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 |
分类: ★精品文章★ |
港元:亚洲最后的PEG?
你怕我怕个个怕
烟加酒加屋租加
巴士加的士加多士芝士乜都加
加加加加加加
“香港现在是两边受气”,城市大学经济及金融系副教授李巨威解释说,香港现在面临的通胀问题体现在一边是美元走低,进口的汽油越来越贵;另一边人民币升值,所以从内地进口的物品也很贵,特别是粮食。
上述症状似乎与那些实施美元钉住机制(peg)的海湾石油输出国家非常相似:随着国内通胀水平日益上升,固定汇率制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去年5月,科威特已将钉住美元改为钉住一篮子货币。
“我认为港元保持钉住美元受到的挑战将与日俱增”,雷曼亚洲首席经济学家Robert Subbaraman对FT中文网表示,由于香港与中国的经济联系日趋紧密,而与美国经济联系渐渐不及过往,“最终,港元也许会改为钉住人民币”。
“现在联系汇率(机制)显然出了一些问题,所以有人会问这个制度是不是过时了”,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教授、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雷鼎鸣对FT中文网表示,“我认为这个问题是没有问错的”。
香港联汇制过时了吗?
从历史上看,香港也采取过浮动汇率制度,比如从1974年到1983年间。然而雷鼎鸣教授指出,经过研究比较1983年前后经济状况,发现联系汇率制度令香港经济更稳定。
一般而言,实施美元钉住机制需要一定条件,其中比较关键的包括:一定的外汇储备,比较稳健的财政政策,被挂钩的货币背后的经济体与美国经济周期是否同步。
不难看出,对于香港而言,实施联汇制的前两个条件并无异样,但第三个条件却在发生变化。为了抵抗次贷危机带来的巨大影响,美国已经实施了多次减息,而在2008年第一季度,香港的GDP仍然达到7.1%的增长率。“现在香港没有出现衰退,又不能跟随美国减息,这样就比较容易引起过度投资,比如吸引资金投入地产”,雷鼎鸣说。
而美国和香港经济周期不太同步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中国”因素对香港影响越来越大。过去美国和香港经济周期基本同步,是因为美国是香港和中国内地主要出口国,香港主要受美国经济影响。现在香港与内地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而中国与美国经济并不同步,香港也因而出现了与美国经济不同步的现象。
然而,香港政府对联汇制仍然怀有充分的信心。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对FT中文网表示,联汇制“并非导致(香港)通胀的主因”。对于“香港这样一个细小、开放及极度外向型经济体系来说,实行联系汇率制度是十分合适的”。
雷鼎鸣分析说,联系汇率的好处之一就是投资者来香港投资等于买美国资产。考虑到目前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重要性,保持港元盯住美元,尤其对金融服务业投资者具有吸引力。而保持香港对国际金融业投资者的吸引力,某种程度上也是在维护香港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的根基。
事实上,与学者或经济学家们展望到的远景最不同的一点是,港府笃信美元在亚洲的主导地位无可更替。在最新一期《亚洲银行家》上,香港金管局货币管理和基础设施市场系统发展部门主管李建英以个人名义指出:“在亚洲,没有多少人意识到或愿意承认,亚洲各国在进行跨境贸易和金融交易时已经在事实上使用单一货币,亦即作为亚洲外汇市场主导交易货币的美元。”
也许正因如此,一些活跃在亚洲的银行家相信,港元与美元脱钩与否其实只能去问香港政府。而一位香港本地资深学者认为,“现在的香港政府是不想改变联汇制的……过几年如果政府人事有改变,政府的看法也许改变也未可知”。
等待人民币国际化……
在讨论香港联汇制目前遭遇到的挑战的时候,无法忽视的一个问题是:如果放弃联系汇率,用什么来代替它?比较常见的答案是改为盯住一篮子货币。但根据FT中文采访,不少银行家和学者都表达出对港元最终与人民币挂钩的信心。
与科威特不一样,如果选择与一篮子货币挂钩,可能对香港经济带来巨大的变化。雷鼎鸣指出,如果港元选择与跟一篮子货币挂钩,对于来港投资者会非常复杂,引起的经济波动很难预料。“汇率如果每隔三五年就调整一次,对香港投资环境冲击太大”。
如果选择与人民币挂钩,先决条件则是人民币国际化:能够浮动并自由兑换——这一条件,在近期并无实现之时间表。
Robert Subbaraman认为,人民币国际化需要赢得国际信心——这不单要有强健的国内经济作为支撑,也需要一个非常稳定政经环境。此外,国内资本市场的充分开放和发展也是必要条件之一。这些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但Robert Subbaraman相信,未来可能出现3种强势货币:美元、欧元和人民币。“这个世界日益全球化,没有人想仅仅依赖一个国家”。
但也有看法认为,未来的趋势不是出现数种强势国际货币,而是强势货币趋于消亡。富达亚洲董事总经理黎俊仁(Christopher
J.
Ryan)对FT中文网表示,全球正在进入一个不需要强势货币的新时代。随着时间推移,世界经济将建立起一种有别过往的平衡:所有货币都将拥有相似的管理机制并且易于获得,投资者就能自由转换货币进行投资或贸易,无需再借力强势货币。
转自2008年6月2日FT中文网
FT中文网香港实习生茹馨、FT中文特约作者艾冰梅
附:
港币与美元挂钩有利于香港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评估报告亦重申支持政府维持联系汇率制度,并与政府一致认为,港元与美元挂钩仍然合适。2005年金管局推出的三项优化措施巩固了联系汇率制度——即使不时面对压力,联系汇率制度依然运作畅顺,反映了其稳健性。
因此,判断联系汇率制度是否适合香港,应该着眼于该制度能否在不同的经济周期中协助维持货币及金融稳定,而非以短期经济状况作结论。
香港两大贸易伙伴(中国及美国)的通胀,无可避免会影响香港。事实上,本港实施港元与美元联系汇率制度,并非导致通胀的主因,通胀亦并非实行固定汇率制度的经济体系所独有的现象。在环球资金波动及通胀升温的环境下,不论是实施固定汇率制度或浮动汇率制度的经济体系,均受到通胀影响。
第三,在国际贸易及金融交易中,美元仍然是最常用的货币,因此与美元挂钩有利香港作为国际贸易及金融中心的发展。
香港金融管理局的研究显示,若没有共同的美国因素影响,香港与美国的经济周期同步的程度,高于香港与内地经济周期的同步程度,因此在经历过不同的经济周期起跌的情况下,美国的货币政策取向一般会比较适合香港的情况,即使短期内情况未必如此。
此外,人民币尚未能完全自由兑换,因此技术上人民币不可能成为储备货币。惟应注意,单纯是能否自由兑换这一点并不足以作为与人民币挂钩的条件。
决定哪种货币适合作为挂钩货币时,应考虑的因素包括有关货币能否维持香港货币与金融稳定;该货币对贸易、金融及香港的国际贸易及金融中心的地位的潜在影响,以及两个经济体系是否面对共同冲击。
转自2008年6月2日FT中文网
香港金融管理局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