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非常品红楼首富插屏垂花门林黛玉贾府文化 |
《非常品红楼》:独家解密古典第一名著红楼梦中人背后故事真相连载
仔细来分析一下林黛玉进入贾府的一系列描写:
且说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时,便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久候了。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自上了轿,进入城中,从纱窗向外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黛玉想道:“这必是外祖之长房了。”想着,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将转弯时,便歇下退出去了。后面的婆子们已都下了轿,赶上前来。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复抬起轿子。众婆子步下围随至一垂花门前落下。众小厮退出,众婆子上来打起轿帘,扶黛玉下轿。林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他们来了,便忙都笑迎上来,说:“刚才老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于是三四人争着打起帘笼,一面听得人回话:“林姑娘到了。”
大多数读者至今认为林家的财力是不如贾家的,因为从林黛玉初进贾府那一系列的心理活动看来,她还是很紧张的,好像从没见过世面的小媳妇。其实这不难理解,一个年仅五六岁的女孩子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尤其这个地方还有着和自己的家乡完全不同的风俗差异,很多生活习惯也是不同的,能够做到像林黛玉这样沉着镇定已经十分不错了,换了别的孩子,恐怕早慌得不行了。毕竟林家和贾家地处一南一北,虽然贾府很多方面仍然沿用曾经的南方生活习惯,但两个家庭毕竟存在着相当大的不同。另外,贾府人丁兴旺,走到哪儿都是前呼后拥,而林家则是人丁单薄的人家,林黛玉除了有个已经夭折的弟弟外,没有任何兄弟姐妹,更不像荣国府似的经常有一大堆亲戚长住,林家是个极冷清的人家,这也造就了日后黛玉的性格,喜散不喜聚,害怕热闹之后的冷清。
从这里可以看出,林黛玉初进贾府时的谨小慎微,只是对于南北两地语言风俗以及林贾两府生活习惯上的不同所存在的心理不适,并不是说明了林家果真穷途末路,一贫如洗。像林如海这样的高官,妻子已经亡故,自己忙于公务无暇照顾女儿,而且已经是四十岁的人了,也没有心思续弦为女儿找一位继母,故而才把孩子送到外婆家抚养,不是穷到吃不上饭了被迫放弃抚养权的。相信,林如海托贾雨村带去的那封信不光是信件那么简单,应该还有林黛玉的生活费的安排。尤其林如海死后,林家巨额的财产难道能够一夜之间消失无踪吗?绝对不可能。从文中来看,林如海的品行十分优良,并没有贾府众多子弟那些吃喝嫖赌的不良习气,不是个败家之人。而且林家的家庭成员相对简单,不像贾府人口多开销大,祖祖辈辈积累下来的财富一定少不了。即便不会完全由女儿继承,而是整个林氏宗族一起分割,但林黛玉作为林如海唯一的子女,能够分到的份额也依然是相当大的。另外,林黛玉的母亲贾敏是贾府荣盛时期的豪门千金,她出嫁时的嫁妆一定相当丰厚,至少不会比王夫人、王熙凤等人少,这样一笔财富的数量可想而知。当然,贾敏死后,母亲的私房财产是可以由独生女儿继承,作为日后嫁妆的,这些财产跟着黛玉一起进入了贾府,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由此,可以再回过头来看看《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脾性,她的“清高自许、目无下尘”,固然是天性使然,其实也是自负使然,出身高贵、财力雄厚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贾家虽然同样是“钟鸣鼎食”之家,但还没有脱离世袭富贵的窠臼,毕竟,所谓世袭只是皇帝一句话的事情,说有就有,说没就没,不论是书中的贾家还是现实中的曹家,莫不是吃了这样的苦头,靠着祖宗的荫庇过日子不可能永远那么踏实。而“才学”才是那个时候朝廷选拔人才的重要考据。而林家到了林如海这一代,不仅已经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了仕途,而且林如海还是“探花”出身,富贵书香二者兼而有之,比之于贾家,更多一重优势,也难怪贾政会对林黛玉这个侄女另眼相看,既是亲情使然,更是出于一种对林家的尊重。故而,林黛玉的家庭背景,比之于宝钗更有优势。
(待续)
更多精彩详见《非常品红楼》原书
http://lz.book.sohu.com/data/book/95/9595/959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