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票 |
分类: 博友评论 |
支持楼主。理由说的很充分,只是跳到结论太快了。我个人最近也写了一篇类似文章,浅薄见解,供大家比较一下,欢迎不同意见。
-----------------------------------------
本轮大跌从08年01月14日到02月01日,千点的跌幅,相信给了很多人非常深刻的印象。大跌的原因目前看来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体:美国股市因次级债大跌;全球陷入对美国经济步入衰退期的忧虑中;政府宏观调控,严格的信贷控制措施;政府在大跌中保持沉默;顺差增速放缓;中国平安天量增发。
个人感觉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资金面的困境带来的。中国股市目前来讲仍然主要是赚取把股票从低点做到高点的差价。资金的供求关系成了决定股市运行非常关键的因素。而从目前情况来讲,资金供求关系是不容乐观的。根据相关机构测算,2008年A股市场的资金需求包括新股发行2000亿至2500亿元,再融资2700亿元,限售股流通2800亿至4200亿元,印花税和佣金2000亿元,总计需求为9500亿元至11400亿元。而在资金供应方面,居民储蓄分流7000亿至9000亿元(包括通过基金进入A股),保险资金新增进入1000亿至1500亿元,新增QFII额度700亿元。总计供应大约为8700亿至于11200亿元。这也是市场对中国平安天量增发剧烈反应的原因所在,中国平安的1600亿元的再融资需求已超过基金公司预计的全年再融资规模的一半。
从目前情况来看,A股资金供应短期不容乐观。美国次级贷危机爆发到现在,按照事先预测是美国注入了大量流动性,资金会从美国流向中国等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从而进一步推升流动性。但反映国外热钱的外汇占款却从2007年12月开始显著下滑。国外热钱大量撤离中国。这个可能是因为后院失火,热钱抽走回去救急;也有可能A股估值过高,波动也远比美国股市高,热钱避险所致。外部流动性进入中国的另外一个途径顺差的增速也大幅降低。对于国内流动性,由于政府出台了前所未有的按季审核信贷资金,国内整体资金偏紧。
如果政府仍然坚持目前调控通胀为首要目标,那么国内流动性仍然难以充裕,资金面偏紧。整体资金状况只有等到政府的首要目标从控制通胀转移到经济增长上去才能够好转。
从资金需求来看,大小非的大量上市,新股的发行,增发都带来大量的资金需求。这时,我突然萌发了一个想法,A股面临的整体压力是上市公司大股东能够流通带来的。
-----------------------------------------
本轮大跌从08年01月14日到02月01日,千点的跌幅,相信给了很多人非常深刻的印象。大跌的原因目前看来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体:美国股市因次级债大跌;全球陷入对美国经济步入衰退期的忧虑中;政府宏观调控,严格的信贷控制措施;政府在大跌中保持沉默;顺差增速放缓;中国平安天量增发。
个人感觉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资金面的困境带来的。中国股市目前来讲仍然主要是赚取把股票从低点做到高点的差价。资金的供求关系成了决定股市运行非常关键的因素。而从目前情况来讲,资金供求关系是不容乐观的。根据相关机构测算,2008年A股市场的资金需求包括新股发行2000亿至2500亿元,再融资2700亿元,限售股流通2800亿至4200亿元,印花税和佣金2000亿元,总计需求为9500亿元至11400亿元。而在资金供应方面,居民储蓄分流7000亿至9000亿元(包括通过基金进入A股),保险资金新增进入1000亿至1500亿元,新增QFII额度700亿元。总计供应大约为8700亿至于11200亿元。这也是市场对中国平安天量增发剧烈反应的原因所在,中国平安的1600亿元的再融资需求已超过基金公司预计的全年再融资规模的一半。
从目前情况来看,A股资金供应短期不容乐观。美国次级贷危机爆发到现在,按照事先预测是美国注入了大量流动性,资金会从美国流向中国等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从而进一步推升流动性。但反映国外热钱的外汇占款却从2007年12月开始显著下滑。国外热钱大量撤离中国。这个可能是因为后院失火,热钱抽走回去救急;也有可能A股估值过高,波动也远比美国股市高,热钱避险所致。外部流动性进入中国的另外一个途径顺差的增速也大幅降低。对于国内流动性,由于政府出台了前所未有的按季审核信贷资金,国内整体资金偏紧。
如果政府仍然坚持目前调控通胀为首要目标,那么国内流动性仍然难以充裕,资金面偏紧。整体资金状况只有等到政府的首要目标从控制通胀转移到经济增长上去才能够好转。
从资金需求来看,大小非的大量上市,新股的发行,增发都带来大量的资金需求。这时,我突然萌发了一个想法,A股面临的整体压力是上市公司大股东能够流通带来的。
在全流通以前,由于股份不能够自由流通,大股东并不能够从股价的推高中得到什么收益,所以可以听任股价被推的很高而无所作为。在全流通场景下,面临过高的股价,大股东或者管理层可以:1.增发,特别是对强管理层,弱所有者的公司,在高位增发显然是对管理层具有极大的诱惑(如平安)。2.并购。3.减持,在高估的股价面前,减持部分股份来套现。据统计,2007年共有2.3万亿元市值的非流通股获得了流通权,按照目前的价格计算,2008年将会有大约3万亿元的市值解禁,2009年将迎来非流通股解禁的高峰,全年预计将会有约8.2万亿市值的非流通股获得流通权。而目前A股流通市值大概在8.3万亿元左右。如果站在09年考虑08年的布局,大非、小非的解禁将远远超过流通市值。
要注意的是如果真正算起谁是股市最大的市值持有者,并不是目前的基金,而是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们。目前面临的局面就是大非、小非不断解禁,市场逐步从基金为主体转向上市公司大股东为主体。
大小非股东解禁并不是洪水猛兽,他们也不一定解禁后就会立即卖出。从美国、日本等市场估值来看,上市公司大股东一般著重于公司的长期发展,大股东对股价有一个心理溢价。当市场明显高估且超过了心理溢价时,大股东特别是非控股大股东有着强烈的变现冲动。可以理解当市场以上市公司大股东为主体时,市场估值水平的上限为正常合理的估值水平加上股东的心理溢价。
如果思路到此结束,很容易得出结论:市场变局,A股市场将恢复他原有的为企业发展融资的定位,炒家等将不再是价格的唯一决定者。股价将主要由公司的价值决定。而08、09年的股市走在基金(公募或者私募)决定股价到大股东决定股价的变局阶段。
要注意的是如果真正算起谁是股市最大的市值持有者,并不是目前的基金,而是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们。目前面临的局面就是大非、小非不断解禁,市场逐步从基金为主体转向上市公司大股东为主体。
大小非股东解禁并不是洪水猛兽,他们也不一定解禁后就会立即卖出。从美国、日本等市场估值来看,上市公司大股东一般著重于公司的长期发展,大股东对股价有一个心理溢价。当市场明显高估且超过了心理溢价时,大股东特别是非控股大股东有着强烈的变现冲动。可以理解当市场以上市公司大股东为主体时,市场估值水平的上限为正常合理的估值水平加上股东的心理溢价。
如果思路到此结束,很容易得出结论:市场变局,A股市场将恢复他原有的为企业发展融资的定位,炒家等将不再是价格的唯一决定者。股价将主要由公司的价值决定。而08、09年的股市走在基金(公募或者私募)决定股价到大股东决定股价的变局阶段。
不过仔细思考中国股市的实际情况,上述结论还需要实际情况实际考虑。首先股票分成流通股和非流通股是中国股市特色。一开始就全流通的美国股市、香港股市、台湾股市一样上下巨幅振荡,一样存在疯狂的年代。只不过中国股市是走向全流通,市场面临全流通的冲击,存在变数。其次中国很多股票特别是权重股是国有控股,国资委持有股票显然会更少考虑变现,他们变现也需要复杂的审批手续。目前市场上国资委变现更多的是战略调整,集中资源发展主业。所以市场实际发生的事情是机构投资者的队伍大扩容,而原流通股东心态不稳,他们担心解禁的大小非趁股价高估会抛售股份,市场面临资金压力。对于大部分股票特别是某些权重股,通过收集筹码来抬升股价要比以前吃力很多,市场更倾向于通过价值来定位股价。
具体到08年的股市,由于大小非的大批解禁,资金面非常紧张;而且考虑到09年天量大小非解禁,我很难想像市场的估值仍然像07年那样高估,这个场景就像一个小孩试图举起一个重锤一样显得滑稽可笑。从市场资金供给的方面,要继续维持高估值,就必须推动股价快速上涨,形成新一轮的财富效应,从而吸引资金进入市场。但这明显是政府所不允许的。唯一较为可行的办法是市场恢复到理性估值水平附近。因此整个市场将很难有非常出色的表现,甚至有可能全年下跌。
请不要忽略上市公司大股东的声音,他们将是资本市场玩家中另外一个重要参与者,他们将用脚投票,他们将引领市场回归价值投资年代。
具体到08年的股市,由于大小非的大批解禁,资金面非常紧张;而且考虑到09年天量大小非解禁,我很难想像市场的估值仍然像07年那样高估,这个场景就像一个小孩试图举起一个重锤一样显得滑稽可笑。从市场资金供给的方面,要继续维持高估值,就必须推动股价快速上涨,形成新一轮的财富效应,从而吸引资金进入市场。但这明显是政府所不允许的。唯一较为可行的办法是市场恢复到理性估值水平附近。因此整个市场将很难有非常出色的表现,甚至有可能全年下跌。
请不要忽略上市公司大股东的声音,他们将是资本市场玩家中另外一个重要参与者,他们将用脚投票,他们将引领市场回归价值投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