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驳百年十大红学家红学热点(之一): 周汝昌

(2008-04-25 08:36:45)
标签:

苏芩

周汝昌

红学家

俗物

宝钗

妙玉

文化

分类: 红楼
驳百年十大红学家红学热点(之一):
一驳周汝昌:黛玉妙玉谁才是曹雪芹眼中的俗物?
文:苏芩
  

  
热点之一:黛玉乃是大俗人!!!
言论人:周汝昌。
言论:虽然红楼众人多以黛玉为清高出尘的典范,但实际上这个整日说别人“俗”的林妹妹才是真正的俗物!栊翠庵品茶一段文字,作者曹雪芹便借妙玉之口,对黛玉嘲讽:“你这么个人,竟是个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隔年的雨水哪有那样轻浮,如何吃得。” 周先生认为曹雪芹写妙玉是雅趣,是雅人雅事。黛玉则不然,看似“一尘不染”,实则俗不可耐,妙玉竟然敢直讽黛玉,可见其格调不凡。

  
反驳理由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属于一个极为幸运的女孩儿,虽然无父无母,但养尊处优人所不及,而且最重要的是,她拥有大众情人贾宝玉最全心全意的爱,这对于其他渴望爱情的女孩儿来说,不能不引以为妒!尤其妙玉,此时的她已经接近二十岁,正是女人最渴望爱情的年龄,在缺乏好男人的大观园,她对贾宝玉有好感是很正常的事儿,然而林黛玉一介小女子竟然能够独专其宠、不容他人来分享宝玉的真情,妙玉实在不可能对林黛玉和颜以对!

  
说实话,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雨水和雪水的差别估计连妙玉本人也未必尝得出来!可这里,黛玉却莫名其妙地当了一回出气筒。原本以为,林黛玉何许人也,受了这样的讥讽贬斥能不发火?可这一回里,林黛玉的脾气却变得出奇得好,不光没有反驳,似乎连生气都没有,而是“知他天性怪癖,不好多话,亦不好多坐,吃完茶,便约着宝钗走了出来。”一直以来,不少评论者认为黛玉在这里之所以不发作,是妙玉的博学雅致令这位红楼第一才女折服的表现。当然不是。黛玉何等聪明人,心比比干多一窍,口齿伶俐不输凤姐,不至于愚钝至此。之所以不好多话,又不好多坐,八成是看清楚了妙玉对宝玉的真实感情态度,不多做回击,反而表现了黛玉的涵量,同时也是出于对妙玉的同情。于是也才有了五十回中“宝玉访妙玉乞红梅”一段中,黛玉不令其他人跟随宝玉同去时的那句“有了人反不得了”的奇怪话,黛玉是对宝玉了解入微,更是对妙玉了解入微。都说宝钗体贴人,其实黛玉比起宝钗也不逊色。与其说黛玉是个大俗人,不如说妙玉实在感情太饥渴!周爷爷该补补男女情感课了!

  
当然,说到妙玉的怪癖性格,大部分读者马上会联想到她的洁癖。觉得她对待刘姥姥的蔑视态度虽然不可取,但也可以理解,年轻女孩子不喜欢卫生习惯欠佳的刘姥姥也是情有可原。实际上这种为妙玉所作的辩护是不正确的。佛家所说的四种颠倒是:净——清净的净,乐——快乐的乐,常——永恒的常,我——我为中心。由于有这四种颠倒,所以不能出三界,所以沉沦流转在生死中。连宝钗黛玉这样的俗家人都明白“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的道理,可到了尼姑妙玉这里,却对“干净”二字理解得如此狭隘。

  
这种狭隘的真正原因正是对财富的重视!同是酒肉之人,她对刘姥姥和贾母截然不同的态度,并不是简简单单的“洁癖”可以解释的,同样的茶杯,贾母用过后还可以继续使用,而刘姥姥喝过一口后就只能扔掉了。刘姥姥站过的院子要拿水来冲洗干净,送水的小厮还不能进院里来。这是什么逻辑?刘姥姥去过贾母的正房,黛玉的潇湘馆,宝钗的蘅芜苑,探春的秋爽斋,甚至还睡过宝玉的怡红院,即便最挑剔的林黛玉也没见有过分反感的情绪,更没听说要拿水冲屋子洗院子。可见妙玉的确存在精神洁癖,而根源,是她对于贫穷的蔑视!

  
在后文中,当宝玉说宝钗黛玉所用茶杯都是古玩奇珍,而自己的却是个俗器时,妙玉表现出了明显的不高兴情绪:“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得出这么一个俗器呢。”这话既是对自己尊严的维护,又带有炫耀的情绪。妙玉实在过于敏感,即便真有钱也没有必要天天挂在嘴边儿。但正是这种敏感反射出了妙玉的不够通透,越是想对钱财表现出不在意的情绪,却越是适得其反,在这里,让人看到了一个俗气而且势利的妙玉。

  
妙玉黛玉谁才是真俗物,读者心中自有论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