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麦家的《解密》

(2006-08-15 18:05:21)
标签:

文化

文学

解密

分类: 评论

读麦家的《解密》   

     对麦家的长篇小说《解密》,我们可以用不同的短语来概括,每一种概括可能都是不全面的,但都指向小说确实包含的某一方面的内涵和意义:1、一个秘密战线的故事,或者说“间谍小说”,有的说是“特情小说”。这在中国很少,而在外国很发达,如英国“007”的系列故事和电影,不断被推出,非常吸引眼球。中国少,不是因为没有间谍,而是特保密,弄得神乎其神,也埋没了许多无名英雄和浪费了创作资源。麦家的《解密》和《暗算》、《行走刀尖》,可谓填补空白,开辟了一个题材领域。而且从秘密战线故事的定位上,它也是做得很不错的,写得比较曲折,读起来欲罢不能;2、天才的悲剧。《解密》的意义显然不仅至于写了一个破译密码的故事,好看而已。一个少年孤儿,全靠自己的天赋在知识盲区中苦苦摸索,竟然无师自通,用非常规的独特逻辑,独立解决了四则运算、闰年计算乃至尚未解决的数学难题,最后成为破译高级密码的专家。他无疑是数学天才,人中骄子。但他是寂寞的、孤独的、冷漠的、怪异的、脆弱的。这一半是因为他的童年创伤,一半是因为他成年的错位,不可能作出自己的人生选择。秘密意味着压迫,意味着被抛弃,意味着扭曲和被折断。最终因为一个偶然的失密事件的打击,导致一个天才的疯狂。天才与疯子本来就只有一步之遥,但这里蕴含的不仅是心理学的奥秘,也包含了社会学的内容。《解密》的好处,就在于用文学的手法,使一个天才的悲剧故事蕴含了相当广阔深刻的社会学、心理学、身体谱系学的内容,写出了一个家族的历史,一个人心的历史,一个体制和社会的历史。3、命运、禅和形而上。《解密》决不是一个简单或复杂的通俗故事,这不仅是因为它把一个人的性格和命运还原到了家族的历史、心理的历史和社会的历史,而且提升到了形而上的层面。容金珍这个天才的成长和夭折,既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偶然性,更多的是偶然性触发了必然性。小说从他身份不明的出生写起,后来如何在一个园子里象草一般生长,却得到了一位洋先生的关爱,天才被发现,又如何返回了自己的家族,与另一个数学天才希伊斯相逢,又如何被郑瘸子带走,从事破译密码的秘密工作,又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与希伊斯成为敌手,到最后在列车上被小偷偷走了机密笔记本,导致发疯。偶然是小说的大师,巴尔扎克如此说。在一系列偶然的背后,命运始终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命运毁掉了容金珍,也毁掉了希伊斯,这就使人想到了神的宗教,想到了禅。书中写到了30个一切,即15组二元对立、二元互补的一切,以及容金珍日记中对《圣经》的引证,以及主人公命运依次展开的本身,都指向了一种生命的玄机和形而上的哲理。并不是任何文学作品都必须具备形而上的层面,但一部好的作品,总是在形而下的情节展开中,包含了形而上的内容,从而使人思索和回味。

      在文体方面,这部小说也是有特色的。这主要倒不在小说采用了起承转合式的变形结构,更重要的是小说创造性地采用了多角度的叙述视点。小说中一共出现了六个叙述人,归纳起来是第三人称的叙述人和第一人称的叙述人,后者包括女教授容先生、郑局长、希伊斯的遗孀范丽丽、黑码的最终破译者严实,容金珍本人(日记)。众多的叙述人的叙述构成了小说复杂的叙事结构,避免了传统的全知全能的叙述视角,给人更可信的接受效果,同时也具有博尔赫斯式的迷宫效应。当然,由于有众多的叙述人,小说更多地采用了讲述式的修辞,而较少情节的展开和具象的、细节的描绘。但这也是一种风格,并非艺术上大的缺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