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先生的“口德”(转载)

(2008-05-17 21:06:35)
标签:

高晓攀

相声

文化

艺术赏析

 

当恶搞与低俗充斥相声舞台,使这一传统文艺跌入低谷之际,最近中国曲艺家协会、天津市文联、天津市曲艺促进会共同主办的旨在总结相声前辈创演经验、促进相声健康发展的“相声大家苏文茂从艺65周年理论研讨会”,引起文艺界的广泛关注。
 
 
提起这位著名的南派相声代表人物、年届八旬的苏文茂先生,自然就会想起他的“三不说”原则。

  苏先生的“三不说”是:一、丑化歧视残疾人、轻视侮辱女性形象的不说;二、违背伦理道德的不说;三、庸俗低级、没有文化的不说。苏先生常说,他就是以这“三不说”管住了自己的嘴,说相声就要讲“口德”。正是凭着这“三不说”,加上自己的勤学苦练功夫到家,使苏文茂先生成为德高望重、卓尔不群的艺术大家。

  从艺65年来,苏先生为观众献上了300余段相声,他自己原创和改编的许多段子人们都耳熟能详,其中《大办喜事》《维纳斯的遗憾》《得寸进尺》等他个人编写并主演的段子,久演不衰;《扔靴子》《文章会》《论捧逗》《新局长到来之前》等一批经他改编的段子,也脍炙人口。苏氏相声特点是温文尔雅,亮点为谐而不俗、谑而不虐,既有侯宝林的潇洒飘逸又有马三立的自嘲与亲和。应该说,坚持“三不说”是他取得成功、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根本原因。

  在世风浮躁的今天,演艺界的一些演员为媚悦某些观众需求,放弃自尊、原则和艺德,胡编乱造,污染舞台,制造出一批缺乏文化素养与积累的“快餐化”节目,严重违反了曲艺表演的自身规律。不少相声、小品、二人转(也包括某些影视片),丑化嘲讽残疾人、农民的情节和“噱头”随处可见,相声表演中动辄称搭档为自己的儿子,占人便宜的现象更是比比皆是。不久前,笔者曾看过一场晚会,其中的相声、小品节目充斥着油腔滑调、尖酸刻薄和以自我丑化为能事,更不乏当众嘲弄孕妇和盲人的举止体态,挖苦农民工生存状态的情节,当场激起许多观众的不满。可见,拥有苏文茂等老一代相声艺术家的艺德,使表演更讲“文明”,笑料更趋“文雅”,语言更具“文采”,实在是一件迫不容缓的大事。

  苏文茂先生曾言:“大家捧我是"文哏"相声的代表,其实我没什么了不起的,只是在演出中讲点"口德"而已。”有道是“言美则响美,言恶则响恶”,品味苏文茂“三不说”的实质,就是要人们学会尊重一切人,特别是尊重某些弱势群体。尊重别人才能让别人尊重自己,这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更是艺术家的良知。

  苏先生的“三不说”体现了一种高贵的人格追求与人性关怀,值得演艺界人士见贤思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