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Value之家精选:2007年投资流水帐

(2007-12-27 10:51:26)
标签:

股票

分类: 编读往来

2007年投资流水帐

 
acelee    楼主
投资流水帐

2001年入市,当时刚攻读研究生,想想是否可以通过股市赚钱,之前通过卖军服、卖电池等等小生意赚了一些小钱,由于家在农村,虽然家境也不能算差,但是由于自己出生的年代刚好是物质极度匮乏的时候,再加上后来全家搬到城里一直做着小生意,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是已经足够我们兄弟俩完成学业。应该说是小时候的物质匮乏和家里人做生意的耳濡目染,我从内心深处希望自己能过上富足的生活,用罗伯特清崎的话,就是实现财务自由。
2001年的股市投资纯粹是典型中国股民的做法,频繁买卖,整日盯着盘面看,根本不了解企业的基本面,追涨杀跌,最后做下来,到2002年退出时,8000元成了6000元,损失了25%。
一直到2005年秋,人民币实行汇率浮动制度,标志着人们币开始稳步升值,当时想入市,但是咨询做证券的同学,被劝阻。现在想来,当时确实是市场的最低点,错失一次抄底的机会。看来做投资还是要自己做决定,别人的意见不是不可以听,但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判断。
2006年秋,偶尔看到林园先生的采访,增强了我投资的信心。因女朋友反对,9月底才入市,买了招商银行和万科,因为林园先生极力推荐招商银行,而段永平先生在国内只买了万科。虽然放到现在收益还不错,但是真正的投资不是别人买什么,自己就买什么,他们入的价位和我不同,就像林园先生买招商银行,成本是4元多一点,是从招行可转债转过来的,而段永平先生买万科的成本家在3元多,而我买的时候已经涨到7元多,他们的安全边际更大,以后的收益也越高。这使我真正深刻的认识到安全边际的重要性,不仅可以不赔或者少赔,而且盈利率也会显著的增大。
2006年11月,又买入贵州茅台,原因在于很多人推崇这支股票,按06年的盈利计,我的买入价已经是40倍市盈率了,这明显不符合安全边际的原则,但是已经买入了,只好把茅台的目标定为3年之内不赔钱。
2006年,投资三个月,盈利48.8%,赶上牛市,实现了每年15%—20%的目标。

2007年1月,买入苏宁电器,按2006年盈利计,市盈率为48倍市盈率,明显没有安全边际,也只好冀希望与3年内不赔钱了。
2007年4月初,买入宇通客车,看到他分红不错,10派5,一直感觉良好的股票,而且客车必然要转移到中国生产,但最近金龙势头很猛,宇通不温不火,但考虑到宇通的利润率高,还是坚守,按2006年市盈率为30倍,同样安全边际很小,也许牛市中容易冲动吧。
2007年5月22日,买入基金同盛,考虑到其折价率最高,达35%,而且市场的风险不是很大,所以买入,但是安全边际同样很低。买入当前的热门股往往收益不是很高,因为热门,所以股价被不合理的推高,所以贵州茅台的收益不是很高,如果同期买入五粮液,则盈利更好。还有一点就是贵州茅台经历乔洪出事,也影响了贵州茅台的股价,但我觉得贵州茅台不是因为某个人而值得投资,所以坚守。但现在是不是最佳买入点,我看也不是,按2007年动态市盈率记,也有40多倍了,不太安全,所以目前只是持有。
2007年5月30日,卖出万科A、贵州茅台、宇通客车和苏宁电器,因为印花税要调高,感觉中央政府对股市目前的疯长非常不满意,还有就是从静态市盈率的角度看,这四支股票分别达到60、70、50、100倍,不管股票质地怎么样,目前的价位已经是高估了。保留了招商银行,因为今年一直没有怎么涨过,而且市盈率在40倍左右,而且和港股价格差不多,持有的风险不是很大。基金同盛则是一直折价很多,也保留。
2007年6月1日,以109元的价格买入贵州茅台,因为茅台刚开完股东大会,乔红事件已经平息,而且今年茅台的形式很好,还有就是和伯父的聊天,感觉今年喝茅台的人在增多。但是以如此高的市盈率、如此高的点位买入,不是一个价值投资者应该做的事情。李驰讲,我们价值投资者应该在市场冷清的时候买入,市场热闹的时候卖出,是市场市盈率高的时候不做买入的操作,在市盈率低的时候不做卖出的操作。以后不能再这样了。
2007年6月13日,加仓招商银行,买价22.5元,现在是牛市,预计三年内不赔钱,还有一点就是招商银行在2007年就没有怎么涨过,而且它也是符合可以持有十年的公司。当然,现在买入安全边际还是没有。
另外,我原来卖掉的几只股票今年全部创出了新高,但我现在也不知道我卖的到底对不对,什么是合理的利润,看好一只股票,到底应该在什么时候卖出,这一直困扰我,什么是极端高估,这个也许也是动态的。还有我发现自己不太适合做波段,即使做波段也应给自己定一个价位,比如万科在15元买入等,不然等到这个价位也不会买,因为自己想到它可能还会跌。招行我准备长期持有了,暂定十年,希望是十倍的回报。以后价格便宜了,还应买入。
2007年6月20日,卖掉基金同盛,买入万科,结果尾盘大跌。我在15元不买,现在在21元买入,这正常吗?基金同盛倒是因为其折价大幅缩小,可以卖出。但是重新买入万科的行为值得探讨。
2007年9月10日,我抛光了所有的股票,基于估值的原因。因为按2006年每股盈利计算,贵州茅台市盈率为90倍,招行为72倍,万科A为100倍,不管从全球哪个市场,这样的估值已经是非常之高了,虽然这三只股票的增长还是不错的,其中万科和招行是100%以上的增长,茅台我估计也有50%,但是估值太高了,就像巴菲特所说,冷清的时候进场,热闹的时候离场,或者就像李驰所说,低PE时买入好的公司,高PE时卖出,我们可以赚两部分钱,一是公司增长的钱,而是PE提高的钱。在这期间,招行已快到4倍,万科已快到7倍,但他们本身的盈利的增长跟不上市盈率的增长。也许这三只股票还会涨,但后来已经不属于价值投资者所能赚到的利润,后来也证明这三只股票确实还在涨,在其他股票近乎惨烈下跌的时候他们还在顽强的高涨。我只是想知道,这三只股票能不能算得上巴菲特所说的可以永久持有的股票,如果是这样,那么任何时候的中途抛出都是错误的。

2007年11月17日,在9月10日,卖出所有股票之后,我又短期买了绵世股份和舒卡股份,不过资金不到5%,是看了清议的文章买的,就想尝试一把而已,在绵世上还赚了钱,当然在舒卡股份上现在还帐面亏损。不过由于资金量太小,赚赔都不会影响大局,就像林园所说,其实投资股票最大的风险就是资金配置的风险,你如果投资1万元,即使全部赔光,那也就是1万元。最近又转向打新股,中石油上幸运中2000股,一次赚5%,为家人赚了钱,这也是最高兴的,以后发行的大盘股,看来是要集中资金申购,不过不可能像中石油这样赚钱了,接下来的中铁工我也比较看好。价值一般,但是它的定价低,在A股市场上,现在这样低价的股票已经很难找了。如果中签,那么收益估计也不会太差,而且现在市场还没有到那种新股会跌破发行价的时候,所以可以放心的申购。
最近考虑在投资港股和美股,资金不在多少,关键现在先打通渠道,小量投入,我判断美国次贷危机现在是最黑暗的时候,花旗等的股价也不太可能再低了,其实可以适度参与了。另外就是巨人网络,与其说是相信这只股票,倒不如说是投资史玉柱这个人,在中国跌倒又爬起来的人比较少,在中国诚信的人也少,他在上市前把征途网络改成巨人网络,说明他是一个很注重个人声誉的人,他欠的债本来可以不还,但是还是还清了,这是一种精神,不管巨人网络最后发展成怎么样,但是至少有一点可以相信,史绝对是一个股东可以信任的人。就是目前香港股市怎么操作,怎么开户,港股最佳的投资机会已经错过,这说明自己还是有前瞻性的,但是却没有实践,这也是自己的一个缺点。拿破仑说过:“先投入战斗,再决定分晓”。这句话非常好,我要常常锻炼自己的行动力,想好了就去做,把自己看轻,选择优秀的人做朋友,自己的人生会更精彩。
2007年12月3日,买入B股和美股。万科B一直在关注,但是我买入的价格还是偏高,没有在万科B较低的价格进入,原因在于我不太习惯在股票下跌中买入股票,股票下跌时感觉会一直下跌,持有悲观的看法,这样好像不好,这个观念需要改变。正确的观念应该是股票价格买的越低越好,因为股票上涨买入股票是买进股票的最差理由。这一点教训深刻,以后要记取。买入美股巨人网络(11.5dollar),觉得一是相信史玉柱,二是感觉巨人网络是资本市场上最糟糕的时刻,其价格可能也较低,不过配置比例也稍低,不到20%。
2007年12月26日,圣诞节刚过,又到了年终盘点的时候。细心算了一下,今年总收益在130%,虽然不能算高,但已是非常满意。证券投资就像广义的做决策一样,始终没有最优,只有次优,或者称之为满意。后悔是没用的,自己满意最好。从2001年开始股市投资,到2002年退出,因为资金缺乏的原因幸运的躲过了长达四年的熊市,因为相信朋友的判断,错过了在低位买入的时机。因为家人对股市的风险考虑,导致自己资金投入量一直很小,所以没赚大钱。证大朱南松讲过,在股市低位可以加大杠杆,在高位不能用杠杆,应该减仓。而我是在低位时也没有把自己的资金全部投入。林园说过,最大的风险不是选股,而是仓位,说得很对,什么股票你买1万块钱,赔光了也就1万,这个风险是可控的,也是自己可以承担的。在自己收益高的投资品种上加大仓位,才能赚大钱。就像段永平当年用200万美金投资网易赚大钱一样,股票涨得快,仓位也重,这才能赚得盆满钵满。
另外一个考虑就是对于李驰和但斌的看法,这关乎自己的价值投资观的问题。但斌的优秀企业长期持有战略和李驰的低点买入高点抛出究竟哪一个好,我究竟应该学习哪一个,目前我还没有想好,只能加强学习,看究竟适合自己的是哪一种战略,其实我感觉巴菲特是两种方法都用,比如在1987年,他抛出了绝大多数股票,只保留三支。对于那三支,巴老认为是值得永久持有的股票,所以不关股市整体气氛如何,不管短期如何高估一直持有,而对于其余股票,则遵循高价卖出的原则。其实这两种战略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对于值得永久持有的企业的判断。巴老认为中石油就不是值得永久持有的企业,石油是典型的一个周期性行业,他说低位了还会买回来,典型的低买高卖。
昨天看value之家的关于私募基金的讨论,石头2007说到他在50元左右抛掉茅台,换入其他估值更低的股票,结果最后茅台涨了4倍,他后来的组合涨了7倍。这样的操作应该非常漂亮,应该说消费类股票在牛市来临前就获得较大涨幅,所以在牛市的时候其涨幅就不是非常大,当然茅台除外。证大朱南松讲过,牛市中四种股票涨的最快,其中之一就是盈利高速增长,因为股票本身的涨幅超过一倍,那么30%的盈利增长肯定跟不上股价的涨幅,所以这种股票就涨得慢。这也是我在9月11日抛空茅台得一个因素,茅台股价涨了这么多,但是盈利跟不上股价的巨大涨幅,所以涨得就慢。不过之后茅台迅速从140涨到220,开始觉得卖得后悔了,后来想想,这个是自己无法判断的,情绪就调整过来了。
9月11日抛空之后就开始打新股,先后中了中国石油、中国中铁、中海集运和绿大地,都是在上市当日抛出,总收益在8%,自己觉得很满意了。中国石油开在48元之上,一看这价格,好家伙,赶快卖,结果最终在46元多成功卖出。中石油后来的走势大家最清楚不过了。后来乘车出差,旁边一女士,谈到她在中石油48元的时候进了3000股,当时已经跌了20%多了,问我怎么操作,我说还是挺高的,但也没建议她卖,毕竟指导别人操作还是觉得不太好。期间她也谈到她丈夫的一个朋友2005年开始投资基金,从1000多万,现在到1个亿,不禁感叹,投资基金也蛮好。
A股估值高,就想到了是否到其他地方投资,虽然自己钱少,但是也可以做点尝试,港股帐户一直想开没开,其实国内很多证券公司就可以开的,是自己的拖延的毛病导致最终没有开,到最后想开的时候港股也涨起来了,国内证券公司也不再开港股帐户了。后来开了B股帐户,想和营业部经理谈谈佣金的问题,她显得很为难,觉得B股成交量小,并打开盘面,说只有伊泰B涨的还不错,其他都不行,看来B股大家最近都没重视,同股同权,我想B股问题最终总要解决,所以就在开好户后买了万科B。结果B股没什么起色,港元的汇率还一直往下掉,呵呵,投资没什么捷径,都不容易。
后来又开了美股帐户,汇钱很麻烦,最后只好转到香港,想想QDII都开了这么长时间了,对于个人投资者还这么限制。在11.5dollar买了巨人网络的股票,准备长期持有,对网络优秀和校友老史还是有信心的。

呵呵,以上都是零零星星写下来的,思路也比较混乱,让大家见笑了,感觉需要学习的太多,操作的次数也太多,也许借着牛市,收益也还不错,但投资的水平可能连最初级也达不到,计划用5年左右的时间,多读书,多实践,形成自己的投资理念、投资方法。

谨以此贴记录自己的投资经历。

2007-12-26 9:30:00

 

第2楼
欢迎大家多指导,谢谢。
2007-12-26 10:22:00 
 

第3楼
请教在国内如何开美股帐户?费用多少?
2007-12-26 10:57:00 
 

第4楼
https://chinese.scottrade.com/index.asp,我开的是史考特证券的帐户,费用不高,每笔交易7dollar,对于非美国人不收资本利得税,不考虑汇率的因素,和国内的交易费用应该差不多,最大的费用是汇款的费用,国内直接汇款还没有放开。
2007-12-26 16:44:00 
 

第5楼
抛开巨人网络和史玉柱的赚钱能力不谈,征途这个游戏可以说充分利用了人性的某些方面,给人带来的道德上的问题,很值得人思考。
2007-12-26 17:59:00 
 

第6楼
最近我也在关注,特别是网易上还发了南方周末的一篇报道,说这个游戏的弊端。我在想,有没有哪个网络游戏不打打杀杀的,关键还是用户数及每个人的贡献值。就像谁都知道赌博不好,但这并不妨碍何鸿燊赚钱啊。
2007-12-26 20:27:00 
 

第7楼
2007年5月29日,卖出万科A、贵州茅台、宇通客车和苏宁电器
您在5月29日抛掉股票,应该算做股神,或者能通天的人---"我上面有人~~"(武林外传语)
2007-12-26 20:35:00 
 

第8楼
我今年最郁闷的也是530,之前普遍觉得有点高估,然后就从25日开始抛股票,到29日正好凑够首付买了套房子。结果让我郁闷的是,我当时手里A股就浦发了,抛了以后碰上530大跌,可浦发反而逆势涨!
2007-12-26 20:57:00 
 

第9楼
哦,不好意思,写错了,是530卖出的,不过没跌下来就卖出了。不过想想,还不如不卖,这几只股票530也没怎么跌,跌了以后涨得更高。现在追涨杀跌的毛病还没改掉,需要学习、磨练的东西太多了。
2007-12-26 21:02:0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