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苏芩姑表亲冷酒女孩儿宝玉大观园情感 |
分类: 红楼 |
说到贾宝玉和林黛玉,真可谓千古第一对情人。当然,这话只能搁在几百年前的大清朝说,要以当今的眼光来看:这两人实在不宜结婚。姑表亲,算是近亲啊!近亲结婚的坏处不用多说,没准儿生出低能儿。但很遗憾,《红楼梦》里但凡跟贾宝玉的婚姻沾边的女孩子,还都是他的亲戚。林黛玉跟他是姑表亲,薛宝钗跟他是姨表亲,唯有史湘云跟他的亲属关系比较远,是舅姥爷的孙女。所以,宝玉若是娶了湘云,从优生学的角度来看,还算是最理想的结局。
虽然今天的人觉得表兄妹结婚有违伦常,但在那个时代却很平常。《大清律例》就规定:“其姑舅、两姨姐妹为婚者听从民便。”这是民间沿袭已久的风俗,法律不加干涉。但也有法律明文禁止的:同姓的人不能结婚。古代宗族观念很深,觉得同姓的人五百年前都是一家,同姓的人结婚就等同于乱伦。这种律法正好跟咱们现代法律相反,现如今同姓的人结婚是正常事,那个时代就是禁止的。所以,林黛玉也好,薛宝钗也好,在那个时代都可以是贾宝玉的理想配偶人选。《红楼梦》也就是在特殊的背景下写出的故事,放在今天根本不会发生,即便你的表妹到你家住上一辈子,也依旧只是个小表妹而已。
正因为那样的时代婚姻缔结条规那么宽松,女孩儿和男孩儿才更加早熟,对于男女之情体悟更早,尤其是像林黛玉这样敏感早熟的女孩儿,更加会施展一些小伎俩来试探自己的爱情。
大观园里的小姐,个个都是教养良好的名门淑女,即便玩笑也是优雅风趣的,低俗的人进不了大观园,淫邪的事跟清白的女孩子扯不上边。尤其是林黛玉,百花中的芙蓉仙,自然是不一样的清幽。但这个优雅的女孩子,其实也有过一些出格的举动。书中一段有关黛玉失当表现的描写:
宝玉(便)要了一壶暖酒,也从李婶(、薛姨妈)斟起,二人也笑让坐。贾母说:“他小,让他斟去,大家倒要干的。”说着,自己干了。邢、王二夫人也忙干了,让薛、李二人,也只得干了。贾母又命宝玉道:“连你姐姐、妹妹一齐斟上,不许乱斟,都要叫他干了。”宝玉答应着,按次斟了。
至黛玉前,偏他不饮,拿起杯来,放在宝玉唇边,宝玉一气饮干。黛玉笑说道:“多谢。”宝玉替他斟上一杯。凤姐儿便笑道:“宝玉,别喝冷酒,仔细手颤,明儿写不得字,拉不得弓。”宝玉忙道:“没有吃冷酒。”凤姐儿笑道:“我知道没有,不过白嘱咐你。”宝玉将里面斟完,只除贾蓉之妻是丫头们斟的。复出至廊上,又与贾珍等斟了。坐了一回,方进来仍归旧坐。
这是第五十四回中的一段:荣国府设宴庆祝元宵佳节,贾母令宝玉为在座的各位亲友斟酒,这时候的宝玉是贾母的行为代表,宝玉斟酒实际上也代表着贾母为在场的各位家人亲戚斟酒。所以,宝玉所斟到的每一位都诚惶诚恐地一饮而尽,但到了黛玉跟前出了问题:“至黛玉前,偏他不饮,拿起杯来,放在宝玉唇边,宝玉一气饮干。黛玉笑说道:‘多谢。’”
每当看到这一段,心里总是很不自在,足足替黛玉姑娘捏了一把汗!如此庄重的场合下,人人都正襟危坐,偏偏黛玉要耍点个性,自恃自己和贾母、宝玉超乎寻常的亲密关系,来了这么一出十分不庄重的现场表演,而且还当着这么多亲戚的面,实在是煞风景!在王夫人看来,岂会心中愉快?也难怪王夫人不喜欢林黛玉,即使是换了别的什么张夫人、李夫人同样也不会待见林黛玉!试想:天底下有哪位母亲会喜欢一个如此明目张胆地与自己儿子调情的女人呢?
也许很多朋友会对此抱有异议:调情?怎么可以对如此圣洁又如此纯真的林妹妹用这么露骨的词语来形容呢?但各位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一个女孩把自己盛酒的酒杯送到了一个同样青春年少的公子哥儿的嘴唇边儿,而那位公子一饮而尽,这样的一幕难道还称不上暧昧吗?
相信当时两人的眼中肯定是有些含情脉脉的,断然不会有公事公办的严峻肃穆,不然也不会紧接着就有凤姐儿的调笑打趣了。当时在座的不光有贾家的府内女眷,还有李纨的婶娘及堂妹,更重要的还有薛姨妈和薛宝钗!这些都是出身于诗书名门大宦之家的太太、小姐,看到这样的场景,心里会是什么感觉?一对小儿女的调情,即便是纯洁的,也足以令旁人深感尴尬。
看到这里,总会不自觉地猜想王夫人当时的心情?文中没有写出王夫人的反应如何,这就对了,当时的王夫人脸色一定不好看,尤其加上凤姐儿一段调侃,这位思想保守的贵夫人面子上挂得住才怪!于如此热闹的元宵夜写王夫人的坏心情,岂不煞风景?干脆不写。
历来读者都不会在意这样一个“角落”,顺便就把这个也看成是林黛玉纯真自我,不拘礼节的表现。但不要忘了,生于书香门第的林家、长在诗礼大族的荣国府的黛玉最重礼节,跟赵姨娘这样不受待见的人也能客客气气地敷衍寒暄,可见其涵养不凡。
但是,素来都小心谨慎的林黛玉在元宵节的家庭聚会上却来了个如此大胆的举动。而这样直白的举动林黛玉算得上头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这样的一个举动恐怕也只有红楼二尤那样的风情才稍可比拟,大观园中的其他小姐断然是不敢尝试的。相信这个举动对林黛玉来说也是个冒险,其实她是在明目张胆地表明自己和宝玉非同寻常的关系,也带有明显的炫耀意味,而这种炫耀的矛头直接指向的就是薛氏母女!
当然,林黛玉做出这个举动时脑子里肯定也是没有什么不健康的想法,她应该只是想向所有在场的亲眷们表示一下自己跟宝玉的关系最亲密、最无间,是跟宝钗、湘云、宝琴甚至探春都有所不同的,是宝玉姊妹行中的头号知己,这也符合林黛玉的张扬个性。这时候的林黛玉跟宝玉的感情已然稳定,从贾母那里又得到了关于自己和宝玉婚姻的某些暗示,她觉得自己日后必定是宝玉的正妻,所以,这晚黛玉的心情是十分快乐的。
然而,林黛玉还只是个年轻的女孩子,对于某些事情的认识还不够充分。她认识到了贾母可以作为自己的后盾,为自己将来的幸福作主,但却没有充分意识到王夫人在宝玉婚姻中所起到的作用,尤其是宝玉还有个做皇妃娘娘的姐姐,这一切都是贾母迟迟没有为二人定下亲事的原因之所在。相比于贾母的彷徨顾虑,黛玉的想法却十分简单,觉得拥有了贾母的宠爱和宝玉的钟情便可万事无忧,实际上正是黛玉盲目的乐观和自信导致了她的悲剧命运。
毕竟,在当时的时代,黛玉这个举动是十分露骨的,即便是在现代也一样让人觉得“碍眼”,从凤姐的调侃中可以看出当时在座的诸位并非是完全无动于衷的,尤其是贾母和王夫人。但王夫人敢怒不敢言,虽然当事人是自己的儿子,但她仍然没有可以表现愤怒的权利。贾母也有所不安,虽说是自己最疼爱的外孙女,但黛玉的这个举动仍然让她尴尬难堪,于是紧接着就是下文的“掰谎记”了。古往今来所有的读者都认同这一幕是专门在写贾母的破腐除陈及不落俗套的个性,甚至也有人研究这是在隐晦地影射宝钗或者黛玉对宝玉的感情。而这明显是在为上文“宝黛调情”一段中的林黛玉作了一次很好的辩护,既是在维护林黛玉,又是在维护整个贾府的尊严!
以此可以看出,林黛玉之所以不讨男朋友的母亲——王夫人欢心的真正原因了,都说儿子是娶了媳妇忘了娘,作为一个年轻的女孩子,既然要分享一个男人的爱了,对于他的母亲而言,是精神上的莫大损失,因此,女孩子至少应该表现得收敛一点。可黛玉不仅不收敛,还以此作为炫耀的资本,当婆婆的能喜欢这样的儿媳妇才是怪事!所以说,如果你是一个女孩儿,那千万不要做一个有着“黛玉性格”的人。那样你的生活也会因你的性格而变得复杂,至少,你会发现身边的人大多不会和你同轨,而这其实是一个社会人的悲剧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