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书弃之不可惜
林行止
时间既是最珍贵资源,一分一秒因此都不可浪费,而所谓“文化消耗”(Cultural
Consumption)最易浪费时间,附庸风雅之士佯作对艺术品十分陶醉、根本看不入脑者啃文学巨著、不知音乐为何物的人正襟危坐作入神聆听状欣赏歌剧,都是浪费时间的典型愚行。
喜欢读书的人随时会跌入浪费时间(和精力)的陷阱,为了“治病救人”,高云提出“八点控制阅读的策略”,这种“阅读(或不阅读)法”,中学生家长和老师肯定不会认同。一句话,高云主张看书不必从第一页开始,最省时有益的办法莫如浏览一遍后才决定是否细读和哪部分应细读。高云每周二(新书上市日)都去书店,而且大多不会空手而回;此外,他还每周五天上公共图书馆的新书书架看看有什么可读的书(作为一位知名度颇高的学者〔他和同事合作的marginalrevolution.com是吸引最多“眼球”的网站〕,这种习惯真是难能可贵),如此这般,他买了不少书。可是,“十本书中我读毕的大概只有一本”,他说读者绝对不必介意读到一本不对胃口的书,问题是他应当机立断,不要为区区数十元的所谓“无法收回〔沉没〕的成本”(Sunk
Cost)而浪费宝贵时间,继续意兴阑珊甚至垂头丧气地读下去,这样子的读书浪费掉的时间的机会成本肯定比书架昂贵。高云说有些书如对你的殷勤无动于衷的女朋友,你花了不少时间逐页拜阅甚至重读但毫无所得;对这样的女朋友你知道应该怎样做,对书本也一样,马上放弃才是善策。高云引第一部英文字典编汇者约翰逊博士的话:“你应马上抛开一本你觉得味同嚼蜡的书!”
高云引述英国《卫报》二〇〇五年十月二十四日发表的一项调查,显示三分之一的伦敦购书者“为了看起来像个知识分子而买书”(solely
to look
intelligent);高云认为此比例实际应更高,而且不仅限于伦敦,世界各地的“读书者”都有此“毛病”,事实上,一位出版社编辑便估计美国购书者有百分之五十七“读毕全书”——不过,此估计有何根据,高云说他并不清楚;以他的“估计”,此数字被大大高估。高云认为那些“你自己动手”(DIY)的书阅读率应该最高,而一些轰动一时的时髦作品——文晦词涩的古籍经典且别去说——如霍金的《时间简史》,即使修订本只有一百七十六页,读毕的人亦属少数。
读书当然大有好处,不读书也许可能真的变得“面目可憎”,唯这只是对合脾胃的“良书”(这是程逸的“专用词”)而言。换句话说,读者不可为读书而读书,因为有些书你不了解,有些书缺乏文采、枯燥无味,令你看不下去,遇见这样的书,你如果仍要“读之不忍释手”以示“好学”,只会白白把时间浪费!“搁置”一本你认为无益的书并不是什么大事,时间固然比金(书)钱宝贵,而且天天有新书出版等待你的选购,你根本不愁无书可读,和与你无法“互动”的书苦缠,并非明智之举。
香港《信报》
2007.09.17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