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票 |
分类: 博友评论 |
关于平安增发的几点随想。
近代历史上,金融是最好的行业。实业家做到最后,都想成为金融家。胡雪岩如此,乔致庸也是如此。
鲁冠球发现做实业辛辛苦苦赚的几个点的利润,很大一部分都通过贷款利息的形式交给银行了。于是,成立万向财务,自己向旗下子公司贷款。肥水留在自家田。
史玉柱在重新崛起后,将投资限定在银行、保险业,成为华夏银行的第六大股东、民生银行的第七大股东。他的逻辑是:一般的企业,随着规模增大,资产的收益率会逐步递减;而银行相反,由于自有资本比例很低,左手吸纳储蓄右手发放贷款,拿别人的钱赚钱,因而随着规模增大不仅不会降低自身资产的收益率,反而会提升其收益率。
在当今的中国,招行是公认最优秀的银行。而平安是公认最优秀的保险公司,是进入世界500强的惟一非国有企业。
平安增发是很好的事情,理由有几点:
近代历史上,金融是最好的行业。实业家做到最后,都想成为金融家。胡雪岩如此,乔致庸也是如此。
鲁冠球发现做实业辛辛苦苦赚的几个点的利润,很大一部分都通过贷款利息的形式交给银行了。于是,成立万向财务,自己向旗下子公司贷款。肥水留在自家田。
史玉柱在重新崛起后,将投资限定在银行、保险业,成为华夏银行的第六大股东、民生银行的第七大股东。他的逻辑是:一般的企业,随着规模增大,资产的收益率会逐步递减;而银行相反,由于自有资本比例很低,左手吸纳储蓄右手发放贷款,拿别人的钱赚钱,因而随着规模增大不仅不会降低自身资产的收益率,反而会提升其收益率。
在当今的中国,招行是公认最优秀的银行。而平安是公认最优秀的保险公司,是进入世界500强的惟一非国有企业。
平安增发是很好的事情,理由有几点:
1.平安历史上每次股本扩张都带来加速发展。
1988年中国平安成立之初,总资本只有5000万元,来自招商局与工商银行两大发起股东。随后10年发展,在引入摩根斯丹利与高盛两家外资股东,并进行内部员工认购之后,其资本规模也只达到22.2亿元。随后,汇丰入股,注入6亿美元,股本方有放大;H股上市,筹资140多亿港币;最终回归A股,募资380多亿元。方有现今73.45亿元的注册资本金规模。
1988年,13人的平安保险成立,董事长马明哲和大家一起挤在一间面积只有10多平方米的工棚内,饱受蚊虫的叮咬。
1993年确立了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的战略
1994年,引入战略投资者:摩根、高盛
2002年,引入汇丰
未来20年,马明哲有能力将中国平安变成世界平安
1988年中国平安成立之初,总资本只有5000万元,来自招商局与工商银行两大发起股东。随后10年发展,在引入摩根斯丹利与高盛两家外资股东,并进行内部员工认购之后,其资本规模也只达到22.2亿元。随后,汇丰入股,注入6亿美元,股本方有放大;H股上市,筹资140多亿港币;最终回归A股,募资380多亿元。方有现今73.45亿元的注册资本金规模。
1988年,13人的平安保险成立,董事长马明哲和大家一起挤在一间面积只有10
1993年确立了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的战略
1994年,引入战略投资者:摩根、高盛
2002年,引入汇丰
未来20年,马明哲有能力将中国平安变成世界平安
2.收购海外资产是历史的机遇、国家的使命
一方面,1.5万亿外汇储备不断贬值,急需收购优质海外资产,保值增值。继中投公司之后,国投公司、中国人寿都将出击。另一方面,次贷危机使得海外金融资产价格更为便宜。
主权基金和国企出面操作容易引起外国政府的警惕和阻挠。平安的非国有背景将带来很多便利,并能获得高盛、摩根、汇丰等战略伙伴的支持,同时其顶尖的国际化管理团队拥有足够的收购经验和驾驭能力。
3.提升价值,降低市盈率
收购会按照年分红率5~6%以上,收益率15%以上的底线来进行。
1000多亿资金用于购买世界前20名的金融机构股权,基本都可以获得两位数的股份比例,而且欧美主要市场的市盈率在10多倍,入股同时可以降低中国平安A股目前30多倍的市盈率。
马明哲明确表示,中国平安高管一定会参与这次增发。
收购会按照年分红率5~6%以上,收益率15%以上的底线来进行。
1000多亿资金用于购买世界前20名的金融机构股权,基本都可以获得两位数的股份比例,而且欧美主要市场的市盈率在10多倍,入股同时可以降低中国平安A股目前30多倍的市盈率。
马明哲明确表示,中国平安高管一定会参与这次增发。
4.收购标的
最为市场诟病的是平安没有说明具体的收购标的。其实,这怎么可能公开呢?在传闻将收购英国保诚的当天,其股价就上涨了17%。
这个问题在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中也早有阐述:“尽管我们有开诚布公的政策,但是我们仅在法律要求的情况下谈论我们对可流通证券的投资活动。好的投资计划就像那些好的产品和公司兼并方案那样罕见、珍贵,而且会被竞争对手盗用。因此,我们通常不会谈论我们的投资计划。这种禁忌甚至在我们出售证券以后(因为我们可能再将他们买回来)以及市场谣传我们购买某些股票时也依然存在。如果我们否认这些报道,但又在其他场合说无可奉告,那么无可奉告就会变成不打自招。”
最为市场诟病的是平安没有说明具体的收购标的。其实,这怎么可能公开呢?在传闻将收购英国保诚的当天,其股价就上涨了17%。
这个问题在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中也早有阐述:“尽管我们有开诚布公的政策,但是我们仅在法律要求的情况下谈论我们对可流通证券的投资活动。好的投资计划就像那些好的产品和公司兼并方案那样罕见、珍贵,而且会被竞争对手盗用。因此,我们通常不会谈论我们的投资计划。这种禁忌甚至在我们出售证券以后(因为我们可能再将他们买回来)以及市场谣传我们购买某些股票时也依然存在。如果我们否认这些报道,但又在其他场合说无可奉告,那么无可奉告就会变成不打自招。”
5.历史总是惊人相似
2003年8月,在上市仅一年多以后,招商银行公告了其拟发行100亿元可转债的再融资计划,融资金融超出其新股首发规模。消息一出,舆论哗然。作为当时中国证券市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再融资案,此事一经推出便遭到了众基金经理的联合抵制和抨击。“不顾流通股股东利益,恶意圈钱”、“杀鸡取卵、涸泽而渔”的指责遍布坊间;更有投资者开始不顾一切地抛售招商银行股票,致使招商银行股价短期内连续下滑。其遭遇,与现时的中国平安竟有着如此惊人的相似。
通过再融资,有了强大资本助力的招商银行,近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04年至2006年,招商银行实现净利润分别为31.44亿元、39.30亿元和71.08亿元,2007年净利润预计较上年再翻一番。
2003年8月,在上市仅一年多以后,招商银行公告了其拟发行100亿元可转债的再融资计划,融资金融超出其新股首发规模。消息一出,舆论哗然。作为当时中国证券市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再融资案,此事一经推出便遭到了众基金经理的联合抵制和抨击。“不顾流通股股东利益,恶意圈钱”、“杀鸡取卵、涸泽而渔”的指责遍布坊间;更有投资者开始不顾一切地抛售招商银行股票,致使招商银行股价短期内连续下滑。其遭遇,与现时的中国平安竟有着如此惊人的相似。
通过再融资,有了强大资本助力的招商银行,近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04年至2006年,招商银行实现净利润分别为31.44亿元、39.30亿元和71.08亿元,2007年净利润预计较上年再翻一番。
但斌评论:freebee的增发随想,仅代表他或她个人的观点。请大家理性讨论,拜托!
前一篇:平安股东大会发言记录(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