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黔东南感受美丽

(2009-11-04 16:58:12)
标签:

感受美丽黔东南

旅游

分类: 散文

在黔东南感受美丽  

剑河苗画

在黔东南感受美丽

千户苗寨夜景

在黔东南感受美丽

独木舟

在黔东南感受美丽

龙舟表演

在黔东南感受美丽

黔南第一洞天

在黔东南感受美丽 

粒粒皆辛苦                         

  

    俗谚称贵州“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可是我们在黔东南逗留的十几天中,却天天是晴天,只有片刻是例外。那是有一次看龙舟表演,在鞭炮声中,一艘独木龙舟敲锣打鼓地从远处驶来,十几条苗家汉子奋力划桨,在接近我们的时候,天突然下起了雨,雨还很大。当龙舟渐行渐远时,雨就停了。顷刻龙舟返回了,雨又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待远去后,就戛然而止。真是神奇,如天人感应。据说划龙舟时,十有八九会下雨的。我们在黔东南时,早过了端午节,全贵州大概只有我们到的地方专程安排了龙舟表演。而当时贵州已久晴不雨,仅那天、那时、那地下了片刻的雨,连一路接待我们的人都啧啧称奇。

    黔东南处处有崇山峻岭,城市往往建在平原或丘陵上,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就需要在盘山公路上坐过山车似地翻山越岭。但目前高速公路即将贯通黔东南并连接到本省和外省,再辅以铁路、水路和空运,所谓“地无三尺平”也成为历史。黔东南的崇山峻岭绝非荒山秃岭,植被覆盖了所有的山脉,一派郁郁葱葱生机勃勃。依山而筑的梯田正值秋收季节,一片片上下接壤的金黄稻田镶嵌在绿树丛中,令人赏心悦目。黔东南多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有着良好的水土资源和最适宜于物种生长的生态环境。那里负离子也特别充足,深呼吸几次,是可以洗肺洗肾的。在我们经过的北部地区,就有一条浩浩荡荡的舞(加三点水)阳河流过,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此河源出瓮县金凤山,贯穿黔东山地流入湘西沅江,全长400多公里。上舞阳水天一色,柔美多姿,被称为“女人河”,下舞阳雄健伟岸,被称为男人河,可见其多姿多彩,可以说这是一条雌雄同体的大河。因为我们放弃了施秉的漂流,被主办方安排到此地游览。在一个游船码头上三十多人先分乘两条小船,舟行半小时再合并换乘大船。此时河面也渐见开阔,两岸群山壁立,如入长江三峡。舞阳河也确有三峡——诸葛峡、龙王峡和西峡,称为“舞阳三峡”,位于镇远境内,此段正是舞阳河景色最美的部分。河水宽阔,波光潋滟,两岸青山重重,层峦叠嶂。在山重水复疑无路处,只见一线洞开,豁然开朗。那边山上有唐僧师徒在登顶,但徒弟中只有悟空和八戒,沙僧不知去了何处。三叠泉瀑布曲折而下,在河里溅下了白花花的龙形波纹。孔雀峰迎面而来,人坐在船上候分刻寸地抓拍,就成了“孔雀开屏”,那就福星高照了。途经一座山上有个长寿村,有人在河边解缆。不知其祖先是哪里来的隐士,在此桃花源中留下了世世代代的长寿基因。

    浩浩荡荡的舞阳河流到一处呈S形,镇远古城就分别建筑在两个弯头的中心,一称府城,一称卫城,形成了“九山抱一水,一水分两城”的风水奇观,从而被称为“中华太极古镇”。也有人称之为“东方威尼斯”,其实是不确的。论历史,镇远相当古老,蚩尤的后裔曾在此创建了罗施国政权,秦昭王三十年(公元前277年)在此置县。从秦汉至清末民初,这里一直是西通云南,远至印度等东南亚国家的重要驿站,其一路通道被称为“南方丝绸之路”。甫到镇远,就觉其气象万千,不愧为有千年历史积淀的太极古镇。除了历代的破坏和废弃,目前保留的明清建筑中最显眼的有祝圣桥和雄踞桥上的状元楼——魁星阁,过桥可抵依山而建的青龙洞,乃唐代佛教传入贵州后最早在此建造的寺庙,包括青龙洞、紫阳洞、中元洞和万寿宫,其中30余座宗教建筑依山而建,部分悬空,楼中有楼,洞中有洞,并形成了儒释道兼而有之共存共荣的格局。站在青龙洞的山上远眺,只见沿河而建的居民区十分壮观,大多是徽派建筑与苗族吊脚楼的珠联璧合,在舞阳河里留下了清澈的倒影。镇远的汉族比少数民族略多,所以在饮食上是更适应于汉族游客的。在黔东南的城市中,镇远也无疑是最发达和繁华的,一点也不比云南丽江古城逊色。入夜在舞阳河泛舟,听渔舟唱晚,两岸灯光勾勒出新老建筑妩媚多姿的身影,为古城凭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黔东南是苗族、侗族自治州,少数民族占了人口的大多数,他们的热情好客突出体现在欢迎仪式和宴会仪式之中。客人进一个村庄、一户人家或一个场所,主人通常都会举行欢迎仪式,不仅载歌载舞,还要设下拦门酒席,不喝下一杯两杯的,休想进得门去。在宴会过程中,主人的家庭成员或饭店服务员便会穿绣带银盛装出列,轮番向每个客人敬酒,无一遗漏。她们边敬边唱劝酒歌:“阿妹来敬酒,阿哥请喝酒。喜欢就要喝,不喜欢也要喝。喜欢喝两杯,不喜欢喝三杯。”盛情之下,不得不喝,喝了却还要喝,往往欲罢不能,越喝越多。走了大半个黔东南,发现这里的少数民族都是如此风俗,由此可见其热情的待客之道。酒一般是米酒,也有玉米酒、杨梅酒,不算很烈,但颇有后劲。所以需要自控,否则难免玉山倾倒。酒杯有牛角杯、陶碗、瓷碗等,不求精美,却以质朴见长。

    无论苗族还是侗族,都流行长桌宴。一个长方形的桌子,两两相对放四个小板凳可坐四人,人多时就将一个个长桌如接龙似地拼接起来,一溜排开延伸,十分壮观。每桌都有同样的饭菜,一般有十多个碗碟。荤菜有白煮猪肉、腊肉、白斩鸡、鱼、炒鸡蛋、酸汤鱼等,素菜有拌黄瓜、油氽花生、野菜、豆腐干、豆腐脑、切片番茄等,许多菜配以有辣的调料。主食有大米饭、糯米饭、小米饭、鸡汤煮稀饭、饼、面条等。贵州人素有“怕不辣”之称,与川人的“不怕辣”和湘人的“辣不怕”有得一拼。这次招待我们的菜肴属于微辣型,是一路关照下去的,多数人能够适应,尤其是“辣妹”型的女性。而我是“畏辣”男,所以通常只能吃少数几个菜,往往只得半饱,很合节食之道。苗族、侗族饭店也设圆桌宴,那是照顾汉族的习惯了。其实既然去黔东南,长桌宴应该是首选。

    黔东南是比较贫困的地区,但据说居民的幸福指数不低,甚至高于发达地区。在淳朴的他们看来,有肉吃、有酒喝、有歌唱,那就很幸福了。幸福指数与期望值有关,期望值低,就容易满足,幸福指数相应就高。少数民族无一例外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每逢节日就要唱歌跳舞,吃饭也要唱歌,谈情说爱更要唱歌跳舞。而节日又极多,小节天天有,大节三六九。一日三餐,只要吃得高兴,就随时唱起来。每逢宴会,必有数人组成的歌队唱歌劝酒。如有盛大宴请,更有歌舞表演助兴。我们在侗族村参加的州府露天宴会上,就欣赏到了侗族载歌载舞的节目,其中尤以侗族多声部无伴奏清唱最为出彩,这已经名扬全球。宴罢,客人就受邀参加他们的“舞林大会”,手拉着手围着篝火跳起了集体舞,把余兴推向了高潮。至于谈情说爱,他们叫“游方”,旧称“摇马郎”,是黔东南、黔南苗族青年男女公开的社交活动。坐在大城市写字楼里的白领为什么多孤男剩女?就是因为缺少了游方式的社交活动。苗族青年男女通过游方这种方式,结交朋友,选择伴侣。《黄平州志》上记载:“吹笙间以山歌,木叶两相勾引于深沟密菁,促膝私语,谓之‘摇阿妹’,又谓‘摇马郎’”。每一个苗寨都有供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场所,叫“游方坡”、“游方坪”。据说节日一到,男青年往往要爬山涉水几十里,甚至上百里,到游方坡去游方。他们用吹口哨、木叶、夜箫、芦笙或唱山歌等方式,传递爱的信号邀请女青年出门。姑娘们身着崭新的衣裙,头戴银首饰,颈配银项圈,用以表示自己的富足,并以自己美丽的容貌和姿态吸引小伙子的爱慕。他们在游方坡见面后,小伙子会礼貌地和姑娘打招呼,称赞姑娘的美貌,然后通过对山歌互相介绍。夜幕降临后,小伙子吹起芦笙,姑娘在芦笙的伴奏下翩翩起舞。男女舞步随着舞曲变换,进退回旋。在朦胧的月光下,悠扬的芦笙伴着优美的舞姿,更具诗情画意。可以说苗族青年男女的恋爱是在舞蹈和对歌中进行的。歌对不起来,就意味着恋爱失败。综上所述,可见歌唱和舞蹈贯穿了他们的日常生活,甚至成为一种生存方式。由于生长在日日歌舞的氛围之中,少数民族从小就能歌善舞。这可不是在卡拉OK厅里练出来的,而是在大山里练就的。我们遇见过一位苗族女导游,已有30岁,音色很好,转弯抹角处都能曲尽其妙;还有一位随队跟拍的电视台苗族男摄像,30多岁,几乎能随心所欲地即兴发挥,而且野性十足,掌控能力一流。他们如去参加省级比赛,拿个奖什么的,决非难事。

    苗族、侗族、水族、革家人的服饰不一,舞蹈的动作和名称也不同。需要说明的是,革家人是一个尚待识别的民族,曾经划归苗族,但他们提出异议,因为他们自认是射日英雄后羿的后代。至于苗族、侗族、水族等少数民族,他们则自认是蚩尤的后裔,所以他们不认同“炎黄子孙”的提法,而赞同“华夏民族”的提法。

    在黔东南,见到了不少美丽的苗家、侗家儿女。宴请我们的侗族副州长李先生就是一位儒雅的绅士,大学毕业。在雷山县白岩村开饭店的杨先生是一位眉清目秀的白面书生,苗族,毕业于贵州教育学院,太太毕业于贵州大学,双双回乡。太太在县检察院工作,杨先生回家在美丽的梯田旁开了一家农家乐饭店,窗明几净,菜肴也卫生可口,有好几个帮工,自己不必动手,生意不错。他帮我卷了一支苗烟,我们便坐在厅堂的美人靠上边望风景边聊天。他告诉我打算贷款600万,在饭店边上建个有80个床位的山庄,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州旅游局雷副局长是侗族,一路陪同,殷勤周到,十分辛苦。她年近不惑,着装得体,毕业于贵州大学。一位接待和宴请我们的侗族女县长,精明强干,服饰时尚。我甚至怀疑,当地选拔干部,可能对长相仪表也有要求。在村里,跳舞唱歌的多半是中老年,因为年轻人大部分都到城里打工去了,只留下少数帮老人从事银饰打造和展示的青年。至于苗绣,也多半是中老年妇女的活计。她们在苗绣展示室里一溜坐着飞针走线,当场绣出的工艺品花团锦簇,龙凤呈祥,令人叹为观止。在州里和县里表演歌舞的,倒是有不少年轻的男女青年。在一次州里举行的欢迎宴会上,同行的一位上海画家当场挥毫为一位侗家美眉水墨写生,并把它赠给了这位腼腆的女孩。一位青年诗人被另一位侗族美眉电到,回到旅馆连夜写了一首情诗,感动了同行的所有女记者。在舞阳河的游船上,一位苗族女导游指点江山,滔滔不绝如数家珍,始终笑容可掬。在青龙洞,一位正在电大深造的苗族女导游口吐莲花,能言善辩,与我们互相考问时思维敏捷,对答如流。在雷公山顶的消防观察点上,一位职工孤身一人,日夜了望火情。在接受我们采访时,没有任何慷慨激昂的言词,对自己的工作生活说得十分平淡,我们却在这份平淡中感受到他对责任的坚守。在黄平县千户苗寨,商业街上的银饰店和各类工艺品店鳞次栉比,货柜、货架上商品琳琅满目,很多是靠自家心灵手巧地打造出来的。店家绝无市侩气息,价格也很公道。居民大都住在山上,密密麻麻的黑顶民居依山而建。一些家庭正在大兴土木,靠人背马驮运送建材。在狭窄的山道上凡遇到游客,总是谦让到一边。他们淳朴、谦让地与人交往,打造着自己的新生活。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真可谓人杰地灵,它在世人面前展现了古老又崭新的形象,已非昔日的原始落后可比。人们自强不息,民族关系也相当融洽。

    黔东南淳朴热情的民情民俗与壮丽的山川形胜互相晖映,形成了美丽的风土人情。这使生在大城市的我们流连忘返,并时时牵挂着那山、那水、那城、那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