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巴菲特谈投资--私募基金与避险基金

(2006-09-19 13:39:49)
分类: 巴菲特俱乐部
巴菲特谈投资      特别报道——强纳生·戴维斯
《Value》(价值杂志)2006.07期
 
私募基金与避险基金
  有人问巴菲特,来自私募基金以及避险基金的竞争,是否影响到伯克夏找寻好的收购目标的能力。
  ■他的回答是:“相较于五年以前,目前有更多的资金在找寻收购目标,这一点毫无疑问可言,而且投资人愿意付出更高的价格,投资绩效出色但平凡无奇的企业,就像我们过去成功地收购了某些企业一样。”由于私募基金的蓬勃发展,以及避险基金的日渐风行。目前有意求售的企业,都会发现一大群人“排队等着对任何标的企业出价”。
  ■目前有许多企业被出售给有意将这些企业再转手出售他人的公司。“我们没有办法在这样的领域中竞争。这会对我们造成压力。”伯克夏在这方面“完全不具备优势”。但是,巴菲特接着说道:“情形不会永远如此。”
  ■事实上,他表示,在投资市场当中,事情发展的速度之快令人难以置信。“在我自己的投资生涯当中,我至少曾经有过三次甚至更多的经验,看到市场中有太多的资金在流窜,想要用这一大笔资金从事任何合理的活动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其中一次发生在1969年(也就是巴菲特结束他首次的投资合伙事业的时候)。然而,仅仅四年过后,他却看到“我一生中最好的投资机会”。
  ■然后在1998年,当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ong Term Capital Management)这家避险基金公司出现问题时,投资界突然出现了“绝佳的投资机会”。
  ■举例来说,二十四年期跟二十五年期政府公债两者的殖利率,居然史无前例地出现了三十个基本点的利差,相当于“三个百分点的价差”。
  ■然而,华尔街上那些“智商150的有钱人”,却未能掌握当时可以轻松入袋的获利。整个投资界反而是瘫痪了一段时间。金融市场偶尔会出现这样的情形:这件事情的教训是,投资人必须要有耐心。投资人不能“拔苗助长”。
  ■三年以前,高殖利率债券(也就是俗称的垃圾债券)的售价所反映的脂利率高到不合理的地步,有些高达70%。巴菲特表示,他曾经以相当于这些殖利率的价格,收购70亿美元的垃圾债券,因此赚进了相当可观的获利。他原本可以购买更多垃圾债券。这件事情的寓意:“市场的确会发生一些让投资环境出现剧变的事情。”
  ■但是目前,“我们在收购企业上的处境相当不利。”这是“一项严重的负面因素。”

文章引用自:http://www.valuegood.com/neirong/200607/002.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