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原意&《曼都卡奥义书》

标签:
曼都卡奥义书om清醒作梦深睡图力亚穿越文化 |
分类: 禅*静坐*灵修 |
印度先贤为了向弟子表达语言无法表达的知识,经常用类似OM字符号来表达,人们对内在获得直接知识越多,愈发觉语言的局限性。某种声音和它振动的特质,可形成某种象征,形相,知识。
《曼都卡奥义书》(Mandukya Upanishad)产生于公元前六、七世纪,是印度古代吠陀哲学典藉《奥义书》中最精深的一种,又名《口奄声奥义书》。全书含四章十二节,散文体裁,描述永恒的声音OM如何代表整个宇宙,以及它如何与清醒,作梦,深眠和超意识四种状态相关联,人们修炼本奥义书的义理,可获得最高的开悟,使个体与宇宙至上本体融合为一体。
第一章
第一偈:“哈里*口奄(Hari om),遍宇宙都是口奄,以不为口奄作详细解说,过去,现在,未来一切都是OM。那个超越时间,空间,因果作用的也是OM。”
释义:喇嘛尊者说:“如果说OM是文字,整个宇宙是它的注脚,如果说它是声音,则整个宇宙就是它的波动,如果说他是代表,那它代表了宇宙有形和无形的一切。”
第二偈:“不论它在此处,彼处和一切处,所看到的一切都是至上意识的显示,宇宙大我,自性就是至上意识,宇宙绝对本体,这个圆觉自性有四个状态。”
即清醒,作梦,深睡,超觉。前三种是个体自我,后一种是宇宙大我,即至上意识,为最高状态。
释义:修持者心灵的体现,如未超越前三种状态,就停留在二元性的对立之中,无法了悟到清净圆明的自性和至上本体是同一不二的,就无法进入第四种状态。
代表至上意识或宇宙本体的口奄,是由字母A、U、M组合而成。分别代表清醒,作梦,深睡状态,还有第四个部分,即当A、U、M接着融入到寂静状态,便超越感觉,思想,进入到一种一切活动停止的意识状态,称为图力亚(Turiya),非语言能描述,只能经验到,是生命中至高无上的体验。
1、清醒状态:
第三偈:“ 第一方面是清醒状态,于此状态,意识倾向外在世界,经由7个工具,19个管道,能经验到粗钝的现象世界。”
释义:7个工具:地、水、火、风、空、呼吸、我执(自我);
19个管道:
五运动器官:声带、手、脚、生殖器、肛门;
五感官:眼、耳、鼻、舌、皮肤;
五气:命根气、下行气、平行气、上行气、通行气;
四内作具:心灵、自我、智力、记忆贮藏所。
此状态是主,客体并存,意识表现方式是二元的。
2、作梦状态:
第四偈:“第二方面是作梦状态(Taijasa),处于这种状态时,意识转向内在,它也有七种工具,十九种管道,能体验精细的心灵现象。“
释义:如果对某些梦有记忆,分析,能把两种意识状态联接起来,只有了解梦的真相,我们才能了解清醒时的真相;反之,只了解清醒状态,无法了解梦的状态。通过瑜伽修炼,在入静中可体验梦境,可亲证从无意识心灵的贮藏所出现的念头,幻觉,印象,记忆,象征等。
3、深睡状态:
第五偈:“第三方面是深睡,此状态无欲亦无梦,所有经验,体验都沉浸在无分别意识整体里,睡者充满喜悦,体验到喜悦,并且知道如何去了解前述两种状态的方法。”
释义:深睡状态是最精细的,是很高意识状态,经验到“空”的境界,不知道心智现象,无欲求亦无梦,不能体验事物,晚上很短时间进入这种状态,就能消除疲劳,储满能量。
第六偈:“能体验这几种状态是万事万物之主,它了知一切;能指引万物于胸壑,万物生于兹亦回于兹。”
释义:瑜伽行者只有经灵性修持,才能在意识清醒状态下,随心所欲的进入这三种状态,了解自己内在这三种状态与宇宙是合一的。因为瑜伽行者主动进入深睡状态时,保持意识仍然觉知外在的环境,心灵比清醒时还要清楚。
第一章节over
(部分摘选自邱陵先生编著《瑜伽灵性修持秘要》
编后心得: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理解我们每日做的OM语音冥想,整个冥想的过程就是在穿越意识的四种状态,当一切音声消失的时候,如果你真的专注在声音本身的振动上,或许你能回到声音的源头,一切的源头,那巨大的沉默在一切声音之后~~~沉默本身也是一种声音,无声之声,犹如空本身也是一种状态,有为无为。和它融入,做心灵的沉默见证人,在一切之中,而不为一切所动,“如如不动,如去如来”呵呵
在整理这类资料时,我都会先用笔摘要在喜爱的本子上,整理的过程中,身心都非常的喜悦,犹如穿越时空,聆听先贤教诲,犹如和良师益友心灵相通,这个过程,想来喜爱读书和思考的朋友都有体会,一次次的阅读,在不同的时空,有不同的感受,真理是没有国界的,也不受时空限制的,让我们静静聆听,那文字背后的天机和天意,用身心灵的和谐共舞,做古典文化的薪火传人,让我们自已和后代都能因这些启发悟性的文字而得以心灵的成长,享受生命本原的快乐与生机,祝福一切,永恒的传承。
预告片:第二章
第七偈:“图力亚是第四个状态。意识在这个状态既不朝内亦不朝外,并且内外皆不转。它无分别,超越了知见与非知见的范畴。此状态无法由感受官来体验、比较或推理而得知;它不可思议,超越想象,并无法以语言来表达,这是纯意识,这是真正的大我。它断绝了一切外在的现象;它是寂静,完全的喜悦,是唯一不二的。吾人必须了悟这个真正的大我。”
第三章
(八)
纯意识如前所述具有四种状态,四而合一就是OM。声音A-U-M和字母A、U、M代表清醒、作梦和深睡三种状态,而这三种状态就是三个音声和三个字母。但是第四种是潜藏而不可知的状态,只有在寂静中方能了悟到。
(九)
清醒时意识体验到阿(A),OM的第一个字母。它遍布一切声音之中,没有第一个音节A,吾人无法发出OM声,同样不了解清醒的状态,也无法了解意识其他的层面。了解此真相者即可实现其所有欲求而过圆满成功。
(十)
梦中意识体验到欧(U),OM的第二个字母。这是介于清醒与深眠中间较高的状态。了解此较精细状态者优于他人。懂得此状态者,可以说在他家诞生了一位觉人。
(十一)
在深沉的睡眠里,体验到意识是“M”,OM的第三个字母。了解这个更精细的境界,就能了解自己内在的一切。
第四章
(十二)
OM,无声之声,是意识不为吾人所知的部分,它非一般之心灵和感官所能思议。它截断了一切现象,甚至连喜悦也休止了。这是一个与二元对立的状态——唯一不二。这个称之为第四种状态,同时也是真正宇宙的大我。了悟这个状态,即将自身扩展至宇宙意识。
这是口奄的最后阶段,是清净圆明,不可分割,不可思议,超越语言和心灵的境界.瑜伽行者在深沉的静坐和观想中,进入了三摩地,达到了悟的境界,百了悟自身即至上意识.从这个最高的了悟状态里,可以完全理解清醒,作梦和深睡等意识的各种状态.
喇嘛尊者以大厦为例来解释此意识四种状态.他说:"我们在大厦一楼所看到的外界事物,可以比拟为清醒状态的体验.即A(阿).二楼较宽广的视野,可比拟为梦境中的体验,即U(欧).三楼更好更明朗的展望,可比拟为深睡状态的体验,即M(姆).而从楼顶所看到的全景,就像是第四种状态所体验到的寂静,即图力亚.从这个观点,我们了解到口奄是整座大厦,而单音母A(阿)、U(欧)、M(姆)只是单层楼而已。”
从印度婆罗门教到佛教的咒语,绝大多数以口奄作为开头第一个字。据说释迦牟尼佛在最后的修行期间,观想月轮,并且在月轮中修习“口奄字观”,因而得到了无上的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