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向全球“出口”滞胀?

(2008-06-17 10:08:29)
标签:

财经

分类: ★精品文章★

转自2008年6月17日FT中文网
    作者:摩根士丹利亚洲董事长斯蒂芬•罗奇(Stephen Roach)为英国《金融时报》撰稿   
 
    对于20世纪70年代那种滞胀的担忧再度出现。全球债券市场对于这种可能性感到越来越焦虑,同时在谈及通胀不断抬头的风险时,欧美央行官员们的措辞也越来越强硬。

不过,目前的滞胀风险,与35年前带来沉重打击的滞胀风险大不相同。与上次的不同之处是,此次发达经济体的工资迄今与价格脱钩。这几乎消除了曾令人恐惧的工资-价格螺旋上升的自动指数化特征。工资-价格螺旋上升也许是20世纪70年代“大通胀”(great inflation)最为险恶的特征。此外,正如美国5月份失业率惊人上升所表明的那样,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放缓,有可能会导致劳动力市场进一步供过于求,从而在未来两年内给工资带来周期性下行压力。

但目前全球通胀面临着一个新威胁,这种威胁在20世纪70年代不曾存在。它源自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价格压力已近失控的亚洲地区。总体而言,在发展中亚洲地区,2008年4月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为7.5%,接近9年半以来的最高水平,较上年同期的3.6%升逾一倍。的确,近期价格加速上升很大程度上归因于食品和能源——它们是较为贫穷国家家庭预算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许多分析师为了便于解读基础通胀而错误移除的项目。但在发展中亚洲地区,即便是剩下的所谓“核心”通胀率,4月份也升至3.8%,为去年同期1.8%的两倍以上。

考虑到亚洲新近获得的全球制造者角色,该地区通胀疾升的爆发,可能给全球经济造成严重的风险。贸易流动的全球化是全球范围通胀一种新的传导机制,在20世纪70年代尚不明显。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估计,2008年总出口在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比例应达到创纪录的32.5%,相比于1980年“大通胀”接近巅峰时,出口普遍所占的21%的比例要高出逾50%。

从边际看,这意味着与过去国内驱动型滞胀相比,如今的成本压力和价格决定更多地是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就此而言,亚洲出现的通胀疾升问题尤为严重。中国作为亚洲新的产出及出口引擎,表现得最为明显。

截至2008年5月的4个月,中国通胀以8.3%的年平均速度上升,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幅度最大的同比持续上涨。中国的通胀问题远比食品和能源价格冲击更为深层,迄今为止,食品和能源在推高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方面发挥的作用不成比例。同样起作用的还有严重的工资压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与新的劳动法有关的最低工资标准上调。与此同时,中国央行(PBOC)一直将其政策贷款利率维持在整体通胀率以下的水平,从而导致了实际短期利率为负的局面。

结果是中国通胀预期不断上升,这是一个不祥之兆,与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困扰发达国家的情景相当类似。历史并不善待通胀预期的严重恶化。这种趋势持续的时间越长,降服它所需的货币政策紧缩力度就越大,随之出现硬着陆的风险也更大。这是中国最不愿意(或最不需要)看到的情况。

面对令人担忧的通胀压力累积,中国算不上唯一不愿采取强硬措施的国家。大多数亚洲发展中国家都是如此,在这些国家,高增长被视为满足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需求的万灵丹。目前,整个亚洲地区的央行都将短期利率水平压得过低,远低于遏制这些通胀压力所需的水平。以发展中亚洲地区整体而言,GDP加权的平均实际政策利率目前约为6.75%,比7.5%的整体通胀率整整低了0.75个百分点。

在通胀趋势日益显著的发展中亚洲地区,这种宽松的货币政策意味着,在全球生产链的这一关键环节,高涨的价格压力会持续存在。这不仅会威胁到发展中国家刚刚富裕起来的家庭的生活标准,还会对那些收入较低的家庭造成尤为沉重的打击。当然,它也会给发达国家的进口商品带来价格冲击——如今,进口商品在满足发达国家国内消费需求方面,发挥着比过去远为重要的作用。

尽管债券市场最近面临压力,但总体上全球对于爆发新一轮滞胀仍持否认态度。“核心通胀论者”将希望寄托在食品和能源价格的逆转上,以期压低发展中国家的整体通胀水平。不过今年将是连续第6年整体通胀不会回落。“市场至上论者”则寄希望于汇率调整——尤其是发展中亚洲国家货币的大幅升值,以缓和这些出口驱动型经济体价格压力的传递。然而,这些经济体不想利用汇率杠杆,以免危及其增长目标。

出现新一轮滞胀的风险正不断加大。但它不会是20世纪70年代的翻版。与当今世界上几乎所有其它东西一样,此次滞胀可能也会是“亚洲制造”。


 
本文作者为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亚洲董事长

译者/董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