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精品文章★ |
信貸風暴下台了兩位金融大CEO,接下來是誰?
作者:經濟學人EIU
新的接班人將會在一點也不受羨慕的情況下走馬上任:目前房貸風暴已經對資本市場造成了超過270億美元的損失。而目前次貸房貸證券的價值仍然在下滑,在第四季季報公佈之前損失還有可能急劇增加。
證券公司對風險控管的態度差異,直接反映在結果上。美林堆高其交易賭注、視其控管如無物,歐尼爾甚至曾開除提出警告的一名資深固定收益主管,董事會也忽略了4月的警訊。相反地,高盛及雷曼證券似乎靠著保守的監督及機警的避險,有效縮小了損失。
歐洲的銀行也同樣的掙扎於黑暗之中。瑞士銀行不只是瑞士最大的銀行,同時一向也以風險控管聞名,即使如此在第三季的表現也沒有比較好:UBS的投資銀行部門在第三季損失了36億美元。第三季中有16天的損失超出了其風險模型的預期,而此模型自1998年的風暴之後從來沒有任何一天出錯過。
而在另一頭,瑞士信貸則得好得多,即使有大幅減低了資產價值,其第三季仍小有獲利。德意志銀行也已經在風暴中找到出路,其第三季的損失與預估太致相符,其企業銀行及證券部門的損失已經獲得控制(2.59億美元),曝露於美國房市的風險大多已經規避,事實上,德意志銀行甚至擁有淨空頭部位。
不過德意志銀行及瑞士信貸主要仰賴它們穩定的業務(如資產管理或私人銀行)才能免於損失,他們接下來的挑戰則是如何賺取如同信貸風暴前的豐厚利潤。目前已經有不少關於原物料和貨幣的討論,而投資不良資產也可能獲得好處:雷曼剛成立了一檔30億美元、針對折價槓桿債務的基金。
更令人困擾的問題則是損失究竟還有多少。即使銀行皆表示在評估波動資產價值時,都是依照大型會計師事務所所制定的方針,但仍難逃主觀性。監督單位強烈要求銀行要以能反映近期交易的「市場價值」來記載其資產,要以此價值來記載對銀行來說非常痛苦,但投資人更擔心銀行會隱暪其資產的真實價值。
歐尼爾和普林斯在這個下垮的市場裡跌倒了,但他們跌倒的地方可能離谷低還遠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