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拐点论——王石
(一)
2006年6月初,万科的一份报告中提出了预警——2006年四季度到2007年一季度,主要城市的房价可能出现较大幅度上涨。
导致这一上涨的原因有二:一、结构性的原因,市场对大户型住房未来供应减少的预期非常明确,导致对大户型住房的竞买,推高该部分房价,而当时市场供应以大户型为主,因此整体统计数字将出现上涨。二、阶段性的原因,90/70政策出台后有一个规划调整期,2006年6到9月,大部分城市都延缓甚至停止了住房开工许可,对应在2006年10月到2007年3月之间出现一个暂时性的断档期,加上我国二手房交易不活跃,价格对一手房供应量高度敏感,因而将出现一个阶段性的房价上涨。但是随着小户型住房的较大规模上市,以上两个因素到2008年年中将基本消除。
2006年四季度到2007年一、二季度的房价上涨,是可以找到真实原因的。但2007年二季度之后,房价继续以较高速度上涨,则带有一定过热因素。原因在于市场的参与者,无论是供应商还是购房者,都没有充分认识到以上因素的阶段性、暂时性,而产生了过高的上涨预期。因此不仅房价继续上涨,地价上涨更快,部分城市在土地拍卖市场出现“面粉比面包贵”的情况。万科管理层认为这种趋势是不可能长期持续下去的。
(二)
既然房价、地价的快速上涨不可持续,那么在本轮快速上涨阶段之后,市场必然需要一个调整阶段。另一方面,住房按揭政策的出台,对市场预期也产生了比较明显的降温作用。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部分城市的房价已经开始调整,另一些城市的供应量也已经发生调整。万科认为,这是市场回归理性的表现,长期来看,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近期万科在广州等城市部分楼盘的价格,与开盘前周边同类楼盘标价相比,确实低出10%左右。考虑到之前市场存在一定过热因素,万科认为这个定价是合理的,这也符合万科快速开发、快速销售的高周转策略。从市场的反应来看,这些楼盘基本上在开盘当天全部销售完毕,甚至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排队现象,这说明只要价格合理,购买力支撑还是坚实的,我们相信房价不会出现大起大落。
(三)
从长期来看,未来我国城市人口密度继续上升、家庭规模继续缩小是必然趋势,居民财富水平提高是必然趋势,而土地供应趋紧也是必然趋势。从国际经验来看,未来房价以略低于居民收入的速度增长是完全正常的,甚至单价以略高于居民收入的速度增长也是常见的情况。
人口研究结果显示,2000-2020年,我国城镇人口将净增3.6亿,城市家庭将增加1.3亿户以上,其中93%为新迁入人口,按户均80平米计算,需要新增住宅在100亿平米以上。此外我国人口迁移明显呈现朝向沿海发达地区的特点,目前省际迁移人口中,三分之二迁入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6省、市。由此可见,我国未来城市住房的供求矛盾依然尖锐,而沿海发达地区尤其显著。
万科的一个基本判断,未来十年内中国住宅行业仍然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一方面中国正处于人类有史以来最快的城市化进程中,预计从2005年到2015年,全国的城镇将增加一亿人口,而且中国家庭的规模不断缩小,由此新增的6000到7000多万户家庭需要住房。另一方面,中国是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国家之一,受惠于特殊的人口结构所带来的经济红利,家庭财富的积累将为住房市场的需求提供支撑。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于世界最大的住宅市场的中国来说,具备竞争力的企业,市场孕育的机会是巨大、长期的。
问题是,你做好战略市场定位和技术能力的准备了吗?
这一过程中,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将经历全面而深刻的变化。从制度环境上看,不断深入的宏观调控将促进行业秩序的进一步规范;从居住模式上看,住房保障日益得到重视,未来将会出现廉租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房以及商品住房(包括限价商品房)多元并存的局面;从产品结构上看,中小套型的住宅供应比例将大幅度提高,购房者将更关注居住品质,精品中小户型将成为未来市场决胜的关键;从生产方式上看,行业将由手工作坊式的传统建造方式转变为技术含量更高的工业化生产方式,产品质量和施工效率将获得提高;从商业模式上看,行业资源将进一步得到整合,市场可能会出现大型综合开发商、专业制造企业、金融企业和配套服务企业并存的局面,分工将更加精细化和专业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