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黛玉与贾府的财政账目之谜

(2008-07-18 22:00:43)
标签:

苏芩

宝钗

账目

少奶奶

当家

黛玉

贾府

文化

分类: 红楼

红楼一大疑点:凤姐有什么事求黛玉(下篇)

黛玉与贾府的财政账目之谜

文:苏芩

(接上期)相信,凤姐求黛玉的事情跟账目有关。因为“茶”通“查”,是作者习惯用的谐音笔法。贾母必定对凤姐有过某种暗示,教导黛玉一些管理家务的技巧,以备将来。若林黛玉成了荣国府名正言顺的当家少奶奶,管家理财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于公于私,贾母都是应该多多培养。所以在第六十二回,黛玉才会说出那段奇怪的话:“咱们也太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他们一算,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这话乍看就觉得心中一惊:此处的黛玉俨然又一个秦可卿!以林黛玉这样的深闺小姐,如何能够得知贾府是出得多进得少?一个家庭的收入支出虽然天天在眼皮底下,但贾府上下之大,几百上千号的人,每日每月的花销,若没有细致的账目读解,一般人是很难做出这样结论的。而且林黛玉并非偶一为之,而是“心里每常闲了,替他们一算计”,说明这是经常性的事情。可见此时的林黛玉在贾家已有了主人翁的意思了。

说到这里,读者会有疑问:即便是贾母的意思,但王熙凤是否心甘情愿交出大权呢?另外很多研究者认为:凤姐之所以支持二玉结合,反对二宝结合,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己的权力问题。如果宝玉娶了又健康又精明的薛宝钗,那王夫人肯定就不会再让王熙凤来当家了,而娶了体弱多病的黛玉则情况不同,林黛玉不能多劳神劳力,当家少奶奶的工作恐怕应付不来,所以王熙凤的地位必定会稳固不动。

其实不然:凤姐一直是个相当有忧患意识的人。她之所以会肆意敛财,其原因就是因为她知道自己的权力是短暂的,将来不论宝玉娶了谁,自己都是要乖乖让权的。所以只能趁如今大权在握,多捞一笔算一笔,这一点在文中也有详细表述。当然,如果非要王熙凤在黛玉、宝钗中间做出选择的话,她铁定也会选择黛玉,并不仅仅是因为权力问题。虽然与薛姨妈是姑侄,但她们之间的关系却并不亲密。她对薛蟠和薛宝钗的评价并不好,这在文中都有表现。很多读者都觉得王熙凤之所以不会支持宝钗和宝玉的婚姻,是因为害怕宝钗成婚后会成为当家少奶奶,这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地位。实际不是,因为这在凤姐眼里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她十分清楚薛家的财务状况正日渐衰败,也十分明白薛家之所以愿意长期居住在贾府的原因是什么。但同时她也很清楚,对于宝玉的妻子人选,宝钗,贾母是肯定不会考虑的。抛开黛玉跟贾母的特殊关系不说,光黛玉所得到的遗产就一定是比宝钗能够得到的嫁妆多。这笔钱对于贾府就好比是一剂强心针,是可以让贾家延缓衰败进度的。凤姐一切从实际出发,自然会格外优待黛玉。而对于薛姨妈王夫人所盼望的金玉良缘,凤姐干脆就置之不理。薛氏一家虽然跟王熙凤亲属关系更近,是王熙凤正宗的娘家姑妈,但王熙凤跟薛家的关系却如蜻蜓点水,点到即止。这也是日后王夫人厌恶凤姐的一个重要原因,觉得亲侄女胳膊肘儿往外拐,不替自己人办事。

并且,从个人私交上来说,凤姐对黛玉比宝钗要亲,在她心目中,黛玉是同一类人,而宝钗则不是。即便黛玉将来嫁给了宝玉,大权要转给她,那以黛玉的性格也是绝不会亏待了凤姐的,为了老太太也不会。可如果当家少奶奶换了宝钗,那就很难说了,凤姐自然有这方面的先见之明。

凤姐对宝钗评价不高:“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这十四个字可谓一针见血,画出了外人眼中的一个薛宝钗。在凤姐的心目中,薛宝钗城府之深可算得上大观园之最,于是也不愿意跟她多做深交,也只有凤姐这样精明的谋略家才明白:跟与自己同样城府深厚的人交朋友是需要承担风险的。于是不难理解,她更喜欢坦诚率真的林黛玉。

当然,薛宝钗对王熙凤更是没什么好评价。第四十二回“潇湘子雅谑补余香”,薛宝钗第一个出来称赞:

 

“世上的话,到了凤丫头嘴里也就尽了。幸而凤丫头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市井取笑。更有颦儿这促刻嘴,他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这‘母蝗虫’三字,把昨儿那些形景都现出来了。亏他想的倒也快。”

 

一般读到这一段,大家注意到的都是薛宝钗对林黛玉的评价,但这段评价却找了一个对比对象:王熙凤。在薛宝钗的心目中,王熙凤“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市井取笑”。王熙凤不识字是客观事实,但在薛宝钗心目中,这个一惯以幽默说笑著称的王熙凤对于什么是真正的幽默却“不大通”,所说的也都是些俗不可耐的笑话。一句话,也把王熙凤定了调,可见在薛宝钗心目中对王熙凤同样没什么好的评价。也难怪,在《 红楼梦 》全书中,有关王熙凤和薛宝钗往来的文字几乎绝迹,足见这两人在生活中的关系淡之又淡。

其实,薛宝钗也好,林黛玉也罢,都不是简单人物。林黛玉虽然身体不好,可还能够积极组织诗社活动,可见健康并非是她做当家少奶奶的太大障碍,林黛玉绝对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不堪一击。那个时代的女人病恹恹地是很正常的事情,相信王夫人的身体也不会比她好到哪儿去,不然贾母也不会总说她“三灾五病”了,而且那个时代崇尚病态美,所以林黛玉是“病西施”,惹人怜爱。相反,反倒是体健貌端丰满挺拔的薛宝钗被宝玉戏称是“杨贵妃”而感到恼怒愧羞。林黛玉这样的女人,算不得病危人群。

当然,林黛玉心里对于贾母和自己父亲的安排也是有一些了解的,不然以她的谨慎也不会在“别人家里”使小性儿了。正因为这个家也就是自己将来的家,所以她才肯闲来无事替贾府筹划,替别人筹划也就是替自己筹划,否则这样的清高人,怎么会去关心别人家的账是否是“出得多,进得少”呢?

当然,这一段文字,也说明了凤姐和林黛玉关系的亲密。可见她们两人私底下是多有往来的。于是,日后贾母死后,凤姐遭殃,而林黛玉也彻底失去了可以依傍的人。而与凤姐曾经的亲密,反而会为自己树敌更多,赵姨娘等人既深恨凤姐,如何能够不恨黛玉?

权力,是个永恒的话题,却也是个永恒的灾难。王熙凤的灾难源于权力,没有权力不会有她的悲剧。而林黛玉的悲剧在于没有权力,却一直被有权力的一方所保护,当保护她的一方坍台,她只能受到对头加倍的打击。是可怜,也是可惜。

                                                              ——摘自苏芩新书《非常品红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