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但斌股市评论自画像

(2000-06-30 23:36:01)
分类: 但斌观点

            但斌股市评论自画像

   ——一天在饭厅碰到一位同事,他讲:他以前不太看股评类文章,但有一次偶尔看到一篇我在1999年底有关市场方面的分析文章,觉得非常有价值,此后便常看看。“你为什么不把这些文章结成集,如果每篇文章同时附以图表将更能表达你当时观点的预见性,不为其它的,有些文章还真有回味的地方,把它们当成‘历史’留下来,不仅是对中国股票市场历史变迁过程中某个片断的记忆,而且对后来的‘股市评论者’也是一个参考与借鉴”。这是他对我的建议,也是这本源自心灵的《投资智慧》的由来。

  

 ——想想也是,这些年来在自己的投资生涯中也是对“股评界”身怀“戒意”,今天“偶然的机缘”让我也参与其中。也许是对过往“股评”的“不满”,希望自己能以更专业的眼光与服务,来尝试着看能否改变一些旧有的观念:“原来股评也可以这样做的”,只要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和目的,也就心满意足了。本书精华在第一部分“思想札记”与第四部分“如何操刀“,这是在股市之内之外,寻找股市之源与运动轨迹的努力,其中有新的尝试以及对生命的疑问与探索,余者完全是基于实战的角度在公开刊物上有案可查并按照时间顺序编排的预测性文章,其观点未做任何修改修饰——即便推论的过程有重复和有背实际走势。因此,从实践的角度具有统计学的意义。本书经典回放与预测笔记两部分,就是为此做的一种实践,它们有的经过了检验并把这最好的预测变成了商业上的成功,还有一些需要留待更久远岁月的验证。

  

   ——“股票炒得好坏与人性息息相通”,这是我的体会可能也是更多人的体会,就像 “有些钱是不能赚的,能赚也不要赚”一样,对股市评论也深信如此。更专业的,我深知投资本业与投资服务业的区别,“分析师的责任在于指出市场走向的各种可能性,并确认哪种可能性最大。分析师最大的悲哀,是在行情向着某种方向发生的时候,却从未思考过这种可能性。”我谨记着这一切并谦逊地知道:“假如分析师得出一个结论,被投资家采纳并创造了利润,最大的功劳应归功于投资家本身。资本市场从来都是慷慨的,但她只惠及那些拥有智慧和善于利用别人智慧的人。”

 

  ——为此,也为着一种责任,也可能是性格使然,在对股市的评论中我始终能基于一种个人的独立见解,敢于直言不讳也愿意承受压力。而能做到这一点还要衷心感谢先前的君安证券研究所以及后来的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独立人格、自由思想的精神传统,还有她注意倾听不同意见和声音,尤其是鼓励有不同意见和声音让人发挥的思想境界(为此,深深感谢前任君安研究所所长王明夫先生、吴亦力博士、现任国泰君安研究所所长李迅雷老师并希望这一传统能永远保持下去)。

  

  ——说到此,可能有些人认为好象跑题了,不过,此刻我还想跑得再远些。经常见到某些鄙夷某类“分析方法”的文章,而本书的立论基石可能就是某些人拼命反对的东西,比如技术分析。其实技术分析的眼光是可以极为深远的,但很多人似乎总有理解上的偏颇。按笔者的理解,市场不只包括那些操纵者,也不只包括所有的金融家,使市场得以运转的动力可能远超出我们所有人的知识,所以,真正的智者其批评一定是吝惜的,更不会对不了解的事物妄加歧视。看看充满力量、动感与智慧的欧洲杯足球大赛我们就该知道,在充满竞争的领域从来都是靠实力说话,评判的标准是唯一的——就是进球!就是胜利!我们的股市也充满竞争,胜利的取得,其中的艰辛和面对的压力无异于足球比赛的竞争,进球就是进球,胜利就是胜利,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评判的机理应该是相同的。

  

  ——所以,在我们评价市场分析的时候,没有必要先分个三六九等。实际上,无论是基本分析、政策分析、心理分析、历史分析、实证研究还是技术分析以及其它,相信在每一个领域里面,真正的高手,都能在恰当的时刻,得到想要的“小概率”事件。在充满“公平竞争”的领域,小概率事件是评价体系的核心与渊薮。对球队而言为了取得这“小概率”事件的成功,可以取向各种战术风格,只要能胜利赢得金杯!我们评判市场又何尝不该如此,这实际上是导致一个公司或个人成败的关键!

  

  ——回到话题本身,我相信“股品如人品”,有什么样的人就会有什么样的股市评论。我的股市评论不仅仅是一种市场白描,它源于我的生活的阅历和态度,一种价值观,一种历史的忧虑和思索。它伴随我的有艰难岁月,也有胜利与喜悦的泪水,而且我相信写作有助于思考与投资。现在让我把多年来的辛苦与实践过程中的体会静态地奉献给大家。

  

    ——最后,我要将本书献给我的家人、朋友、同事以及金网一百和广东经济出版社为本书出版辛勤工作的员工,没有他们就没有这一切!也特别感谢国泰君安证券的金建栋董事长与姚刚总裁,他们的关心鼓励我至今铭记。另外,承蒙君安证券研究所前任领导吴亦力博士、现任国泰君安研究所李迅雷所长、谢建军博士和王汉卿老师以及大鹏证券的执行副总裁陈永光先生、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徐森林先生等公司领导的厚爱,有机会先后到国泰君安研究所与大鹏证券资产管理部工作,否则,也不可能有这样的“舞台”让我“驰骋”。看看过往的文章“深股超级循环波之研究”(19941012《证券时报》)与“艾略特波浪‘形态’如是说”(1995119《上海证券报》):“就超长期走势,1996±1年,是投资中国股市的较佳年份......我们相信,1996±1年,在未来的岁月中,将会闪现出媚人的光芒让投资者受惠久远难以忘怀。”如此睿智的预见性相对一个人而言,似乎也无多大用武之地。能加入一个团队很重要,能和一个团队共同成长更重要。我相信诚实的劳动最终会有回报,也感谢他们给了我一个勤奋工作的机会。

 

                                                    但斌 2000年6月3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