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看好”让港资地产商进场捡便宜
国内宏观调控紧缩房地产开发商银根,促成“银弹”充裕的港资房地产集团趁势进军内地,最明显的是香港新鸿基地产。
该公司近日对外宣示,2008年计划投资人民币700亿元在内地,未来三到五年,内地投资比重将从现在占集团资产总值的17%增长到30%,除一线城市外,将扩展到二、三线城市。
内地去年第四季后,银行对房贷分期付款和开发贷款两大输血管道同时收紧,房地产开发商资金源受限,中小地产商前景堪忧。内地上市房地产公司的增资也困难重重,比如金地公司的增发案及公司债方案已公告几个月,申请递交给证监会等待过会,一等数月,迟迟未有结果。房地产商手上银弹不足,去年12月6日广州12块土地出让仅吸引七家公司参与竞买,其中,五个标案以底板价成交,两个标案流标。内地紧缩信贷让港资房地产商有机可乘,香港房地产商新鸿基在去年12月底,参与富力和合景泰富两家房地产商联手抢标的广州大型商业项目“猎德村”,三家房地产开发商各占1/3股权,被业界誉为“强强联合”。银弹充裕的新鸿基乘胜追击,捡了不少便宜,比如新鸿基近期又以人民币31.1亿元获取成都金融商业中心标志性地块,此地块在先前地价狂飙时,被估价为人民币90亿元。
可见,港资地产商大举进军内地房地产市场,一则意味着他们在紧缩政策下“捡到了便宜”,二则表明他们仍在长期内看好内地楼市的成长空间。(BLMX)
进出口快速增长使我国的亿吨港口数量世界第一
到2007年年底,我国内地亿吨大港由2006年底的12个增至14个,至此,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拥有亿吨港口最多的国家。交通部部长李盛霖5日在全国交通工作会议上表示,近年来,我国内地港口行业发展迅猛。
目前,内地拥有1400多个港口,各类生产性码头泊位35000多个,万吨级以上泊位1200多个。沿海港口共建成生产性泊位5000个左右,设计年货物通过能力34.38亿吨,集装箱通过能力6150万标准箱,承担了内地约九成的外贸货物进出口任务。他介绍,随着烟台港、营口港去年进入亿吨港行列,我国已有14个亿吨大港。2006年,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达64.1亿吨,同比增长15.1%,港口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1亿标准箱,达到1.127亿标准箱,同比增长20.4%。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已连续4年稳居世界首位。这位负责人表示,我国内地港口行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地方经济和外贸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运输保障。
很显然,我国港口吞吐能力的快速增长是与我国进出口数量的高增速密切相关的。据商务部统计数据,2007年1-11月全国进出口总值为19690.9亿美元,同比增长23.6%,其中:出口11036亿美元,增长26.1%;进口8654.8亿美元,增长20.5%。(NLM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