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非常品红楼》致全国读者的公开信

(2008-04-29 08:40:30)
标签:

苏芩

花瓶红学

非常品红楼

贾宝玉

文化

分类: 红楼

关于《非常品红楼》致全国读者的公开信

  

文:苏芩


  
    
红学新作《非常品红楼》面世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误解,其中对本书的很多评论与事实不符,对本书的内容存在相当大的错解,尤其是继部分媒介宣传以后,人民日报、华西都市报、扬子晚报、现代快报等全国主流媒体相继关注报道,引起了沸沸扬扬的花瓶红学风波,造成了部分舆论对此书断章取义的片面误解,很多新旧读者不明就里互相攻讦,在此,非常有必要对花瓶红学事件,对《非常品红楼》做出几点澄清:

  
第一,      关于书中内容。大多数媒体在报道本书内容时并未采访过本人,很多所谓的书中观点概是以讹传讹的想当然之作。甚至很多评论者在未了解此书具体内容的情况下把本人发表在博客中的很多红楼类随笔文字如黛玉葬花是娱乐炒作等博文想当然地归纳为《非常品红楼》书中内容,以至使大众对此书的认识产生了强烈的误差。需要强调的是:《非常品红楼》是一本通俗的红学探轶读本,既非索隐类,也非恶搞类,至于钗黛本是男儿身”“林黛玉柳湘莲蒋玉菡本是一人等观点则是本人对于红学索隐的一点新的尝试,由于还未形成系统,本着对读者负责的态度,并未收录进书中。所以,某些评论者以此作为靶子对《非常品红楼》进行大肆攻击,是完全没有依据的,是在完全不了解作品的情况下所进行的一次评论讹传!

第二,      关于学术创新。值得一提的是,《非常品红楼》是本人多年来的红学探轶心得,其中提出了很多创新性的红学观点值得读者关注:刘姥姥暗喻出了林黛玉的死亡之谜凤姐敛财的深层原因宝钗寄居贾府的事实真相破解贾宝玉的两次婚姻之谜探轶八十回后贾宝玉为何会身犯杀头重罪等等。而且书中论据充分,并非是某些评论者言中不负责任的信口开河,在当今红坛,是一种新的声音、新的起点,期望与广大红学爱好者交流分享,也希望红迷朋友们能够喜欢!


第三,      关于书的风格。本人提出的学术娱乐化口号受到了舆论界的广泛批评,认为所谓娱乐就是把文化学术低俗化,实际上这是断章取义的认识。所谓娱乐化是一种轻松阅读的理念,是把深奥的学术以通俗的语言加以阐释,力求能让更多对《红楼梦》感兴趣、但又缺乏研究深度的读者能够尽可能多的了解红楼故事真相和红楼人物命运,尽可能做到学术的大众化和通俗化。但通俗不代表低俗,真正读过《非常品红楼》的业内人士一致认为这是一本内容好看方向积极的通俗红学著作,完全不像某些舆论所评价的有低俗之嫌。希望在对本书的认识上,读者朋友们不要断章取义!

第四,      关于花瓶红学。所谓花瓶红学是本人的一种红学理念,是希望赋红学研究以时尚感和美感,能让未来的红学类著作在可读性上做出更大的努力,而非某些舆论所声称的恶搞和调侃。我之所以倡导花瓶红学就是希望未来的文化学术能够更多的关注到普通大众,所谓文化就应该从老百姓中来,再回老百姓中去,不应该设置过高的阅读门槛,如果所有文化都能够做到雅俗共赏,这才是文化界百花齐放的盛事!我,以及千千万万像我一样的人,一直期待这样的文化盛事!


    
希望读者和舆论都能够秉着公允的态度对《非常品红楼》进行客观的评判,尽快结束一些断章取义以及以讹传讹的学术批评,让这一场花瓶红学风波到此为止,也希望所有的红楼爱好者对书中的观点内容,凡是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本人诚心期待与您交流。感谢长期以来朋友们的支持与厚爱,苏芩本人的学术通俗理念不会动摇,多年前,我也是一个一字一句摸索着阅读艰涩学术读本的红学爱好者,对于艰深二字有着极为深切的体会,于是今时今日便更能理解学术通俗对于老百姓的阅读意义之所在!把阅读的快乐带给读者,把文化的愉悦带给大家,这是我和我的《非常品红楼》所坚守的操守!

    
感谢各位。感谢支持、批评和争论。因为站在红楼文化的传播立场上来看,关注首先就是一种拥护,作为中国人,拥护《红楼梦》是一种毕生的文化理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