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私募基金与价值投资(6)

(2006-05-06 21:22:56)
分类: 但斌观点

中国私募基金与价值投资(6)

钟兆民:你介意不介意把你投资丰田汽车的案例拿出来讲讲?我觉得很经典。 

 

韩涛:我自己还是比较喜欢宏观上的研究,不光中国,还包括日本、美国、欧洲,看看外汇怎么走,铜和铝怎么走。因为以前我投资过一个汽车实业公司,对汽车有点体会,当时觉得借鉴外面的很多东西对我们现在的投资有很多启发。像日本战后(20世纪60年代初)来说,他们的产值跟中国差不多,在1960年左右,日本的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为什么那么快就起来了?拿一个具体的案例来说,20世纪50-70年代,美国汽车市场上都是通用、福特等等,日本车差不多从20世纪70年代进入美国之后为什么一下子在美国就增长这么快?我想当时一个很大因素就是70年代的石油危机,石油危机的时候日本车最大优势就是省油了。

现在我们面对一个问题,从2003年开始到现在,油价整体趋势一直在往上走。我们就想,既然历史上出现过高油价导致全球的经济衰退,那么这次经济衰退应该是不可避免的,如何在高油价的时代有可能回避风险,同时又找到一个投资的机会?我们从宏观上研究,高油价一定对有些行业有利,对有些行业无利。当时形成了一个基本判断,整体来说高油价一定会对本田、丰田这类汽车有利,对美国高油耗的汽车来说是相对负面的(像通用、福特)。基于对未来1—2年的判断,油价会维持在一个高位的前提下,如何回避风险?所以我在美国市场上买的丰田汽车,客观上说运气真好,2005年日本的汽车市场大概涨价了40%多,而丰田一路涨,通用的财务状况却非常差,股价也一路下跌。我们本来并没有拿这些投资赚钱,只想回避全球经济衰退,是一个风险的投资,结果运气非常好,两头都赚钱了,而且赚得比自己想象的多。像这么一个很简单的案例,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就把这个体会跟大家分享一下。

   

钟兆民:下面有请深圳市安际投资公司的蔡木雄董事长。

    

但斌:蔡总讲之前我先说两句。我跟蔡总是在中石油的股东大会上碰到的,当时我们内地去的只有两家,一个是蔡总的,一家就是我们,而且他们每年都去,我不知道他们的投资是不是比巴菲特早,我和平安保险去参加,但是他又不是我们这个圈子里边的。刚才说像他们这样的人,我们是冰山上的,他们是冰山下的,自己做一些企业……

    

蔡木雄: 我觉得作为一个投资公司,应该没有一个固定的操作模式,应该是条条道路通罗马,要掌握一种最适合自己的方式,这可能是我觉得最深的体会。我自认为不很聪明,而且我又是一直做实业出身的,所以我觉得应该找一条自己比较容易做的道路走下去。可能最后再投资上我跟但总有点异曲同工,就是投资应该是投资企业,就像自己亲自做实业一样,找一个企业自己能够看懂,同时又能够把握的。但是对我来说,我觉得每个人能够看懂,能够理解的企业并不是很多,所以我就是找少数几家自己确实能够理解的,同时也能看得懂的企业,我们作为集中投资的方式去投资他,就像但总说的学做乌龟,长时间持有他,就像我在做实业一样,时时刻刻关注它、了解它。我觉得投资本来也是一个需要付出的、需要很勤奋的,经常去了解这家企业的动向,掌握他的变化各方面。我觉得应该作为一个投资来说,掌握一家企业长期的经营趋势,是很难的,因为企业本身不断在变化,市场也在不断变化,所以我觉得还是要时时刻刻去了解你投资的企业,没有大的变化那是最好的一直持有,不过一旦有风吹草动还是要及时采取一些措施,适当的进出。但是比较有幸我少数投资的企业一直持有很长时间,包括中石油我也投资了4、5年时间,一直没有什么变化,没有什么进步,但是我想如果一家企业如果发生变化,我还是会卖出来的。所以我可能用的这种方法比较简单,但是我觉得是比较适合我的。就像我更适合搞实业一样,做企业一样做投资。这是我的一点体会。

   

钟兆民:会议快接近尾声是按顺序走的,我交给张志雄来主持,有请张志雄先生。

   

张志雄: 我觉得杨总今天讲的非常有意思,但您刚才还是太谦虚,没有把自己的更多感受与大家分享,非常希望您能再谈一谈。

    

杨骏:跟大家交流一下。我自己有很多成功和失败的案例,摸索到现在。现在的投资方法是比较适合我性格的,我也很赞同韩先生讲多的,投资是一种乐趣,而不是哪个东西。

    我的方法已经讲过,我本质上是价值投资者,不是我自己判断的,谁就是说明天涨10倍我也不会买,这是我总结的一条,我本质上还受了很多巴菲特对公司价值和对行业的分析的影响。

    第二,我把自己的投资方向定义为可选择目标,不能太局限几个行业或工作。比如在我的投资和对冲基金里面,一年交易大概四、五百支股票,每年的回报都很高,最少40%-50%以上,好的年成收益更多。但是我发现一个结果就是,全世界的投资方法和估值方法是一致的,就是价值成长。有一段时间熊市到来的时候,大家不看成长而看价值,牛市来的时候大家不看价值而看成长。

第三,还有就是全世界的资金流大概有八千亿美金,甚至更多的钱。在转动的过程中有很多因素会考虑,比如一个国家宏观经济的变化,一个国家经济的复苏,还有行业的复苏,全球的钱随这些变化而流动,比如前年的钱流到东欧和一些石油国家,包括巴西,去年的钱流到日本,近来的一些钱急着流动到中国。每年都有几万亿急需找投资收益。所以我的投资是价值型买入,然后投资型卖出。所以我不认为任何公司都只有价值,价值是相对的。你说汇丰有价值吗?有价值,现在将近几千亿的市价,如果你在很久以前买入,持到现在那你是大赢家。现在有些人,特别是年纪比较大的人,买汇丰银行收息,希望有稳定的收入,不希望有波动,希望收息。

一般情况下我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喜欢看成长,但不看他现在赚没赚多少钱,我经常发现资本市场既看成长,也看即时盈利,如果是只看成长不看即时盈利,那就是做私人股权基金,如果做对冲基金,或即时盈利的钱,既需看成长也要看即时盈利,盈利能不能跟上节奏。所以说投资方法有很多,我看他们编了很多书,几十种投资方法,每一种投资方法都有风格,比如O型血的人只持一两支股票。比如我认识一个朋友,就看好张裕葡萄酒,他就天天喝酒,我觉得也没问题。但问题是,有些人觉得还要买点别的,这跟个人性格不一样。我原来管理一家证券公司,因为证券公司到年底马上要结算利润,所以对我来说要看很多公司,看它们能不能帮公司赚钱,而把股票抛出来才叫钱,其他的都不叫钱,所以可能早期的投资经历养成了我的投资习惯,就是要看很多公司。我们买日本股票、也买美国股票,赚了很多钱。所以投资上的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看你的投资风格,看你有没有信心,你喜欢不喜欢,如果你很喜欢,很喜欢看人家的研究报告,这个公司很有意思就去看一看,这个公司看一看。我一年至少买500只股票,所以我的投资风格是不太喜欢看很具体的公司。

    国企和民企,有很多瑕疵,但是他一定有一个你看不到的东西能够吸引人,为什么还要说行业不行呢?为什么有人说可口可乐不行?喝可乐有治糖尿病、高血压。但是我觉得一旦企业做到这么大的时候,老板肯定比其他人优秀,包括国企和民企,中石油的老板一定比其他人优秀。包括民企在内,公司从小做到很大的时候一定很多东西打动你,一定有他的领袖特色。所以说在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的接触过程中,你一定会被他魅力所打动,一旦你被他的魅力所打动,你就爱上他了,就是说你很容易爱上他。比如一个东西,一个老板能够做到管几万人,几十万人,他有一定的魅力,基本上在一个小时内有90%的人被打动的,你挑不出他的毛病出来。所以我尽量让下面的人看,我保持一种心态,因为我随时要卖你,这是我的心态。所以说我形成了一种原则。

 第二,我认为不仅仅是中国有好东西,其实外面有很多公司做得也很好,不仅仅是国企之类的。我觉得我的投资风格可能受早期管理公司的经验和即时盈利的影响,后来慢慢调整,期间也受到一些资料的影响,就慢慢形成这样一种风格。但是我自己感觉把投资当成一种乐趣。很多人讲有些人只愿意找一个老婆,找完之后一辈子就跟着她。我认为世界上美女很多,你选择了一个,其他人还更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