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亦有可观的小道

(2007-08-02 10:00:55)
标签:

趣味/幽默

  本书在1998年以《可疑的笑脸》为名出版,2004年又以《串烤韦小宝》为名再版。本书的优点可能是才气横溢,缺点是有点玩世不恭——这是我现在很不喜欢的。当然,今天我也写不出这种亦正亦邪的书了。

——张志雄

第六章 听书看戏皆学问 韦小宝与传统

1.亦有可观的小道

    这里说的“传统”,除了我们一般的所指外,还有“传统的传播形式”之意,在《鹿鼎记》中便是说书和戏曲。

    金庸在描述韦小宝爱好赌、女人和拍马屁的同时,还加上另一个爱好——听说书看戏,恐怕别有深意。

亦有可观的小道

    首先是夫子自道。金庸儿时就喜欢《水浒》、《七侠五义》等旧章回小说和听说书评弹看戏,接着又爱上了还珠楼主等人的武侠小说,最后自己也写起侠客故事,被人誉为一代宗师。金庸是个很“传统”的人,他当然希望作为消遣娱乐的武侠小说有教化之功,在大众喜闻乐见之余,能对中国文化的传播有益,也即《汉书·艺文志》所云:“虽小道,亦有可观者焉。”武侠小说的源头和结构都与说书和戏曲有着莫大关联,金庸难得写了这么个重要的“平民”,情不自禁地要将大众传统文化掺和到小宝的脾性里去。

    小宝出生在清初繁荣都市扬州,不管是富商、市民还是市井流氓,除了吃喝嫖赌外,主要的文化节目恐怕是说书和看戏。茶馆里说书应该是极平常的事。“扬州盐商起居豪奢,每逢娶妇嫁女、生子做寿,往往连做几日戏。韦小宝碰到这些日子,自然是在戏台前钻进钻出的赶热闹、看白戏。人家是喜庆好日子,也不会认真对付这等小无赖,往往还请他吃一碗饭,饭上高高的堆上几块大肉。至于迎神赛会,更有许多不同班子唱戏。”

    说书和戏曲对生长在妓院、赌场之中的小宝确有教化功能,带他出道的江湖好汉茅十八也看到了这一点。茅十八在丽春院里和小宝遭遇,小宝又是骂街又是泼皮,一点正经都没有。可在往北京的路上,小宝正破口大骂刚才欺负他的沐王府家将,听到茅十八说沐王府的祖先是沐王爷沐英时,一拍马鞍,大声道:“原来云南沐王府什么的,是沐英沐王爷家里。你老说云南沐王府,说得不清不楚,要是早说沐英沐王爷,我哪里还有不知道的?”

    原来其时明亡未久,人心思旧,却又不敢公然谈论反清复明之事,茶访中说书先生讲述各朝故事,听客最爱听的便是敷衍明朝开国、驱逐鞑子的《英烈传》。小宝自是听得极熟,对朱元璋手下的徐达、常遇春、胡大海、沐英等大将十分敬重。

    小宝少时受尽欺压,极度的自卑产生了极度的自傲,对谁也不放在眼里,更何况是刚才给他点颜色看看的沐王府家将。这位复仇心极重的小混混也破例头一回地来了点斯文:“原来如此,见到忠良之后,自然是要客气些。”

    茅十八大惊:“识得你以来,第一次听到你说一句有道理的话。”

    (话要说回来,小宝不似传统中的英雄惜英雄,真的会见到世家子弟便不由肃然起敬。小宝只不过是要和人打架之前客套一番——这对向来不按牌理出牌的小宝来说,也确是个奇迹。后来他趁着天地会和沐王府发生了误会,趁火打劫了一番;而且对沦陷于皇宫的沐王府小郡主与方怡也没尊重过。)

    而且,韦小宝一提到说书中的传统,劲不打一处来,有了空前的自信。小宝基本上可以说是个文盲,暴发后的他见康熙书房里书不少,也在自己的房间里装点些书籍。可他却极不愿意进去,因为“书”和“输”同音,这对赌徒小宝是很忌讳的。小宝不爱学问,也讨厌别人的学问。他身为康熙的替身,守卫出家的顺治,却将武学精深的“师叔”澄观和尚捉弄得够呛,竟谎骗澄观“调戏”他求之不得的阿珂。当然他喜欢自谦“兄弟识不了几个字”,不过这却是为了赢得底下广大文盲的同情,觉得小宝真他妈的坦诚,另一方面也是自诩不读书我小宝照样有“直接经验”征服这个世界。

亦有可观的小道

    在《韦小宝与暴发户》中已经说过,小宝只不过舍己之“短”竭尽其长。与“书本”知识或精英传统虽有不同但同属“文化”(知识)的说书戏曲,小宝因为极熟,他就将它发挥到极致,在这方面和运用妓院、赌场经验是没甚区别的。

    小宝对到处棋比他高一招的茅大哥正愤愤不平,暗想如何投机取巧学茅大哥的武功,然后再胜过他。忽然发现他对《英烈传》不熟,便卖弄起沐王爷的曲故“铜角渡江,火箭射象”,还趁此借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掌故挖苦茅十八一番。当茅十八将“铜角渡江”说成“铜角射象”,小宝竟一本正经地纠正。其实,小宝比茅十八没学问得厉害,什么“鸟生鱼汤”、“死马难追”,虽经包括康熙皇上等人一遍又一遍地改正,还是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最后他索性将错就错,将狗牙露出来奉承,歪打正着。

    不管怎么说,说书戏曲的传统在小宝身上潜移默化,发生了奇迹:

    “韦小宝平时说话,出口便是粗话,‘他妈的’三字片刻不离口,但讲到沐英平云南的故事,学的是说书先生的口吻,粗话固然一句没有,偶然还来几句或通或不通的成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康熙栽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