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一位网友贴在我博客上的汪丁丁先生2007年8月3日发表在《财经》网络版“这是怎样的再分配?”一文,今天再找没有找到,只好去汪丁丁先生的博客找来一看。丁丁先生对民众的人文关怀值得敬佩,他的核心观点是“全面膨胀的资产价格和不断攀升的物价,最沉重地打击了都市里最贫困的群体,但政府对此却未必关心。”
政治问题我们不讨论,我相信税收的高增长(因企业盈利增长强劲,听说今年深圳税收增长可能超过50%),将使政府有能力做力所能及的事。当然,如果我们就是弱势群体,可以怪罪社会环境造成我们贫穷,也可以因此被动、消极等待,但我们能否尝试着讨论一下——我们是否有机会通过投资改变自己的命运。
资产价格的全面膨胀是历史发展过程的客观规律,在美国也一样,1930年的一美元到2000年只剩七分钱的购买力了;根据《经济学家》(The
Economist)公布的数据,过去60年中,英国有4000%的通货膨胀,美国有1000%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对财富的损害仅次于财富的创造,这是经济学常识。所以把辛辛苦苦积累的财富变成银行储蓄的人,是被动将自己绑在历史车轮前行的车痕中碾压,这注定不会有美好的结果。当然,我相信随着国家的强大,人们有基本的生活保障还是可以做到的。
但另一方面,即便我们没有能力参与固定资产的投资,是否可以通过股权投资在这场“全面、持久、深刻的购买力再分配运动的方式中(汪丁丁语)”主动改变我们的命运呢?
2006年10月,回开封见到了我们初中球队的队友,其中不少是下岗工人,有几位命运可以用悲惨来形容,当年我们英姿勃勃、扣球犹如雷霆之势的主攻手,如今不仅下岗还病魔缠身,全家三口靠着低保,维持生活。见面的时刻,心里酸酸的......当年我们中最有希望成才、也是老师最喜欢的学生,仅仅为了早接班,早有一份工作做,就这样彻底改变了命运。
还有一位,他父亲就是我们球队的教练和老师,至今还记得初一刚入学时他父亲教我们“滚翻救球与鱼跃救球”的情景。那次见面后,他把家里的积蓄陆续拿出来让我帮他理财,2006年10月19日他在自己的股票帐户中存入4999.00元人民币;2006年10月23日转入5000元;2006年12月5日转入10000元,他说:“我们全家就靠你了!”一句话让我百感交集......
从开封回来,和同事说起这事,明波说这是你应该帮助的人,你能改变他家庭的未来。一个人的能力有限,基于社会关系的无私帮助也是有限的。东方港湾曾想将传播价值投资视为公司核心理念,我们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
发现伟大的企业,长期坚持投资,这种办法不仅仅成就了历史上那些最伟大的投资家,也帮助了我这位拿出19999元人民币的同学,它应该也能够帮助那些愿意尝试改变的朋友,它确实是一个好方法。你只需要多阅读几本书,然后谦逊、耐心地学习、有一点天赋,也许就能成就自己的命运。
但斌2007年8月4日于深圳祝福各位朋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