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Value》杂志2007.2月刊重点文章推荐

(2007-02-01 15:30:35)
分类: 价值杂志重点文章推荐

《Value》杂志2007.2月刊重点文章推荐


1、封面故事:这就是牛市——重读《股票作手回忆录》

    《Value》在2005年3月的《投资理财经典55本》中曾推荐过这本书,正如费舍所说,“《股票作手回忆录》我读了20年,直至今日,它仍是我案头的必备”,数十年来,一代又一代的金融专业人士和交易员都阅读过这本书,从中学习金融操作所应秉持的态度、反应及感受。虽然当时的市场与现在已大不相同,但股市高手的理念生命力常在。Value主编重读《股票作手回忆录》,投机客的悲欢离合依旧扣人心弦,对市场入木三分的认识和鞭辟入里的论述,以及其中渗透的市场乃至人生的智慧,至今让人百读不厌。这就是牛市!
 
2、特别报道:2006年十本最有价值的商业财经图书

    现今报刊杂志网络的书评和推荐不少,有些不错,但大多数是由出版商策划的,所以很少看到真正的批评。《Value》两年前推出了每月书评,均是我们经过仔细阅读后亲自撰写。2006年9月《Value》开始为每本书评级,从无星到五星六个等级,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Value》年度书籍评选至今也有第四个年头了,继上期“2006年Value 十大好书”之后,本期我们继续为您推荐“2006年十本最有价值的商业财经图书”。
 
3、编辑者言:中国股市:已经疯狂,但刚开始

    内地股市已经疯狂,但只是开始。这有可能是国人在股市中积累财富最快的一次,但也可能是我们财富损失的最厉害的一次。2007年的股市将热得让你受不了,也会突然冷一下,让你重感冒。最好的办法是以静制动,冷眼旁观,紧握股票,节省能量,最终离场。笑到最后,才是赢家。
 
4、投资理财:一个私募基金经理的2006年(下篇)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认识了内地某私募基金经理丁当(化名),谈得很投缘。丁当说他经常写些投资感想,录以备忘。这些文字主要是丁当在2006年对国内外财经及投资界种种事态的思考片断,文字好,见解也很有意思,读来颇为受用。《Value》以《一个私募基金经理的2006年》为题,分上、中、下三篇发表,愿有助于中国投资界的思想趋于活跃和深刻。
 
5、股市:中国股市17年(七) 

    《Value》主编张志雄先生叙述17年的中国股市故事,将在海外出版20万字的书籍,授权《Value》独家连载,本篇是第二章“中国证券市场的监管和操作者” 的第四节“外资动向”。
 
6、股市:中国人寿:国有股份公司回归A股
                 应保障内地投资者的利益

    股改之后洒扫一新的中国内地资本市场决意除旧迎新,恭请大型国有上市公司镇守A股市场。然而目前国企大盘股的回游却走出了一条完全相反的路,以内地的财富回馈境外投资者,以对内地公平市场规则的抑制保证大型国有控股公司的收益。从H股回游的公司,不管其是否真的脱胎换骨,定价话语权依然掌握在境外市场人士的手中。在A股上市的大型国有控股公司究竟怎样才算尽到了对于国民应尽的责任,这些资源独占型企业究竟应该在中国内地资本市场甚至中国的经济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7、基金:股民到基民的嬗变

    2006年从年初涨到年底的大牛市,给市场带来的一个大变化是,原先被称作“股民”的一族纷纷转变角色,变成了“基民”,即基金持有者。这种转变意义非同小可。此轮牛市是内地投资者结构的重大转折,经过长达五年熊市的洗礼,市场的投资者队伍正在由直接投资向间接投资方向转变,这也是市场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8、外汇:金猪年炒汇六大关注点

    2006年炒股最赚钱,2007年进行什么投资才能赚大钱呢?金猪年外汇交易六大焦点值得投资者关注,愿《Value》读者都能在金猪年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金猪宝宝”。
 
9、房产:2007上海楼市走向何方

    2006年上海住宅交易的清淡与股市的火爆形成巨大的反差,然而在业内各方都普遍认为楼市“低迷”的2006年,一手住宅的成交量较去年同期反而略有增长,在供大于求的状况下,上海中环以内的房价并未出现实质性的降幅。预计随着90平方米以下中小户型的不断推出以及保有环节税费的开征,将对此类住宅销售起到极大的拉动作用。2007年,上海楼市将回归本质,而地段及品质将成为主导价格的决定因素。
 
10、基金:基金理财时代全面来临
 
    经过股改的股市犹如吃了兴奋剂般一路上扬,基金的业绩当然也是相当出色。在强烈的赚钱效应的鼓舞下,越来越多的人把基金作为主要的投资手段。面对日益复杂的证券市场,普通投资者因为研究实力、专业水平以及资金实力等方面的差距,相对而言生存空间将更小,而基金理财将逐渐成为人们投资理财的首选。
 
11、并购:激情澎湃的2006年
                ——2006年上市公司并购回顾

    2006年上市公司并购的市场背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股票全流通后,上市公司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最大限度地趋于一致,支付手段的多样化也极大地刺激了上市公司的并购热情,提高了并购的能力。2006年上市公司的并购无论在交易金额还是发生数量上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并购数量达到1,150 起,并购金额高达2,867.5 亿元。
 
12、股市:股市巫师、奇才还是幸运儿(下)

    美国人杰克·D.施瓦格于2001年采访了美国当时15位业绩最好的交易者和投资者,2003年,他又对这些“奇才们”进行了跟踪采访,详细探讨了股票交易投资策略以及应当汲取的经验和教训。经历了两年的大熊市,这些奇才们大部分都变得很平庸或一般,受访者也变成了13位。如果说有《股市巫师》什么教训的话,它警示正处于中国牛市的投资者,不要因水涨船高而沾沾自喜,十年磨一剑,等到下一轮熊市重临后,再看谁才是真英雄。
 
13、艺术品:艺术品市场调整之后

    2006年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拍卖槌声夹杂在一片“泡沫”、“崩盘”、“调整”和“回暖”的喧闹声中,这与2004年和2005年年初的“暴涨”、“井喷”、“飘红”的一片叫好声截然相反。特别是中国书画让老买家心存疑虑,让新买家举棋不定,让书画收藏家和投机存货者不愿将好作品送拍,让刚准备进门的投机加盟者止步不前,让逐利热钱徘徊于书画市场门外观望。经过2006年的调整、洗牌,艺术品市场是否就能走上正轨?2007年将是中国艺术品市场能否由“回暖”走向稳步上升的关键年。
 
14、基金:杰出基金经理约翰·聂夫自传(四)

    能够长期击败市场的投资经理人屈指可数,约翰·聂夫是极其出色的个中翘楚,其管理温莎基金30余年的纪录令人叹为观止,同时他的投资风险却低于整体股票市场的风险。与彼得·林奇相比,约翰·聂夫是个较为严格的价值投资者。应广大读者的要求,本期我们继续为您解读这位顶尖的“价值型”投资大师的组合架构和选股技巧。
 

 

文章引用自:http://www.valuegood.com/neirong/200702/mulu.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