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 |
分类: ★精品文章★ |
选自《Value》杂志 www.valuegood.com
2008.1月刊
中国式的价值投资和趋势投资
基金经理可以分为价值投资和趋势投资两大阵营,而事实上中国的基金经理也许更偏爱和崇尚趋势交易的价值投资。
价值的信徒
关于价值投资的话题,还是从陈戈开始说起吧。
富国基金的陈戈是一个很有话题性的人物,这位外表极为憨厚敦实的基金经理,2006年因为富国天益价值基金而名声大震,2006年下半年,这只基金的排名长期处于基金龙虎榜的前列,间接推动了富国基金公司规模的迅速扩张,陈戈因而在富国基金内部成为明星式的人物。
2007年上半年,富国基金的办公室从浦西再次搬回浦东后,我参观了其位于花旗大厦的新办公室。11楼风水最好的一间江景房给了陈戈,其在富国基金内部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在我所接触过的基金经理中,陈戈的风格绝对鲜明,照他同事的话说,陈戈除了投资风格鲜明之外,暗自里还有点文艺青年的风骨,挺有趣的一个人。他的文艺内涵我未曾领教过,不过在我的眼中,陈戈就像一座大山,四平八稳的让人感到有点乏味。当然,乏味并非贬义词。
陈戈的重仓股很少变动,两年来,贵州茅台始终位列天益的第一大重仓股。对我这种总是指望短期内有所斩获的人来说,陈戈推荐的股票总是让人意兴阑珊。问他买什么股票,他总是说贵州茅台啊。后来就没人再问了。
我对茅台这种酒没有sense,我的圈子里几乎没人喝茅台。而陈戈说,他的老家新疆,家家户户连料酒都是茅台。这些真实的生活画面离我太遥远,恐怕也只有陈戈,懂茅台知茅台爱茅台,才有勇气和底气对茅台从一而终。很多基金经理当年涨到50元/股就走了,到100元/股又有很多人走了,只有他从头到尾按兵不动。贵州茅台总能静悄悄地上涨,蓦然回首,股价已逼近200元/股。
航天信息也是陈戈风格的典型案例。2006年第三季度,富国天益新晋为航天信息第二大流通股股东,彼时股价在25元/股上下。2007年1月底,航天信息一度上涨至55.9元/股,之后便进入长达9个月的震荡期,尘封许久,直到最近几日才逐步攀爬至52元/股。据说是三季度业绩喜人。
作为天益的第二大重仓股,航天信息的长期颓势足以解释天益今年上半年的业绩滞涨。不过另一方面,我对陈戈的执著和坚定由衷地赞叹,照他的话来说,一只“对”的股票值得等待。由此看来一个好的基金经理也值得等待吧。
这突然让我想起交银施罗德投资总监李旭利的话。在一次接受采访的时候,李旭利说,如果选一个基金经理为他管钱,陈戈是个很好的人选。后来有一次,李旭利私下解释说,陈戈也许不是最聪明的那个,但踏实又稳重,至少是值得信赖的基金管理人。选择基金管理人,放心永远是第一位的,这也是我对陈戈的看法。他所坚持的价值投资,在这个浮躁的市场里显得清新寡欲,但值得尊敬。
陈戈挖掘股票有他自己的标准,他似乎特别看重管理层,CEO的质素和远见、管理层激励制度,都是他重点考虑的问题。对陈戈这类有些精神“洁癖”的人来说,我估计能入他法眼的公司不会多。所以也可以说,他的性格决定了投资风格。
趋势的热潮
当然,话说回来,价值投资并不等同于捂着不动,也并不是说那些适度交易的基金经理远离了价值投资。投资是个复杂的工程,不能以一概全。在我们的市场中,如陈戈般四平八稳的基金经理只是少数,多数基金经理也许更愿采用价值投资和趋势交易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股票的价值挖掘,同时也偏好适时的交易。
就以航天信息为例,从25元/股上涨至57元/股费时仅3个月,有的基金经理认为股价已超越其短期内的合理估值,于是卖出股票。而陈戈则看好航天信息长期的成长,因而握紧不放。两种看法显然并不矛盾,证券市场中的游戏规则短期内往往是“两军相逢勇者胜”,做空的势力一强,股价就被压得爬不起来,就像航天信息,长达半年都未能回到前期高点。当然,从长期看,决定股价的还是其内在价值,问题只是时间。交易时点的把握很玄妙,既然很难预测,长期投资可能是更为简单的方法。
投资的魅力在于,处于那一个时点,谁都不能预测未来,而当时决定的对错,很多年之后会有显而易见的结果。对一个基金投资者来说,你永远不可能找到成功率百分之百的基金经理,但找一个犯错概率较低的基金经理倒并不太难。
很多时候,我们的舆论环境和投资者行为尤其不鼓励基金经理的长期投资,倾向于捕捉热点的趋势投资遂渐渐成为主流。有位基金经理曾私下承认说,若是看好某股票,而这只股票又未必能立刻上涨,他通常不会马上买入。他说,这种投资方式很浮躁,但却无可奈何,四面八方的压力逼迫着他,耐心等待变成了奢侈品。这就是行业现状。
这个问题因果交融,基金公司之间的激烈竞争是原因,投资者的偏好也是原因,你当然还能将其追溯到社会和文化的层面。但无论如何,我从不认为趋势投资和长期投资之间有优劣之分,只是方法论不同而已,目的都是为投资者赚钱。
把趋势交易发挥到极致的非索罗斯莫属。这位大师级的人物,不仅投资了得,哲学造诣也颇深,还在东欧问题上插了一脚,很有个性之人。按照索罗斯反射理论的说法,投资者和市场之间有一个不断的交互影响的过程,投资者根据市场作出判断,其行动又反过来影响市场,投资的机会和时点的把握因而相当重要。在索罗斯看来,市场是个动态博弈的过程,投资也是动态的。这个理论的追随者众多,吕俊就是其中之一。
曾经是上投摩根投资总监的吕俊,也算是近两年来市场中的风云人物,从国泰基金到上投摩根,从基金经理到投资总监,吕俊在投资上的成绩有目共睹。让我相当佩服的是,他所管理的上投中国优势,即使在2006年排名前三的情况下,2007年直到他离开为止依然表现不俗,打破了“一年辉煌”的规律。
有一次,吕俊谈起他的投资理念,很自然地说起索罗斯,推崇之情溢于言表。尽管看上去也就是个文弱书生,但吕俊身上有那种极为敏锐的气息,照我平时的话来说,他对市场很有感觉。熟悉他的人都说,吕俊投资的时候有种“霸气”,一旦作出了投资决定,往往是大买大卖,行动果敢,很有些索罗斯的风格。
尽管吕俊曾经私募基金的背景为他带来很多质疑,甚至是所谓坐庄的揣测。但实事求是地说,在这个市场里,如果凭借上投资摩根这点资金,就能坐庄而无往不胜的话,吕俊绝对是难得的人才。我只想说,吕俊在投资上的天分是显而易见的。评论一个基金经理最重要的指标,到头来还是业绩,就像评论一个演员最终还是拿作品说话一样,绯闻最终将成为过眼云烟。
吕俊从上投摩根的谢幕,以《21世纪经济报道》一篇基金经理的自白收尾。对公司的抱怨和不满被报纸公开化,很有点年少轻狂的幼稚。不过很多时候,善于投资的人还真有那么点“单线条”,这是经验之谈。
所以,回到最初的话题,我想说的是,投资方法并无严格的好坏之分。作为投资者,了解你的基金经理,选择和你理念相近的基金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