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保险精算人员的使命及素质

(2006-08-12 14:02:52)
分类: 经济
 一、 精算人员的职能
  保险公司的精算人员至少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就其已运用掌握的知识发挥作用:
  1.保险产品的创新和定价。如根据政治经济环境变化和市场需求波动,研究和开发新的不同品质的产品,配合作出定价策略,并根据公司实践和目标判定产品价格。
  2.保险产品的适销性分析和利润分析。根据经营目标(如资本增值率等)和公司经营特点(如再保险的安排、现金价值的制订、投资业绩等)、市场特点(如客户群的构成、目标市场的影响力等)进行每个产品销售的可行性分析,为产品定价打基础,并以此为依据作整体的成本和利润分析。
  3.保险产品的价值演示及保全作业服务。如在产品说明书或保单上展示适当的保单现金价值,作出红利示意等,以及为保单额变更所作的处理。
  4.对各类影响利润因素所作的经验分析。在数据共享和统计积累的基础上,对本公司的死亡率、解约情况、费用分布、预算状况及保户、保额分布等归纳特点,为市场销售决策和定价决策提供依据。
  5.准备为各类目的而需要的责任准备金及精算报告。比较和分析各种准备金计算方法,针对各类产品,选择最适合该类产品特性和公司目标或有关政策规定的方法,在合法的前提下,分析评估假设变化对公司现状和未来的影响。选择最有利于公司经营目标的评估假设。对各类准备金计算及其结果提供相应精算报告。
  6.现金流动分析和参与资产负债管理。通过对不同条件下现金流动的个案分析及其对公司财务的影响,并就资产构成及其与负债的匹配进行分析,最好能找到一个较佳的产品和策略组合以能应付较多风险。
  7.参与投资结构及其策略的研讨和制定。根据经验分析的数据和资产负债管理的经验,影响投资决策。
  8.参与财务报表主要部分的准备。如为不同目标提供的报表准备不同的适合的准备金,其中准备金又包括长期寿险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已发生未赔款、已发生未报告准备金及各类风险准备金等。
  9.定期准备各类报告和报表,向决策层提供详实可靠数据和最新信息。
  10.准备和计算保单红利。
  11.涉足公司内部信息化的推动及其他金融风险的管理。
  目前中国的精算人员由于数量或技术或有关岗位定义的限制,只是从事了其中的一部分工作。正担当起这些职责,还需要精算人员以及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二、 中国精算人员的使命
  从上章中可以看到,精算人员的工作其实是紧紧围绕公司的利润率或资本价值的增长的。其基本的职能就是预测风险、防范和化解风险,使公司能安全有效地运作。确保公司稳定长远的利益。但由于对这一认识缺乏普遍性。目前国内精算人员仅仅是“公司要我这么做……”。而事实应该是“我要告诉公司要做这个……”或“我要告诉公司我可以做这个……”,因而目前中国的精算人员由于自身的地位,无形中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
  精算学和现代寿险是同步发展的,而这一发展过程在中国完全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在短短几年中。无论是公民的保险意识,公司的产品及其销售方式,还是一些管理方法,都浓缩了西方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在这种情形下,国内大多数保险公司不知不觉中都面临着外部件(如保单、产品、销售方式等)跟进较快而内部件(如经营思想、管理方法等)相对较滞后的现状。而一些外资公司又多少面临着如何正确了解中国市场、尽快适应竞争和准确定位的问题。
  这对目前中国的精算人员而言确实是个机遇。
  由于精算学的教材较多由西方引进,就保险业来讲,精算又是一种可以渗透于各个方面的技术。因而精算人员在学习精算技术的同时,至少还了解了国外保险业的发展、产品的演进、风险控制和管理技术的更新、精算技术及其植根的理念的发展情况。当前国内公司中各方面人才非常有限,深谙现代寿险经营的更是凤毛麟角,精算人员因其技术的边缘性和较多的国际交流机会,而能较全面地理解保单及其管理上的各方面要求,较易接受西方保险经营管理的思想。较早认识到公司可能面临的危机。
  因而,如果中国目前的精算人员仅把学习技术解决基本精算问题作为唯一责任,精算人员自身乃至这一行业在今后的发展前景都有许多局限。由于数量上的原因,加之精算师独特的作用。教育界及实行界的推动和宣传,精算人员受重视程度较其他职业为高。但真正全面认识精算师作用的国内公司少而又少,这一现状又将或多或少影响中国民族保险业的发展。因此,我认为中国目前的精算人员应历史地认识到自身肩负的诸多使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