的股价曾经数年来都没怎么动过(并不是由于高估的原因,只是由于大多数人没发现它)。默克的净利润一直保持在15%以上的增幅上而且持续多年,但即使这样股价还是没怎么动,直到数年后的一天默克制药出现报复性上涨(请允许我用“报复性”这个词,因为我也为默克制药鸣不平),而且在以后的日子里默克制药和辉瑞制药一起成为美国制药界的双雄,自然也成为了众多基金经理人的爱股。这就是市场公平性的铁证!但是市场只具有公平性而不是即时性,而且这种公平只会体现在那些具有持久竞争力的企业身上(咸鱼翻身的企业还是不要碰的好),我相信当时发现“默克”的决不是只有林奇一个机构投资人,但是为什么只有麦哲伦基金始终持有“默克”呢?可见市场体现公正性的代价往往就是时间,就像但总经常说的那样,投资者应当在正确的方向上坚持,所谓的“坚持”就我理解就是内心等待,耐心持有,既然已经做对了事情,有什么需要改变的呢(从逻辑学上来讲,你把做对的事情改变了,你在这件事上能得到一个正确的解吗?),市场发生错误在所难免,但决不能因为市场发生错误,我们就怀疑和放弃价值投资者应有的价值观和价值判断标准!不要管市场是上涨还是下跌,只要是价格合适就可以买入那些有显著竞争优势的“长命”企业,低估就再多买些,在出现极大“安全边际”时就重仓,再跌再买,持续不断,不断重复做正确的事,是一个理智的人本应乐此不疲的事情。最终市场的公平性会让你有一个不错的回报的,从历史上看从来都是这样的!(大盘点数从来只具有对宏观经济数据的支撑作用,对于理智的投资者应当是毫无用处的,因为从长期看永远是该涨的涨,该跌的跌。现在中国的很多企业根本不该涨,我最恨的就是普涨和普跌!)。<还是那个朱平曾说,如果基金买入的股票2个月内不涨,那么就要抛掉,即使基本面再好也不行,因为它变不成市场的热点,所以不能持有。对于这句话我不想再说什么了,反正我不会买广发的基金,更不会买王亚伟的基金,因为王总从理念上还不及朱总,“公墓”的基民请好自为之>
从长期看,我认为市场是公平的,我想提一下彼得林奇先生曾经说过的一支股票(默克制药)。林奇先生曾说“默克”是一家非常好的企业,但是让人不解的是它的股价曾经数年来都没怎么动过(并不是由于高估的原因,只是由于大多数人没发现它)。默克的净利润一直保持在15%以上的增幅上而且持续多年,但即使这样股价还是没怎么动,直到数年后的一天默克制药出现报复性上涨(请允许我用“报复性”这个词,因为我也为默克制药鸣不平),而且在以后的日子里默克制药和辉瑞制药一起成为美国制药界的双雄,自然也成为了众多基金经理人的爱股。这就是市场公平性的铁证!但是市场只具有公平性而不是即时性,而且这种公平只会体现在那些具有持久竞争力的企业身上(咸鱼翻身的企业还是不要碰的好),我相信当时发现“默克”的决不是只有林奇一个机构投资人,但是为什么只有麦哲伦基金始终持有“默克”呢?可见市场体现公正性的代价往往就是时间,就像但总经常说的那样,投资者应当在正确的方向上坚持,所谓的“坚持”就我理解就是内心等待,耐心持有,既然已经做对了事情,有什么需要改变的呢(从逻辑学上来讲,你把做对的事情改变了,你在这件事上能得到一个正确的解吗?),市场发生错误在所难免,但决不能因为市场发生错误,我们就怀疑和放弃价值投资者应有的价值观和价值判断标准!不要管市场是上涨还是下跌,只要是价格合适就可以买入那些有显著竞争优势的“长命”企业,低估就再多买些,在出现极大“安全边际”时就重仓,再跌再买,持续不断,不断重复做正确的事,是一个理智的人本应乐此不疲的事情。最终市场的公平性会让你有一个不错的回报的,从历史上看从来都是这样的!(大盘点数从来只具有对宏观经济数据的支撑作用,对于理智的投资者应当是毫无用处的,因为从长期看永远是该涨的涨,该跌的跌。现在中国的很多企业根本不该涨,我最恨的就是普涨和普跌!)。<还是那个朱平曾说,如果基金买入的股票2个月内不涨,那么就要抛掉,即使基本面再好也不行,因为它变不成市场的热点,所以不能持有。对于这句话我不想再说什么了,反正我不会买广发的基金,更不会买王亚伟的基金,因为王总从理念上还不及朱总,“公墓”的基民请好自为之>
中国的企业分红太少,与国际接不上轨?
我承认中国企业的分红比例的确不高,但是当我仔细琢磨这件事时我又觉得很可笑,说句实话,中国上市的企业中只有不到5%的公司值得投资(按我们天津相声演员郭德纲的话讲,说这句话我都觉得违心),请大家想一下,中国95%的企业根本就不能长期投资,为什么?因为他们没有护城河,没有能力在他们剩下的生命里保证能持续盈利,因此不分红是很正常的了,他们是真的拿不出钱来,即使今年能拿出来,那明年赚不上来钱时呢?总不能不让咱们的上市公司储存一些过冬的薪柴吧(当然这其中还包括一些不道德的上市公司有钱也不分)?另外那些5%值得投资的上市公司,他们是绝对拿得出钱的公司,但他们又为什么不像美国标普500的公司那样高比例分红呢?唯一的答案并不是他们不想分,而是现在真是用钱之际,就拿万科为例,如果少分些红利,那么又能多拿几块地,这样对于股东来说不就等于追加投资了吗?这不是利滚利的好事吗?甚至我现在在想为什么还要分红,像万科这样的企业不分红才好呢,当然送股还是要得!所以这些值得投资的上市公司现在正是需要用钱扩张势力的时候,这时候找他们要红利我觉得这样的股东是短视的,而标普的公司大多数已没有太大的成长性了,每年能跑过美国的国债就不错了,当然要靠高比例分红来吸引股民了。(我认为最好的企业应当是不分红的,因为那样说明他的资金是流动的,现金流的效率是非常高的,博克希尔哈撒韦就分过一次红利,难道说股神不重视股东的权利?哈撒韦保险现在的股价是对不分红最好的补偿,如果每年哈撒韦保险都分红,我敢断言股神绝没有现在富有。<请注意这里是说“最好的企业不应该分红利”,不是“不分红的企业是最好的企业”,不要误会!!!>)
夏草先生的行为
对夏草先生的这种行为,我非常赞同,现在中国太缺这样的人了,如果早有这样的人,中国的上市公司就会有所顾忌,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肆无忌惮了。对于这样的人我不想说太多的话赞扬他,只是希望他不要成为最后一个敢质疑上市公司报表的人。
我承认中国企业的分红比例的确不高,但是当我仔细琢磨这件事时我又觉得很可笑,说句实话,中国上市的企业中只有不到5%的公司值得投资(按我们天津相声演员郭德纲的话讲,说这句话我都觉得违心),请大家想一下,中国95%的企业根本就不能长期投资,为什么?因为他们没有护城河,没有能力在他们剩下的生命里保证能持续盈利,因此不分红是很正常的了,他们是真的拿不出钱来,即使今年能拿出来,那明年赚不上来钱时呢?总不能不让咱们的上市公司储存一些过冬的薪柴吧(当然这其中还包括一些不道德的上市公司有钱也不分)?另外那些5%值得投资的上市公司,他们是绝对拿得出钱的公司,但他们又为什么不像美国标普500的公司那样高比例分红呢?唯一的答案并不是他们不想分,而是现在真是用钱之际,就拿万科为例,如果少分些红利,那么又能多拿几块地,这样对于股东来说不就等于追加投资了吗?这不是利滚利的好事吗?甚至我现在在想为什么还要分红,像万科这样的企业不分红才好呢,当然送股还是要得!所以这些值得投资的上市公司现在正是需要用钱扩张势力的时候,这时候找他们要红利我觉得这样的股东是短视的,而标普的公司大多数已没有太大的成长性了,每年能跑过美国的国债就不错了,当然要靠高比例分红来吸引股民了。(我认为最好的企业应当是不分红的,因为那样说明他的资金是流动的,现金流的效率是非常高的,博克希尔哈撒韦就分过一次红利,难道说股神不重视股东的权利?哈撒韦保险现在的股价是对不分红最好的补偿,如果每年哈撒韦保险都分红,我敢断言股神绝没有现在富有。<请注意这里是说“最好的企业不应该分红利”,不是“不分红的企业是最好的企业”,不要误会!!!>)
夏草先生的行为
对夏草先生的这种行为,我非常赞同,现在中国太缺这样的人了,如果早有这样的人,中国的上市公司就会有所顾忌,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肆无忌惮了。对于这样的人我不想说太多的话赞扬他,只是希望他不要成为最后一个敢质疑上市公司报表的人。
中国平安失去了一个天大的发展机会,真让人痛心疾首!!!
成功的保险公司的关键是什么?我觉得不是什么保单,也不是什么资产规模,而是对浮存金的使用,最好的方法就是用这些钱去买“物美价廉”的资产,这些资产最好有很好的可兑换性,其中我认为优秀公司的股权和稳健的债券对于保险公司是比较好的投资标的,但是俗话讲:好货不便宜,便宜没好货。只有在一个情况下这些资产才会暂时便宜下来,就是金融危机(大龙邮票在什么时候最便宜,当然是在战乱的时候,只不过那是社会危机),说实在的,那些投资家和投机家哪一个不是在危机中发家的(股神买富国银行和美国运通是在什么时候,阿尔瓦力德王子买花旗银行是在什么时候,不用我多说吧),那些冷静的大投资家等着盼着金融危机发生,而中国人明明有机会也有钱抄一次外国金融机构的底,可是最终除了富通,其余像连我这种水平都知道应该买入的股票,打头的就是美林高盛两家券商的股票,都没有买入,真是丧失了一次绝好的机会,还好毕竟买入了富通(我查了富通的股价,现在已经从最低点反弹了将近50%,平安马上就能解套了),也没算完全踏空,可是真的很可惜,不知道下次这种机会会在什么时候出现,再说就算是出现,可能还和这次…..!不想再说什么了,话又说多了,请诸位海涵,原谅我的“年少轻狂”。谢谢。
成功的保险公司的关键是什么?我觉得不是什么保单,也不是什么资产规模,而是对浮存金的使用,最好的方法就是用这些钱去买“物美价廉”的资产,这些资产最好有很好的可兑换性,其中我认为优秀公司的股权和稳健的债券对于保险公司是比较好的投资标的,但是俗话讲:好货不便宜,便宜没好货。只有在一个情况下这些资产才会暂时便宜下来,就是金融危机(大龙邮票在什么时候最便宜,当然是在战乱的时候,只不过那是社会危机),说实在的,那些投资家和投机家哪一个不是在危机中发家的(股神买富国银行和美国运通是在什么时候,阿尔瓦力德王子买花旗银行是在什么时候,不用我多说吧),那些冷静的大投资家等着盼着金融危机发生,而中国人明明有机会也有钱抄一次外国金融机构的底,可是最终除了富通,其余像连我这种水平都知道应该买入的股票,打头的就是美林高盛两家券商的股票,都没有买入,真是丧失了一次绝好的机会,还好毕竟买入了富通(我查了富通的股价,现在已经从最低点反弹了将近50%,平安马上就能解套了),也没算完全踏空,可是真的很可惜,不知道下次这种机会会在什么时候出现,再说就算是出现,可能还和这次…..!不想再说什么了,话又说多了,请诸位海涵,原谅我的“年少轻狂”。谢谢。
后一篇:欲望的克制——文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