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雕刻时光的分享#
这场戏我有两个地方特别动容:
其一,是郡王第一次下旨要杀人斩草除根。看着他淡然的说完这番话,转身若无其事的离开了,我突然就心生寒意。杀人我都是可以理解的,但他就好像在说晚上准备吃什么菜一样的表情和态度,语速不紧不慢,说话稳稳妥妥的不当回事,真是太可怕了。但那时候的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是我心里突然就跳过来一句话:人怎么就可以这么坏。坏到让人心凉得说不出一句阻止的话。
其二,是琇琇死后还魂又将离去时嘱咐崔宁,“娶贤妻诞姣儿”,忘记前情往事。只是这一句话,突然就催泪了。人世间的爱情百转千回的是过程,但爱过就算可以遗忘,也不能抹杀存在,而存在往往就是负担。有多少人的爱情可以在那一刻真的愿意掩埋自我,成全对方的自由呢。其实前面的戏码发展感觉略快,但到了这一刻就觉得他们的爱情是怎么养成的已经无所谓了,那片心、那份情,价值连城,真真感动得起观音。
期待了许久的《碾玉观音》,如愿以偿的看到了,作为纯粹的观众,看首演的感觉特别像是同初生婴儿打了个照面。幸运的,接纳了它最初的样子。小剧场京剧是一条靓丽的通道,它为我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实验京剧,实验的是戏剧工作者的创新创意,也是新观众群体的培养和尝鲜。看了几场戏,京剧方面依旧是一窍不通,别人探讨的技术问题,我只有听的份儿,对错都是学习,但愿不要误导太多就好。舞台上归根结底都是讲故事,其实只要你好好讲故事演故事,你就赢了。
看首演也有这样一些小想法,仅作探讨,毕竟不了解京剧的表达演绎方式:
1、音效觉得震耳欲聋,无论是四位演员还是伴奏都一样,感觉整体声音都大,小剧场空间里不知道能不能做调整。至于伴奏音压过演员唱,我也发觉了,主要是女演员,但是不妨碍我看。参考指数,我坐在第三排中间。
2、节奏转换有些快。每一个步骤的转折都很迅速,在感情上有点不能接受。除了主人公的相爱点之外,每一次情况和情绪变动也略显着急。特别是场次的转换衔接前后,感觉点的笔墨都不够重,容易不痛不痒。
3、主人公之间的爱,不知道还能不能多些表现。如果没有前面提到的人鬼对话,感觉不到海誓山盟,感觉不到情深意重,感觉不到惺惺相惜,有点找到小伙伴一起好好过日子的感觉。
4、舞台上的白色花装饰,挺美的,数量上也是合适。只是默默的想,如果花饰可以做高一点点,会是怎样的效果呢。
5、崔宁断手筋那一段,他自己出场的戏,如果没有前面剧情提到,后面剧情发展,那么光靠演员演的表现,基本上看不出来他到底是怎么了,情绪表达不到。不知道这是不是本来就无所谓的效果。
6、小剧场京剧跟坐在戏楼子里听还是有区别的,最直接的就是剧场的椅子们都开开心心的连在了一起,不像是板凳一放随便踩的节奏。我坐的位子前后均有老戏迷,听到兴处连唱带打拍子,这在感情上我是理解的,唱的问题也还好说,但是跺脚打拍子这事儿,我的椅子就受不了了。那种感觉特别像有人扯着我使劲一通晃,头晕脑胀。不信大家可以试试,跺脚踩点儿,这椅子是会动的。悲催的是我旁边的和我后边的戏迷嗨皮的节奏还不在一个点上,让我特别凌乱。当然这也没办法,其他人可能也赶不上,但如果可以宣传提醒一下,真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看见。小剧场的特殊性,需要每个人的爱护吧。
戏是好看的,期待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