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卖掉房子买股票?

(2006-11-06 15:13:55)
分类: ★精品文章★
 《Value》杂志 www.valuegood.com
  2005.07月刊  编辑者言    文/张志雄
 
    当上证指数跌到1000点时,我的一位朋友Q先生坚决地说:“如果它再跌,我就卖掉房子买股票!”

  Q先生选择的股票是招商银行和万科,而且认为可以持有两到三年。Q先生选择万科确实奇怪,因为他既然要卖掉房子,就是不看好房市,而万科的主营业务便是房产。Q先生有一套独特的见解,在房子高涨的时候,什么房子都卖得掉,万科的好业绩只不过是水涨船高而已,但当楼市成空头市场以后,万科的竞争力才会凸现出来,对万科股票反而是好事。所以,Q先生认为,几年后他将用从万科股票赚来的钱去买万科的房子。

  我把这个观点告知其他朋友,遭到不少人的反驳。他们都认为万科是一个好公司,可是,第一,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就像股市萧条这么多年,有哪个行业里的公司占了大便宜?第二,前几年万科确实一枝独秀,但现今已有一些房产公司同样具备竞争力,万科未必再具优势。

  很有意思的是,Q先生选择的招商银行所处的行业也不怎么样,中国绝大多数银行像《红楼梦》中的贾府,场面很大,里面可实在不敢恭维。而招商银行有点另类,中国相当一部分的中产阶级是它的客户,经营得很有声色。

  Q先生是个对国际市场较为熟悉的人士,他认为,从国际眼光来看,招商银行和万科的价值都是合适的,也就是说,将招商银行和万科放在香港和纽约市场,也是买进的对象。

  可惜的是,像Q先生这样具有独立见解的人士并不多见,目前市场上充斥着各种看似客观公正高明的见解,实际上都是很极端的情绪罢了。

  例一,有经济学者认为中国股市大跌没什么,因为不像美国的纳斯达克那般跌得深。这太冷酷了,好比有人老年丧子,你上去安慰说:“没什么啦,还有人中年就丧子哩。”

  例二,香港《信报》的专栏作家曹仁超也认为中国内地股票没跌透,而是要像七十年代的香港股票跌个两脚朝天,然后经过十几年的熊市,才能走上“康庄大道”。这种说法也没道理,因为常识告诉我们,很多成功是要付出代价的,但付代价并不意味着必然成功。通俗地说,有些隧道的尽头是光明,有些隧道的尽头却是悬崖。

  从20世纪的世界股市实践看,像美国股市之类成功的资本市场是少数,而像俄罗斯等多数股市最终是以失败告终的。

  市场并不仁慈。

  例三,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国内的《财经》杂志借题发挥,认为尚主席反对利用平准资金入市。但我们用不着读英文原文,中文翻译的意思很清楚,尚主席的意思是不用政府的资金去解决股权分置问题,而是让投资者和公司自己去商量。《财经》并不傻,无非是装傻,乃至故意给尚主席戴高帽子,把他设计成一个很“市场化”的人士,然后符合《财经》杂志自以为是的理念。

  其实,中国股市从来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市场,政府的干预无时不在,只是有时强些,有时弱些。今天要解决股权分置,没有政府干预,不可能成事,包括平准资金入市是完全在情理之中的。

  顺便一提,香港的两大主流经济报纸《信报》和《香港经济日报》5月8日这天同时发表社论,对沪深股市前天大涨8%发表评论,都指出内地股市并未“市场化”,并对香港股市的成就沾沾自喜。殊不知,若没有2003年中央“送大礼”,香港股市能有这么牛吗?

  例四,时下最时髦的用语是“博弈”,我不是个掉书袋的人,可我认为,用在目前的股市不确。首先,中小投资者根本就不是博弈的一方,他们抛股票落荒而逃只能算是“自残”,这与小伙子为了抗议陕西福利彩票舞弊爬上大树、民工抗议拖欠工资作跳楼状是一样的,只不过想引人注意或彻底绝望而已。其次是机构投资者、政府和上市公司的互动,它们之间的关系也不是“博弈”,或者说,没必要那么花哨,用“交易”就可以准确表达了。

  文章写到这里,一位同事见标题呵呵一乐:“卖掉房子?现在哪有这么容易?”房子的流动性差,这一直是我很担忧的问题,别看房产中介多如米铺,但它不像股市,缺乏集中交易市场,所以,价格非常不透明和难有连续性的成交价格。涨起来无厘头,跌下来也是无厘头,所谓“有价无市”。

  也许,正如去年年底开始的一波狂涨,房子现在正进行一波狂跌,都突然的悄无声息。有一天,大家会突然发现,价格怎么变化如此之大。

  这种静悄悄的变化是很可怕的,就像个无声无息的诡秘杀手。

 

文章引用自:http://www.valuegood.com/neirong/200507/013.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