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中国大约有15万女性涌向超级女声,她们中年龄最小的6岁,最大的89岁。当她们用各种方式吸引评委注意时,不经意间形成了一场全国平民大狂欢。超级女声从诞生开始,就对电视观众的观看习惯有了颠覆性的改变。“不论年龄、不问地域、不拘外貌、不限身份”。零门槛,被认为是超级女声火爆的主要原因之一。简陋的场地,生涩的清唱,严厉的点评,以及失败者的尴尬可怜——粗糙的原生态作品。相对传统节目,超级女声最具颠覆性的做法之一,就是把参赛全过程都原原本本地呈现出来。最后的胜者,往往并不是歌唱水平最高的,却一定是最受观众喜欢的,她是草根制造的偶像。“出洋相”的平民歌手,残酷的原生态纪录,热闹的草根造星运动,正是这些庶民乐趣的典型要素,最终把超级女声推向了全民大娱乐的高潮。
“超级女声”的火爆昭示着一档平民电视娱乐节目的崛起,而它独特的赛制和播出方式,也让参赛者、评委甚至观众与媒体,都兴奋地在节目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同时各种质疑、批评、妒忌、谩骂也接踵而至,一个越发包容的时代让我们有机会聆听了多方面的声音。从本质上来讲,“超级女声”是多方力量打造的一个娱乐产品,之所以火爆是因为其的“适销对路”,能否持续的“收视常红”又在考验其的“产品生命周期”。所以从产品入手、观其品牌、营销、用户、盈利等多个方面,可能会使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到这场狂热背后的真实。
一直以来,美女的低投入、低风险、高回报,成为美女大赛能够盛行的主要原因。在很多人的眼里,拥有美女冠军的头衔,就等于踏上了明星之路的捷径。其实不然,美女行业也是细化的,环球小姐未必当得了名模,名模也被市场细分到时装、珠宝、娱乐、化妆品等诸多领域内。美的真正价值在市场,不是仅仅一个冠军头衔就能包容得下的。在美女经济热潮的影响下,希望通过赛事本身赚钱但实力又不足的文化公司举办先天资金不足的美女大赛,难免是丑闻、绯闻不断,骂声不断,侥幸顺利诞生的几个美女冠军由于缺乏后续市场推广,也会迅速从时尚界的视野中消失。
一些地方性的、不正规、小型的美女大赛,目的性很强,就是赚钱!在这些赛事中,美女们获得的冠军、亚军、形象代表等头衔,其实没有什么实际的价值。如果想靠着这些‘金招牌’跳进国内正规的模特经纪公司,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目前国内每一个正规的模特公司演艺公司都有自己选拔人才的途径,像新丝路,他们模特的来源主要就是每年都举行的“新丝路模特大赛”;像概念98,每年都举办自己的模特精英大赛;而像东方宾利文化公司,因为是从以前的职业模特委员会发展而来,模特来源主要就是CCTV服装设计与模特大赛、华人风采、中国模特之星和中国职模四项大赛的前三甲。对于在其他美女大赛中的获奖者,除非取得非常好的名次,否则进入这些模特公司的机率很小。
在美女经济快速膨胀的今天,人们应该擦亮眼睛,不要盲目追捧。得奖只是赢得了市场的知名度,而不是市场份额。能不能成为真正的名模,还要看后天的市场,而市场靠的是技能。这才是比一个冠军头衔更有价值的投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