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7月7我听"福乐社相声大会"

(2007-07-28 19:05:29)
 7月7我听"福乐社相声大会"
                                         作者:大凤梨
7月7号晚上到广明阁看了相声。但是还有北京台的去录象了。当时客满,我就坐在了最后边。

开场的是马歧先生,老先生的活自然好,那个表情、那个身段、那个语气都很到位,我也不必多说。

接着是高峰和张伯鑫的《酒色财气》,高峰使活很稳,有点天津老先生的范儿,很有文哏天赋。那天是纪念七七事变的纪念日,还不忘在里面加入抗日内容。但毕竟年轻,还要多多磨练。

然后是马星野的快板《饶塔》,这是个很要工夫的节目,他逼供内不是简单版本的那个,而是在说每一层的时候,都要加入一个典故,这就增加了工作量和难度,尤其是到后面快板(我不懂专业术语,就是后边节奏快的部分),吐字清楚,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接着是高晓攀、尤宪超的《口吐莲花》,这个节目我看过他们的,知道最后有个喷口,就特意到前面去拍照,结果没有(很失望呀!)这个节目是传统节目,高继承了天津相声的特点,小包袱不断,大包袱不散,还假如一些现代元素。第一,是尤宪超的表演进步很大,比我在朝阳看他演出时要进步了许多;第二,高晓攀在反场小段里,用保定话说了段抗日题材的,尤其是其中还唱了老保定民歌,那首歌是我上高中时听过的,当时老先生说:现在很少有人会这个了。那天能听到他唱,我很欣慰(我算干吗地呀?)!!

这是刘哲、未鹏的《苏三起解》,刘哲的节目我在05年就看过,很幽默,未鹏是上个月去广明阁知道他的。他们俩个人搭档很有趣,一胖一瘦、一高一矮很有台缘。听节目名字叫《苏三起解》,以为是要唱京剧,谁知话锋一转成二人转了,让大家捧腹大笑,很有效果。还有未鹏最后那个使相,太好玩了,台下的观众都说好(也多亏人瘦点,有那条件,呵呵!)

这是大家都熟悉的演员了,福乐社的班主张伯鑫和他搭档陈亚雄,使了一段《八扇屏》,这是个传统节目。我个人认为:这个节目,年轻人不适合上台演出,练功可以,上台演出,我们还年轻没有老先生那个范儿,不压台,没效果,是费力不讨好的活。因此,我也没当回事,可当张班主一说贯口,我不由惊讶!原因有二:其一,这两扇(一扇小女人穆桂英,一扇江湖人大刀王五),都比较罕见,很少听到,尤其是大刀王五那扇,很多人都不知道的;其二,江湖人那扇,我知道有2个版本,一个是苗广义,一个就是王五又名气贯长虹。既然叫气贯长虹,那文字一定比别的要多,量大,不亚于评书演员说书,其中人物跳入跳出复杂,要通过语气、身段、眼神表现出不同人物的特点;还要找好气口博眼,让这么大一段说完了,既让大家明白还要让大家不感觉累,是需要工夫的,要有节奏、韵律的。总之,他这个,引用和我一起去看节目的那老头的话:张博鑫跟我赏赐看他演出比,今非夕比呀,他用私功了!

这是王双福和马歧两位老先生的《五红图》。前面我说了,老先生的表演自然很到位,王先生那么大岁数了,平时眼力不是很好,可到了台上那精气神,一上台就吸引人,一张嘴就听出来有底气,是从丹田发出来的。我对相声也不懂,就是喜欢看、听,这里胡说几句算是自我安慰,心里有话不说出来是要得病的,为了我的健康我就……有不对的地方,大家别见怪,就当我是个小孩子(我也配?那可是几位古人呐……省略数百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