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但斌观点 |
终于要结束在日本的六天新春之旅了。
在大阪机场候机楼等候登机时,一个在新加坡学习过一年中文的日本女孩子走到我们面前,希望我们帮她做一个调查记录,上面罗列了一些诸如对日本印象如何的问题。她说是做义工。
对日本的城市、山川和生活在这里的普通民众,我有一种深深的敬意。但让我忧虑的却是我10岁女儿的思想和感受。也许是她还小,不懂事,此次日本之行好像并没有改变她对日本的强烈反感。当我和太太谈论日本的诸多优点时,我女儿说:“日本这么好,你们去做日本人啊!”她不愿我们说日本的任何好。
我女儿,有这样强烈的热爱自己国家的心,让我们欣慰,但她对另一个国家仇恨的心理又是如何在心理滋生的呢?听我一个和日本人结婚的朋友说:“她的儿子不愿承认是中国人,在他孩子的学校中孩子们之间似乎也有一定的歧视中国人的情况出现”她常常为此忧虑,不知如何教育?
我希望,我女儿和我朋友儿子的情况只是个案,不是普遍现象,而且希望他们的这种情绪,就像和其他小朋友打架闹别扭很快就会忘记一样。否则,如果中日两代青年在一种近似敌视的教育环境中不断强化这种不认同感,以后真的让人忧虑......
冤家宜解不宜结,真希望中日两国有智慧和责任感的政治家能展望未来,好好处理好两国历史遗留的问题,不要让不幸的种子潜藏、发芽、萌生恶果。
前一篇:追求跨越几代人的财富积累(全版)
后一篇:关于股指期货的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